2010年度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度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D
⑶疫情监测。
区级动物疫病诊断室建成,开展了动物疫情诊断监测工作,完成监测送样任务。
⑷逐步推进动物防疫检疫监督“七三三”规范化工程建设,试点完成了2个村级防疫室建设。
深入开展作风整建年、素质提高年活动, 动物防疫员培训面达到100%,检疫技术大比武检疫员参赛率达100%,监督检查人员培训面达到100%。
⑸无重大动物疫病爆发、流行。
⑹全年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瘦肉精、三聚氰胺检出率为零)。
3、重点建设突破年投资圆满完成。
完成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35亿元,完成任务的103.8%,其中:畜牧投资1.15亿元,完成任务的100.9%,兽医投资0.16亿元,完成任务的100%。
4、政策性保险目标,一是能繁母猪保险26616头入保,完成任务81%,实际入保率100%。
二是育肥猪已入保6337头,完成任务4.5%(现保险公司暂停开展此项业务)。
5、建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5个,规范化专合组织3个。
6、完成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创建工作,被省政府第一批授予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区)。
㈡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1、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稳步推进。
以推进畜牧生产标准化主题年活动为契机,以生猪(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新农村综合试点规划和目标,以乡(镇)为单位布局生产基地,以村为单位布局养殖小区,按照“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的建设要求,加快标准化养殖圈舍改造工作进程,全力推广运用生猪健康受控养殖和清洁生产技术,完成63户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圈舍及粪污处理改造,京川、绿宝利康、继东、欣特康饲料公司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组织实施了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嘉源种鸡场、绿宝利康土主养猪场被农业部首批授予“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
2、重点建设突破年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京川、绿宝利康、继
东、欣特康、瑞和祥等公司,现代猪业、现代禽业等完成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35亿元,其中:畜牧投资1.15亿元,兽医投资0.16亿元。
3、省级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政府出台了创建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创建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
畜牧部门制定了创建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技术小组。
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00万元(生猪和蛋鸡标准化建设项目),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畜牧产业化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产品及其投入品监管体系建设、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成为首批挂牌的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
4、国家扶持政策顺利贯彻落实。
按要求落实了能繁母猪、商品猪的保险工作,争取生猪、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500万元,促进了重点项目突破投资促进年工作顺利开展。
5、畜牧科技技术得到普推。
配合区委组织部,开展了村支书、村主任和大学生村官的科学养殖技术培训。
采取科技下乡、科技赶场等形式,先后在18个乡镇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18期,大力推广以生猪养殖技术为重点的科学养殖技术,提升我区科学养殖水平,完成培训农民工4500人次,帮扶科技助农增收340户。
6、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一是加强了基础免疫工作。
严格按照“五统一”、“五不漏”的原则,开展了春、夏、秋季动物防疫,加强了基础免疫工作。
全区免疫猪瘟疫苗47.9448万头份,占应免数的100%;猪口蹄疫疫苗47.9448万毫升,占应免数的100%;牛、羊口蹄疫疫苗4.5万毫升,占应免数的100%;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鸡812.8万羽,鸭105.8万羽,占应免数的10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47.9448万毫升,占应免数的100%。
二是加强了消毒灭源工作。
发放了消毒药15吨,对畜禽圈舍、场地、畜禽交易市场、交通要道、运输工具等进行了彻底消毒,共计消毒面积达1000多万平方米。
三是加强了抗体监测工作。
完成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各60份和牲畜口蹄疫、猪瘟各48份的抗体送检监测任务。
秋防后,采集了25个乡镇的生猪血清,检测猪瘟、猪口蹄疫的抗体水平。
共检测猪瘟血清样本108份,总体合格率为98.0%;共检测猪口蹄疫血清样本115份,总体合格率为84.3%。
抗体滴度达标,确保了全区无重大动物疫病爆发、流行。
7、畜产品质量做到安全监管。
一是开展了以“关注食品安全,维护食品安全,保障人民健康”为主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宣传周活动,营造了政府重视、企业参与、媒体支持、部门配合、群众监督的互动氛围,增强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守法自觉性,提高了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水平。
二是开展饲草饲料专项整治行动4次,共出动车辆40次、执法人员104人次,检查市场26个,饲料经营户232户。
完成省、市下达的饲料、水质、畜产品、三聚氰胺、盐酸克伦特罗等60多项农产品安全质量统检任务,合格率在96%。
三是完成无公害产品换证、申报工作,新申报成功1个无公害产品,有力地保障了无公害肉鸡、蛋鸡、肉兔、生猪基地的建设,罗诚牛肉申报有机产品成功。
四是组织开展清查涉嫌假劣兽药和安全食品及生产安全活动6次,检查兽药经营户252户,检查生产兽药企业6次,处理涉嫌假兽药案1起和投诉案件1起。
兽药残留抽样送检牛奶60份,接受了部、省市各级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是积极开展了兽药GSP认证试点工作。
四川民生药业乐山分公司率先在我区首家通过兽药GSP 认证,代表着我区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8、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出动人员100余人次,共检查规模养殖场(户)63个(户),查出问题场(户)5个(户),责成问题养殖场进行了整治并达标。
协助市畜牧局做好了大石桥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二是协助市畜牧局和九峰镇,做好了九峰镇林华公司棚户区改造工作,所涉及的73户, 100%签订了模拟协议,项目正在建设中。
9、畜牧科技干部职工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素质提高年”活动。
落实了防疫“三有效”和屠宰检疫“五岗十三刀”的培训工作。
针对2009年开展百日作风整建活动查找的突出问题,继续在全系统开展作风整建活动,把“十不准”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加强村级防疫员管理,确保社会化服务功能到位。
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生产发展与面源污染矛盾突出,治理经费严重不足;
2、防疫工作网络不健全,村级防疫室建设滞后,装备不够先进;
3、地方党政重视不够,相关部门配合不到位;
4、基层畜牧兽医站素质偏低,年龄老化严重,适应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能力低。
二、2011年畜牧兽医工作打算
㈠指导思想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区畜牧兽医工作要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加快转变畜牧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全国现代生态畜牧经济产业基地为主题,以建设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争取生猪调出大县项目为契机,坚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优品种、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把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作为着力重点,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作为根本动力,不断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和农民增收效果,努力在以适度规模养殖为基础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基地)建设、以品种改良为抓手的品质体系提升、以专合组织为纽带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创新、以龙头企业加工为牵引的产业化体系构建、以种养结合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以依法防治、综合防控、科学防病为保障,以规范、提升为抓手,
全面提升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推进医政药政管理,构建组织完善、运转高效、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体系,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
㈡主要工作目标
1、生猪出栏50.2万头,家禽出栏1061万只,肉兔出栏339万只,畜牧业产值比上年递增5%,人均牧业纯收入比上年增加80元以上。
2、重大动物疫病不出现爆发、流行。
3、加快推进动物防疫检疫监督“七三三”规范化工程建设。
4、全年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瘦肉精、三聚氰胺检出率为零)。
㈢重点项目
以建设省级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争取生猪调出大县项目为契机,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计划投资1.45亿元,加大绿宝利康现代农业生态农牧示范园区和欣特康新建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力度,全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加强种畜场良种基地建设和种禽场良种基地建设。
㈣工作举措
1、大力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努力保持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打造绿宝利康生态畜牧示范基地,加快五大产业链建设,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利用力度,抓好行业专合组织工作。
2、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抓好基础免疫,加强检疫监督管理,强化科学防控力度,提高综合监管水平,推进“七三三”规范化工程建设。
3、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
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兽医兽药活动,稳步推进兽药GSP验收工作。
4、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
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升乡镇站管理水平。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