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1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2011海淀一模)
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 试管直到B 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 丝上提离开液面。
⑴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⑵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 的存在,B 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⑶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
【实验2】
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 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⑷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⑸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__________。
A.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
B.固体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种
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O,则一定有Cu2S
D.固体甲中若存在Cu2O,也可能有Cu2S
【例2】(2011丰台)
工业上将纯净干燥的氯气通入到物质的量浓度为0.375mol/LNaOH溶液中得到漂水。
某同学想在实验室探究Cl2性质并模拟制备漂水,下图是部分实验装置。
已知KMnO4与盐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取Cl2。
⑴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375 mol/LNaOH溶液时,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和____________。
⑵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⑶装置E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装置B中饱和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Cl2中的HCl气体,已知氯气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请简述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HCl气体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和文字说明)_________。
⑸实验时装置D中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干燥部分没有褪色,放置一段时间后,纸条全部褪色。
该同学认为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能是试管下部Cl2的浓度大于试管上部Cl2的浓度所导致的。
请判断该解释是否合理,并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________;如需改进,请简述设计方案_________(若认为合理。
则此问可不作答)。
⑹氯元素含量为10%的漂水溶液355g,其中含NaCl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mol。
【例3】(2011广州二模)
已知FeSO4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得到的产物不同,可能是FeO和SO3,也可能是Fe2O3、SO3和SO2。
某研究小组探究在酒精喷灯加热条件下FeSO4分解的气体产物。
已知SO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
⑴装置Ⅱ的试管中不装任何试剂,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浸泡在5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装置Ⅲ和装置Ⅳ的作用是探究本实验气体产物成分。
请完成实验设计,填写检验试剂、预期现象与结论。
限选试剂:3 mol·L-1 H2SO4、6 mol·L-1 NaOH、0.5 mol·L-1 BaCl2、0.5 mol·L-1 Ba(NO3)2、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0.01 mol·L-1溴水。
⑶装置Ⅴ的作用是防止尾气污染环境,烧杯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例4】海淀27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2的性质。
已知:2NO2 + 2NaOH=== NaNO3 + NaNO2 + H2O
任务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⑴E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
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
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 。
任务2:探究N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⑸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二者不反应;
假设2: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⑹为了验证假设2,该小组同学选用任务1中的B、D、E装置,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右图所示),重新组装,进行实验。
①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某些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
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
其他物质生成。
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西城27.(14分)
某研究小组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
已知:1.0 mol/L的Fe(NO3)3溶液的pH=1
请回答:
⑴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⑵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⑶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_____,说明SO2具有_____性。
⑷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观点1:__________;
观点2:SO2与Fe3+反应;
观点3: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
①按观点2,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证明该观点应进一步确认生成的新物
质,其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
②按观点3,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
进行实验。
应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 _______。
a.0.1 mol/L 稀硝酸
b.1.5 mol/L Fe(NO3)2溶液
c.6.0 mol/L NaNO3和0.2 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例6】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试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⑴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__。
⑵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⑶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⑷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⑸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得电子能离逐渐减弱。
【例7】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⑴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⑵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性。
⑶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⑷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
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⑸合并⑷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结
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