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藏长沙窑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博物馆藏长沙窑精品
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所辖的望城县石渚湖附近,唐时称为石渚窑,兴起于约8世纪末,衰落于10世纪初。

它融合了南北瓷艺,创新出别具一格的彩瓷,是第一座彩瓷之窑。

此外,长沙窑还是第一座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的瓷窑。

唐代酒香盛饮,老幼嗜茶,在文人的推动下,酒、茶之风升华至文化层面,开始与诗书画艺术结合,并物化、定格于长沙窑瓷……
虽然瓷器饰彩并非长沙窑的首创,彩瓷普及之功则推长沙窑。

长沙窑首创釉下多彩,不仅有褐彩,也有绿、红、蓝等彩。

彩瓷的普及,改变了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架构了青、白、彩瓷鼎立之势,预示了彩瓷时代的到来。

此外,长沙窑还是第一座将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的瓷窑。

长沙窑茶酒具上的诗文,绝大部分为《全唐诗》所不见,且有题材多样、形式生动的绘画作品。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数量较多的唐代艺术真迹。

长沙窑与书画结合,自此,“瓷有书画而雅,书画以瓷而载”——瓷器艺术化,为瓷器增添了文化及艺术内涵。

“器物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

——前面我们曾专题介绍过长沙窑精品,本期我们将更加细致地从长沙窑瓷上的书画真迹来感受大唐的文化遗风。

长沙窑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会长沙市北部的湘江东岸,这里原来有一湖,湖中有磐石突兀,名石渚湖。

从李群玉诗《石渚》及碗铭“石渚盂子”可知,长沙窑时称石渚窑。

从墓葬资料及器物年款分析,长沙窑兴起于约8世纪末,衰落于10世纪初,长沙窑是在融合南北方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出一种有别于南方青瓷、北方白瓷传统的彩瓷。

彩有从单彩到多彩,技法有从无意义的点彩、涂彩到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彩书、彩绘的递进过程。

釉有黑、白、瓷、绿、红、蓝、酱等色釉,器形也很丰富。

此外,长沙窑还是唐五代时期最大的出口瓷。

由于长沙窑的瓷器在造型和装饰上能适应销往国人民的爱好和需要以及低廉的价格优势,
使得它的产品不仅内销,而且远销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甚至延伸到了非洲地区,出口数量之多,遍布范围之广,远在越窑和邢窑之上。

1998年,德国人沃特法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勿里洞岛外海,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沉船最多的水域,发现了一艘唐代的“黑石号”沉船,船上载有6.7万余件大多保存完好的瓷器、金银器、玻璃等供贸易及贡奉的珍品,仅产自长沙窑的瓷器即达56500件,数量之多,超过各地出土长沙窑瓷的总和,长沙窑出口量之大,可见一斑。

黑釉瓜棱形瓷壶高17.7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11厘米
喇叭口,弧颈,“3”字形鋬,多棱短流,瓜棱腹,平底。

施黑釉不及底,釉色漆黑。

黑釉在长沙窑中数量较少但制作颇精,釉色呈色也较纯正。

绿釉瓜棱形瓷壶高23.3厘米口径4.3厘米底径9.3厘米
小口,卷唇,直颈,溜肩,多棱短流,曲柄,橄榄形长腹,圆饼底。

通体施绿釉不及底。

长沙窑的绿釉分深翠与纯绿两种,色调均匀,质感莹润,基本都无任何其它装饰,这种特意保持绿色纯粹性的做法,折射出当时社会在色彩审美上的一种时尚。

青釉模印贴花“张”字纹壶高22.5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5厘米喇叭口,鼓腹,平底。

流及两系下分别贴三块模印褐斑。

一块为坐狮,另两块为一串串硕果累累的椰枣图案,椰枣为西亚常见果树,也是长沙窑模印贴花勤于表现的内容之一。

狮与椰枣互相映衬,呈现出一幅热带风光下的动物画,西域风格跃然瓷上。

有一椰枣正中有一“张”字,当是作坊主的姓。

青釉模印贴花人物纹壶高16.4厘米口径5.8厘米底径9.9厘米
小口,鼓腹。

两系及流下分别饰以三块模印贴花的人物图案,流下为一女子袒胸披纱,纹褶飘逸流动,站于蒲团之上,扭动身体,婆娑起舞,应是唐代风行于全国的胡腾舞,右边一人吹笛,左边一人执物站立。

这些纹饰均与西、南亚文化有关,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褐彩印花飞蝶纹瓷枕高8.3厘米长16.8厘米宽10.6厘米
枕为银锭式,化妆土上施青釉不及底。

枕面正中印一蝶纹,蝶纹色泽清晰,线条流畅,画面布局简洁而生动,具有剪纸印花的效果。

这种装饰手法在长沙窑中较罕见。

青釉褐绿条彩纹水注高9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5厘米
直口,小口流,柄残,鼓腹,小平底,盖扁平,捉手为圆锥状。

通体施青釉,盖及器身满布褐、绿两色点缀色块,色彩交错,显得随意而简朴。

长沙窑的条彩多以釉下褐绿彩为主,均成垂流状或浸漫状,手法为蘸彩流饰,流纹长短粗细随势,变化无定,有流动的美感,意趣天真自然。

青釉褐绿彩双狮镇纸高6.2厘米
镇纸以双狮为造型,双狮卧于一方形底座板上,头部朝向相反,双耳竖立,双眼炯炯有神,颈部均系有一带铃铛的颈圈,全身有刻划的毛发。

虽为手工捏制而成,但神态非常逼真。

青瓷褐绿彩羊形烛台高13.2厘米
此烛台造型奇特,座的下半部如壶,有镂空壶门;上半部为一羊蹲伏于上,背立一烛插,饰褐绿斑彩。

以羊造型既增加了美感,同时还有吉祥之意。

楷书——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高19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10厘米
喇叭口,瓜棱腹,多棱短流,平底。

流下书褐彩五言诗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诗人从写景到写人,以八个春字顺次描绘出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句意简明,琅琅上口,诗趣盎然。

楷书——青釉褐彩“蓬生麻中”题记壶
高18.3厘米底径11.2厘米
喇叭口,瓜棱腹,多棱短流,平底,流下褐彩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此句见于荀子《劝学》篇,借喻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楷书——青釉褐彩“仁义礼智信”题记壶高15厘米底径9.8厘米
盘口,瓜棱腹,多棱短流,平底,流下褐彩书“仁义礼智信”五字,其最早见于《孟子·告书上》,为儒家提倡的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楷书——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高17.6厘米口径8.9厘米
喇叭口,长颈,圆肩,瓜棱腹,平底假圈足,曲柄。

多棱短流下方以褐彩书“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五言爱情诗一首,是描绘男女因相见恨晚而造成不能相守的遗憾,诗意缠绵悲哀,耐人寻味。

青釉褐彩狮座“日红衫子合罗裙”诗文枕高7.3厘米长13厘米宽8.1厘米
伏狮为座,枕两端绘龟背纹,中间书诗一首:“日红衫子合罗裙,尽日看花不厌春。

更向妆如重注口,无那萧郎悭煞人。

”萧郎即善吹箫的萧史,后专指少女的心仪情人。

七言诗描绘出妙龄女子尽心梳妆以待与情人见面的焦急心态,句意含蓄,让人遐想。

青釉褐彩“飞凤”壶高18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9厘米
喇叭口,直颈,溜肩,弓形柄,多棱短流,瓜棱形腹,大平底。

流下用褐彩绘一飞翔中的凤鸟,凤鸟抬头展翅,做腾飞状,神情凝重。

图案仅用褐色线条勾出凤之轮廓,未如常见的以绿彩渲染填涂,故而画面清秀。

凤鸟后背上方用褐彩书有“飞凤”二字。

青釉褐绿彩凤鸟纹壶高15.9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7.5厘米
喇叭口,长直颈,多棱短流,四瓣瓜棱深腹,平底。

流下腹部用褐、绿彩绘一振翅欲飞的凤鸟,鸟头转尾卷,极具动感。

整幅画面构图简洁生动,用笔精准,描绘出了凤鸟“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的优美体态。

青釉褐绿彩鹭纹壶
壶腹流下清晰地绘以鹭鸶图一幅,褐彩所勾勒的轮廓流畅生动,绿彩渲染得有浓有淡,鹭鸶垂头行走于流水之上,似为寻觅水中偶过的鱼儿,水波流动,身后有几尾芦苇迎风飘曳,仿佛见到一幅“秋江清浅时,鱼过亦频窥”的水墨画场景,令人浮想联翩。

青釉褐绿彩花鸟纹壶高19.5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10厘米
口残,长直颈,多棱短流,四瓣瓜棱深腹,平底。

流下腹部用褐绿彩描绘花鸟纹,一只小鸟伫立花叶间,抬头凝思,神态活灵活现,
花叶构图简洁,线条明快,色彩浓重。

青釉褐绿彩奔鹿纹壶高20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10.7
直颈溜肩,多棱短流下一幅褐绿彩奔鹿图跃然画面,色彩浓重,颜色鲜明。

一只小鹿双后足奋力后蹬腾于花间,神态可爱憨鲁,形体优美,笔力流畅,画面中似可见因疾奔而带动的花草的飞扬。

青釉褐绿彩“竹林七贤”诗文瓷罐
青釉褐绿彩莲花纹壶
瓜棱腹,平底假圈足,流下绘饰褐绿彩莲花纹,两侧宽阔的荷叶轻摆,其间一枝莲花欲放,色泽淡雅,笔调清新。

青釉褐绿彩莲花纹壶残高17.5厘米底径12厘米
口、颈残,多棱短流,四瓣瓜棱深腹,平底。

流下腹部用绿、褐两色绘莲花纹,叶阔而舒展,花骨朵含苞欲放,虽用笔粗犷,却也自然生动,最可贵的是其色泽极为清晰明快,画面干净自然。

青釉褐绿点彩纹壶高22.8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14厘米
喇叭口,弧颈长流,弓形鋬,器身以褐、绿点彩绘重叠山峦。

点彩是西亚民族常用的装饰纹饰,在长沙窑瓷上常见,反映了西亚文化对长沙窑的影响。

褐、绿点彩组合纹饰是长沙窑极富创意和成功的装饰手法,色泽明艳,布局大气有致,显示出不同一般的艺术魅力。

白釉绿彩写意纹壶残高16.1厘米
口、流、曲柄已残,橄榄形深腹微鼓,小平底,通体施白釉。

器身满布绿色写意纹,交错排列,似山峦重叠。

构图活泼,运笔流畅随意。

白釉红绿彩写意纹壶高22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1.8厘米
喇叭口,直颈,溜肩,腹部呈圆形,较丰满,弓形柄,九棱短流,大平底。

通体施白色釉,流左侧饰以绿彩,右侧饰以红绿彩,底部露胎。

此壶同时呈现红绿彩,十分珍贵。

青釉出筋瓷壶
青釉褐彩“岭上平看月”诗文碗高4.5 口径14.4厘米
坦腹,通体施青釉,釉色稍泛黄,碗心釉下褐彩书写“岭上平看月,山头坐囗风。

心中一片气,不与女人同”五言诗一首,表达出诗
人高标独步的人格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