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核心考点一遍过(1-13课)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复习课件(部编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
。
壹
过时空观念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
隋朝 隋朝统 建立 一全国
唐朝 建立
581 589 618 627
贞观之治
649 713
唐朝
开元盛世
安史 之乱
741 755 907
唐朝 灭亡
壹
过时空观念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外文明同时空金
西夏
北宋
南宋
辽
元朝
契丹 建国
壹 过核心考点
王安石变法
核心考点06-北宋的政治
(四)影响: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有所增加。 (五)失败原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 到强烈反对。(后被全部废除)
哪些条款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说说哪些条款是富国措施?
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
北宋 澶渊 西夏 建立 之盟 建立
金 建立
北宋灭亡 南宋建立
宋金 和议
蒙古政 权建立
元朝 建立
南宋 元朝 灭亡 统一
元朝 灭亡
10世 960 1005 1038 1115 112
纪初
7
1141 1206 1271 1276 1279
1368
壹
过时空观念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东京 (开封、汴京)
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
元昊
兴庆府
1.发展生产, 开发边疆; 2.创制文字, 文化交流;
金 女真 12世纪初 阿骨打(金太祖)
会宁
南宋 汉 1127年 赵构(宋高宗) 临安(杭州)
3.学习汉制, 民族交融。
元 蒙古 1271年 忽必烈(元世祖)
大都
壹 过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07-政权并立
壹 过核心考点
总结唐朝灭亡的原因 重难点解析
1.持续了100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2.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3.唐末爆发的黄巢起义严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安史之 乱
由盛 转衰
藩镇割 据
削弱 统治
宦官专 政
进一步 削弱
黄巢起 义
沉重 打击
朱温称 帝
唐朝 灭亡
④ 南宋-金
岳飞抗金 战役 郾城大捷 宋金议和 议和 淮水至大散关为分界线,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⑤ 南宋-元 文天祥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壹
过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
由盛
原因 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1.政权:北
转衰
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方“五代”-梁
安史 之乱
时间
755~763年
人物 安禄山和史思明
唐晋汉周相继; 南方“十国”。
2.实质:唐
影响 ①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末据局以面来的藩延镇续割。
②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3.特征:政
沉重 黄巢 人物 黄巢
权分立,但统 一始终是必然
打击 起义 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趋势。 4.北方战乱,
南方稳定,经
灭亡 907年,朱温建后梁,唐灭,进入五代十国的局面
济重心进一步 南移。
5.周世宗改
五代 十国
实质 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革:实力增强, 为此后北宋的 统一打下基础。
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开皇之治
知识拓展
1.广设仓库,积储丰富; 2.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 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3.通过考试选拔(择优录取)人 才,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 率。 4.确立三省六部制,加强君主专 制。 5.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 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 积增长,治世局面形成——“开 皇之治”。
观点:坚持唯物史观,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史事。理由:大运河的修建沟 通了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从这方面来说,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南北地区 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征用了大量人力、 物力,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是导致隋朝衰亡的原因之一。
壹
过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开放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诗-诗史)、白居易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
知识拓展
特征:开放、 兼容并包的社 会风气,显示 出一种昂扬进 取、积极向上 的精神风貌。 人们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多受 西北少数民族 习俗的影响, 刚健豪迈的尚 武风气盛行一 时。
隋朝灭亡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知识拓展
如何评价大 运河: 积极:加强 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 和文化的交 流。 消极:徭役 繁重,加重 了人民负担。
壹 过核心考点
思考探究
605—610年间隋炀帝先后征发了200多万民工,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 河。开凿期间,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了工 地上。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把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连为一体。 运河通航后,江南的粮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运输到都城长安及洛阳。自隋唐以 后,沿运河两岸兴起了一批商业都市,杭州、镇江、扬州、开封等地,逐渐发 展成为新兴商业都会,这些城市历经宋、元、明、清而不衰,不仅是一座繁盛 都市,而且也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 书》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历史上褒贬不一,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
②
①
辽
西夏
金③ 金灭辽
西夏
蒙
古 金
蒙古灭西夏
蒙古(改元)
元灭南宋
北宋
金灭北宋
④ 蒙古灭金
南宋
⑤
实现统一
元
南宋
序号 双方
事件
概况
① 北宋-辽 澶渊之盟 人物 寇准、宋真宗 影响 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② 北宋-西夏 宋夏和议 内容 夏对宋称臣,北宋给夏岁币 影响 议和后宋夏榷场贸易兴旺
③ 北宋-金 靖康之难 北宋灭亡
改年号为“贞观”。
武
则 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和武举制度 天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 整顿吏治,裁撤冗员; 玄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宗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
壹 过核心考点
思考探究
1.唐朝前期出现几个盛世局面?
贞观之治——唐太宗(627-649年) 贞观遗风——武则天(690-705年) 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713-741年) 2.阅读课本P6—P9,概括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和表现?
壹 过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06-北宋的政治
军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事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中 措 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知识拓展
央 施 经 ①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
集 济 ②地方:文臣担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权
军 事
农业
经济 手工业 商业
曲辕犁和筒车 蜀锦;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民族政策 开明
交往方式 和亲、机构设置、册封、军事
民族
交往
文成 皇帝 唐太宗 人物 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交往史实 公主 影响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入藏
密切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社会风气 文学 唐诗
书法 艺术 绘画
壹
过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对外政策 开放
知识拓展
遣唐使
日本遣唐使:
日 本
鉴真 东渡
时期 影响
唐玄宗 目的 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先进文化
为了学习中 国先进文化
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日本派
交
时期 唐太宗 目的 求取佛经精义
往 国
天
玄奘
到达
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
治国措施
盛世之治 1.618年,李渊(唐
①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唐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
高祖)称帝,建立唐 朝,定都长安。
太 重要的科目; 宗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贞观之治 2.626年,李世民即 位为唐太宗,627年
⑤虚心纳谏,善用人才 ⑥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多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
辽
西夏 辽
西夏 金
西夏 金
唐
五代十
北宋
北宋
南宋
国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宋夏战争
战和
宋夏和议
郾城大战
绍兴和议
元
促进民族大交融和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壹 过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时间 581年
建 人物 杨坚(隋文帝) 隋立
文
都城 长安
帝
时间 589年
统 一
灭掉
陈朝
意义 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分裂 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024 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复习
七下期中复习核心考点一遍过 (1-13课)
CONTENT S
目 录
一
突
过
出 核
时
心 素
空
养 ;
观
把 握
念
时 空
观
念
。
二
重
过
视 最
核
新 课
心
标 ;
考
梳 理
点
核 心
考
点
。
三
关
过
注 重
地
点 图
图
片 ;
图
提 高
片
综 合
能
力
。
四
过
掌 握
解
解 题 技
题
巧 ;
指
提 高
导
解 题
能
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 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目的
重 文
表现
轻 武 影响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 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 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 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改革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改革者 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2.领导集团要团结一致支持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危害百姓利益。
壹 过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07-政权并立
政权 民族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西夏金的发展共同点
辽 契丹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上京临潢府
北宋 汉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壹
过核心考点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的影响 重难点解析
1.积极:集权于中央,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2.消极:宋朝过度集权,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因循守旧;造成冗官
冗兵、冗费,国家积贫积弱;统治危机日趋严重。
官僚队伍膨胀 养兵养官,岁币,加重财政负担 军队扩充, 募兵过滥,战斗力弱
炀
过程 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帝
科 举 制 意义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 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 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教
育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壹
过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时间 605年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
大 运 河
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概 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 况 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意义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交流,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弱 积贫
壹 过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06-北宋的政治
王安石变法
(熙宁变法/1069年/ 宋神宗)
(一)背景:国力贫弱;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危机加剧。 (二)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三)措施:1.经济: (1)募役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目的: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2)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目的: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3)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目的:促进农业发展。 2.军事: (4)保甲法,编制人口,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 闲练兵。目的: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 2.交往领域涉及面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 3.交往渠道众多。主要以贸易、佛教为纽带。 4.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外传的是制度文化,推动了各国社会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 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
5.隋唐的对外交往,一方面促进唐代经济的 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唐代文明的 对外传播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华文化圈” 的形成,有利于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与 进步。
【共同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人才;适时进行政策调整和 制度完善;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关注民生;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共同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增强。
3.唐朝前期三大盛世局面是否有关系?有何关系?
【关系】唐朝“盛世”局面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壹 过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3-盛唐气象
家 竺 西行
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玄奘口述
贡献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
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遣十几批遣 唐使,学习 大唐先进的 制度、天文 历法、文字 等,对日本
社会的发展
新 罗唐
制度、医学、天文、历算 新罗
音乐
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壹
过核心考点 唐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