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高校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陈满乾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9期
陈满乾
(安徽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安徽省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领导,凝聚共识;统筹兼顾,完善重点学科布局;实施动态调整,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
强学科队伍建设;加强支撑条件建设,构筑高水平学科基地;加强交流与合作,营造促进学科
发展的学术氛围;创新推进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学科建设管理等建议,努力提升安徽省
高校整体学科建设水平。

关键词:安徽省高校;学科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84-03
学科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础,是高校赖
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学科建设水平不仅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学术地位和社会
声誉的核心标志,也是反映一个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主要指标。

当前正值安徽省打造三个
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刻了解安徽省学科建设现状,把握学
科建设发展规律,制定和实施学科建设发展战略,提升安徽省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安徽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

一、安徽省高校学科建设现状
安徽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尤其是2011年以来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以及《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幅度增
加高等教育投入,着力提升安徽省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了与经
济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好地满足了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本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
齐全、结构和布局相对合理的学科体系。

(一)一级重点学科现状
安徽省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9个,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个,合肥工业大学1个;现
有安徽省一级重点学科43个,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7个,合肥工业大学4个,省属高校22个。

从一级重点学科门类分布来看,哲学学科1个,经济学学科1个,教育学学科1个,理学
学科13个,工学学科22个,农学学科3个,医学学科5个,管理学学科6个。

(二)学位点现状
安徽省现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9个(不含军队院校),一级学科博士点69个,涵盖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43个一级学科,其中工学占44.2%,理学占23.2%,农学和医学占14%,其他学科门类占18.6%。

现有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个(不含军队院校和研究院),一级学科硕士点169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
个学科门类的80个一级学科,其中工学占36.25%,农学和医学占21.25%,人文社科类占20%,理学占11.25%,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占11.25%。

现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20个(不含军队院校和研究院),专业学位授权点196个,涵盖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等36个类别,其中工程硕士有
34个工程领域授权点104个,占我省专业学位授权点53.06%,其他类别92个,占46.94%。


士学位层次,有工程类别授权点2个。

二、安徽省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安徽省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增长和高校对学科建设的日益重视,高校学科的实力和
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安徽省高校特别是省属高校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学科结构布局不尽合理
从重点学科布点上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全部集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2
所部属高校;安徽省一级重点学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2所部属高校占48.8%,29所省属本科高校只占51.2%。

从学位授予单位布点上看,安徽省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在
省属高校布点较少,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2所部属高校和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
学7所省属高校,部分省属本科高校没有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高水平的国内领先学科和学科领军人物不足
与国内高水平高校相比,安徽省属高校进入全国一流的学科专业数量偏少,优势特色学科
引领带动形成学科群的能力相对薄弱,高层次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领
军人物相对缺乏,远远不能为省属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学科和人才支持。

(三)新的学科增长点少
省属高校缺乏前瞻性的学科发展战略,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力度不足,特别是在节能环保
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
源汽车产业、公共安全产业等国家和安徽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校集成多学科
力量,培植新特色和新优势的能力不强。

(四)学科建设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省属高校尚未完全形成以学科为龙头的建设机制,人才引进与培养、科研条件和平台
建设、重大成果培育等未能很好地围绕学科发展目标相互协调、配套。

学科建设对于各项投资
的统筹不够,存在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和整合资源难等问题,学科建设机制有待完善,建设效
益有待提高。

三、安徽省高校学科建设对策
“十三五”时期,是安徽省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
攻坚阶段。

科学制定和实施好安徽省“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对于全面提升省属高
校办学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增强高等教育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就“十三五”学科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凝聚共识
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重视以及全体教职员工的
参与。

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履行统筹指导安徽省学科建设战略规划的实施与管理职责,
指导高校制定学科建设战略规划,提出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制定政策措施。

学科建设的主体
是高校,各高校领导要清楚高校的基础性工作和重点工作就是学科建设,要把学科建设作为一
项重要任务认真抓落实。

学科水平的提升,将会带动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各高校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把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本校各
个学科在国内所处的位置和具有的特色、优势、劣势,做到心中有数,对本校一级学科、二级
学科以及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实力做到心中有数,对国内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做到心中有数,对本
校内部各个学科如何发展,孰先孰后,做到心中有数,要紧紧围绕本校确定的“十三五”学科
发展目标,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动员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要注重调动广大
一线教师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重视和发挥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员参与,全
力以赴。

(二)统筹兼顾,完善重点学科布局
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重点
突破,优化安徽省高校重点学科布局,重点建设一批学科基础厚实且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和有利于原始创新的学科,引导
高校根据安徽省经济社会需求凝练学科发展重点,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贡献显著的学科,以点
带面,提升安徽省高校学科整体实力,提高重点学科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十三五”期间,立项建设150个左右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实现省属
高校全覆盖;力争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25个左右一级学科跻身国内学科排名前1/3,35个左右一级学科跻身国内学科排名前20名,且这些一级学科中至少有1至2个二级学科或
方向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

(三)实施动态调整,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
以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为契机,建立学位点准入、预警和撤销的基本标准,完善学位授权
点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学位点合格评估,加强对学位点建设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监管,引导
学位授予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集中优势,整合资源,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符合
学位授权单位学科发展规划要求的学位授权点,限制增列布点较多的学位点,逐步撤销需求不足、水平不高以及不符合学位授权单位办学目标定位要求的授权学科,优化学位点整体布局,
构建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学位点体系,推动安徽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十三五”期间,大力支持省属高校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培育,博士学位授权一级
学科稳定在100个左右,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稳定在200个左右。

同时,引导学位授予单位
根据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安徽省现有学位授权点的布局情况和本单位学科发展规划,
自主调整、优化学位授权点结构,支持系统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船舶
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林业工程、生物工程、水产、特种医学、医学技术等学科
以及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大气科学、光学工程、建筑学、水
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畜牧学、设计学等学科增列博士学位授权点,增补一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
的空白学位授予点和布点过少的学位授予点,严格限制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
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布点过多的学科新增学位授权点。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坚持“服务发展、人才先行、引育并举、以用为本、质量并重、创新推进”的人才工作方针,建立灵活、高效、规范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构建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勇于创新、学术水平高的学科队伍。

“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高校领军人才及团队引进与培育项目”,围绕重点建设学科,支持和鼓励高校引进、培育15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领军人才,建设15个左右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聚集各类高端人才、造就国际、国内一流科学家的“人才高地”;继续实施“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资助500名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000名优秀青年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

(五)加强支撑条件建设,构筑高水平学科基地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重点,支持高水平学科基地引进和集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引领学科走向国际学术前沿,充分发挥学科基地在学科交叉、原始创新、集成优势等方面的组织作用,在承担大项目和产出标志性成果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引领科技进步和服务国家、安徽省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影响力。

“十三五”期间,争取新建5个左右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左右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0个左右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社科研究基地。

(六)加强交流与合作,营造促进学科发展的学术氛围
积极支持与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专家教授互聘、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合作开展高水平项目研究。

深化与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举办和参加更多的国际学术会议,使学科建设朝着国际化、开放式的方向发展。

通过组织学术报告、讲座等学术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七)创新推进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学科建设管理
完善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和责任制。

建立健全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制度,通过项目规划、论证、评审和立项管理,以及学科建设项目的定期评价、中期检查、末期验收和追踪评估加强学科建设的管理。

建立健全学科带头人责任制,明确学科带头人的任务和职责。

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竞争激励机制,设立学科建设奖励基金,奖励在学科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科建设、管理、评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