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鼠饲养繁殖的相关方法(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白鼠饲养繁殖的相关方法(2)
小白鼠的养殖方法
1、饲养设施
经过长期入工饲养的小白鼠,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不耐冷热,要求生活在清洁无尘,空气新鲜,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50~60%,噪音85分贝以下,氨浓度20PPm。

通风换气8~12次/小时的环境中。

笼具是小白鼠的生活场所,也是从事饲养人员每天都得操作的用具,因而笼具的结构、质量、式样以及重量等,是否合乎科学饲养要求,对动物的生长繁殖,改善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是十分重要。

(1)鼠舍:饲养小白鼠的房舍不宜过大,以20~25平方米为宜。

这样有利于鼠群的调整及房舍的消毒。

(2)饮水器:饮水器是饲养小白鼠的必备用具。

常用的有玻璃瓶、塑料瓶和乳头式自动饮水器3种。

其中以玻璃瓶使用最为广泛,一般采用容量250毫升和5吗毫升两种型号的玻璃瓶,瓶口使用生理盐水瓶上的瓶塞,从中间打孔插入铝管或玻璃管,其内径为0.5厘米,外径0.7厘米。

(3)铺垫物:能吸附水分、动物的排泄物,维持笼内和动物本身的清洁卫生,垫料应不含挥发性、刺激性物质,无毒性,不会干扰动物实验。

垫料的原料常用锯末、木刨花、木屑、碎玉米芯等。

垫料的原材料常会携带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使用前要经加工处理、消毒灭菌、除虫等。

(4)饲料:小白鼠属杂食动物,胃容量较小,一般为l~1.5毫升。

小白鼠有随时采食的习性,夜间更为活跃。

小白鼠的饲料消耗量,随着生长发育和生产繁殖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在饲养管理上,须加注意。

妊娠雌鼠,饲料消耗量逐渐增加。

在产后第一天,饲料消耗量几乎没有增加,第二天开始上升,产后l~12天,仔鼠体重小,需乳量不大,但体重增加的速度较快。

产后12~21日龄,仔鼠开始睁眼,体重增大,需乳量和饲料量也随之增多。

由于乳量不能满足需要,每日平均增重减少。

21日龄离乳到35日龄内,每天饲料消耗量由4克增到5.5~6克,体重增加最快。

日龄达35天以后,逐渐稳定。

对小白鼠的给饲,一定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

对睁眼和刚离乳的仔鼠,应加喂营养较高的颗粒料或软料,
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为增加雌鼠的泌乳量,整个哺乳过程,都应加喂葵花籽,以满足哺乳仔鼠的正常发育。

小白鼠的食量虽小,但对饲料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必须保持营养物质的平衡稳定,富有蛋白质等,否则对其发育、繁殖和抗病能力会造成严重影响。

小白鼠对鱼肝油等维生素都很需要,口粮中长期缺乏这些营养物质时,仔鼠生长缓慢,出现死亡。

此外,小白鼠的饲料不利经常更换,在饲料品种不稳定的情况下,易引起小白鼠生长停滞,繁殖率下降等现象。

纯系小白鼠对营养成分要求高,对营养变化也极为敏感,如:DBA/2纯系小白鼠需要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饲料。

因此应根据不同品系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

2、管理
(1)不同的鼠群,管理方式、方法或要求是不同的。

当采用一种公鼠与五只种母鼠循环配种时,种公鼠与种母鼠在同一鼠罐中同居10天,然后将怀孕种母鼠单罐饲养,再使种公鼠与另一鼠罐的种母鼠同居10天。

依此类推,循环往复进行。

根据需要和培育方向,有计划地配种、留种。

留种时按1:1的比例进行选留,多余仔鼠予以淘汰。

选留的仔鼠,要延长哺乳期至23天,离乳时体重要求达13克以上。

保证向生产种鼠群提供优质后代。

生产种鼠群交配繁殖频繁,尤其种母鼠的负担重,体质消耗大,定时补充少量的葵花籽、麦芽和拌有鸡蛋的软料,保证供给清洁饮水。

按照选种、选配的要求,将一只种公鼠与一只种母鼠放在同一鼠罐中进行配种繁殖。

配种后20天仍未受孕者,可采取鼠罐之间倒换各公鼠的方法,提高种母鼠的受孕率。

生产繁殖群中离乳后的幼鼠转入待发鼠群饲养。

待发鼠群在管理上一定要将雌雄分开,并根据不同日龄、体重、品系等将它们分别放入铁盘中饲养。

大型铁盒装15克以下幼鼠60只,25克以上幼鼠30只。

不同铁盒中的待发鼠不可混养,以防相互打架咬伤。

此外,要严防小鼠逃出盒外,严格淘汰患病的畸形小鼠,待发母鼠盒内严禁混入公鼠。

饲养人员每天都应将幼鼠的转入、待发鼠的发出、死亡、淘汰等情况做好登记。

(2)一般管理原则,饲料饲养。

饲料配方要满足小白鼠的营养需要,保持相对稳定,补充0.5~l%的鱼肝油,以满足小白鼠对维生素A.D的需要,否则出现母鼠受孕率低,产仔率下降以及吃食仔鼠等现象。

小白鼠是昼
伏夜动的动物,采食以夜间为主。

因此,鼠罐、盒盖的同斗内要经常保持足够的新鲜干燥饲料。

在小白鼠大群饲养中,每周应有两天以上给小白鼠添加饲料,保证不间断地供给小白鼠饲料。

小白鼠的备用饲料应严防野鼠、蟑螂等污染。

霉雨季节,小白鼠的干块饲料要少做勤做,以防发霉变质。

供给青饲料时,如发麦芽,麦芽生好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风干之后饲喂。

小白鼠一昼夜的饲料量(单位:克)小白鼠,饲料,干块料,麦芽每克约19粒,葵花籽每克约12粒,成年:5~6、3~5、0.5~1,幼年1~3、0.5~0.25、0.1~0.5
清洁卫生。

小白鼠的饲养房要保持室外整洁,门窗、墙壁、地面等无尘土,无蜘蛛网,最好是室内每月用0.1%的新洁尔灭喷雾消毒1次,室外用3%来苏尔消毒一次。

鼠架每周要用消毒药液的湿布擦洗一次。

垫料要保持清洁干燥,放在专用的房间内贮存,严格防止野鼠、猫、狗等窜入。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垫料可采用高压蒸气等方法消毒灭菌。

鼠罐、鼠金中的垫料更换次数每周不得少于2次。

饮水瓶要每月定期煮沸消毒1次,或用0.2%过氧乙酸浸泡3分钟消毒。

饲料最好也使用高压蒸气等方法消毒。

控制温湿度。

小白鼠对环境变化很敏感,湿温度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小白鼠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甚至导致小白鼠发生疾病。

因此,要保持温湿度相对稳定。

饲养小白鼠的适宜温度是18~22℃。

若高于35℃时,明显影响母鼠的受胎和仔鼠的生长,若低于18℃时,引起幼鼠的发病或死亡。

此外,小白鼠最忌温度忽高忽低,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

这是饲养好小白鼠的一个关键。

饲养小白鼠适宜的湿度为50~60%。

当温度较低,室内易干燥,可采取在地面上洒水或用温布拖地方法,增加室内的湿度。

饲养小白鼠,通风也很重要。

通风可以调节室内温湿度,保持空气新鲜。

如果密度较大,加上粪尿臭气的蒸发,尤其是冬季关闭门窗,室内空气极易污染,致使小白鼠抗病力下降,易感染疾病,这对小白鼠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害。

对于工作人员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加强鼠舍的通风调节,装置电动排风扇,每天定时排风,或者选择风和日暖的时候,打开门窗,自然通风。

严格防疫。

小白鼠对外来刺激敏感,尤其对鼠症病毒非常敏感,一旦发病就无法控制。

小白鼠饲养的注意事项
经过长期人工饲养的小白鼠,对环境的适性差,不耐冷热,要求生活在清洁无尘,空气新鲜,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50~60%,噪音85分贝以下,氨浓度20PPm.通风换气8~12次/小时的环境中。

因此,它对饲养房舍的建筑、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国外饲养实验小白鼠多采用全封闭式的饲养设施,室内温度。

湿度、光照、通风全部自动控制。

国内饲养条件,尽管因陋就简,也要满足小白鼠对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

此外,笼具是小白鼠的生活场所,也是从事饲养人员每天都得操作的用具,因而笼具的结构、质量、式样以及重量等,是否合乎科学饲养要求,这对动物的生长繁殖,改善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作效率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小白鼠属杂食动物,胃容量较小,一般为1~1.5毫升。

小白鼠有随时采食的习性,夜间更为活跃。

小白鼠的饲料消耗量,随着生长发育和生产繁殖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在饲养管理上,须加注意。

妊娠雌鼠,饲料消耗量逐渐增加。

在产后第一天,饲料消耗量几乎没有增加,第二天开始上升,产后1~12天,仔鼠体重小,需乳量不大,但体重增加的速度较快。

产后12~21日龄,仔鼠开始睁眼,体重增大,需乳量和饲料量也随之增多。

由于乳量不能满足需要,每日平均增重减少。

21日龄离乳到35日龄内,每天饲料消耗量由4克增到5.5~6克,体重增加最快。

日龄达35天以后,逐渐稳定。

对小白鼠的给饲,一定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

对睁眼和刚离乳的仔鼠,应加喂营养较高的颗粒料或软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为增加雌鼠的泌乳量,整个哺乳过程,都应加喂葵花籽,以满足哺乳仔鼠的正常发育。

小白鼠的食量虽小,但对饲料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必须保持营养物质的平衡稳定,富有蛋白质等,否则对其发育、繁殖和抗病能力会造成严重影响。

小白鼠对鱼肝油等维生素都很需要,口粮中长期缺乏这些营养物质时,仔鼠生长缓慢,出现死亡。

此外,小白鼠的饲料不立经常更换,在饲料品种不稳定的情况下,易引起小白鼠生长停滞,繁殖率下降等现象。

纯系小白鼠对营养成分要求高,对营养变化也极为敏感,如DBA/2纯系小白鼠需要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饲料。

因此应根
据不同品系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

如生产用种鼠(杂种鼠)和纯系小白鼠的饲料,所含蛋白质成份高于待发小白鼠及一般非生产小白鼠的饲料。

一些对营养物质有特殊要求的小白鼠,需要高蛋白饲料,应在饲料中注意调整和补充。

小白鼠生活习性
白化小白鼠怕强光,在比较强烈光照下,哺乳母鼠易发生神经紊乱,可能发生吃仔鼠的现象。

受到噪音的刺激,也会吃仔鼠。

雄鼠好斗,性成熟的雄鼠放在一起,常发生互斗咬伤。

雄鼠具有分泌醋酸氨臭气的特征,是引起饲养室内特殊臭气的原因。

小白鼠为杂食性动物,可供利用的饲料很多,但作为实验动物饲养,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小白鼠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来制定合理的日粮标准。

健康小白鼠一般能存活18个月至20个月,最长的可活至二年半。

但年老的小鼠常体弱毛稀,多死于各种疾病,尤以肿瘤为多。

小白鼠经过人们长期选择,定向培育,已形成许多品种类型。

一般人们把它分为普通常用小白鼠和满足特殊需要的特种小白鼠两种。

特种小白鼠有高癌鼠、低癌鼠、糖尿病鼠及先天性肌肉萎缩病鼠等。

有的将小白鼠根据不同杂交方法和获得遗传特性而划分为近交品系、突变品系、远交和杂交群等。

1972年以前,国际上公认的小白鼠近交系已有250多个。

各品种小白鼠形态特征略有差异,但基本上相差不多。

普通小白鼠体长约8厘米,尾略短或略长于体长,面部尖实,嘴前部有长长的触毛,耳耸立呈半圆形,眼睛大,嘴尖,被毛有纯白色和白斑色。

90日龄昆明种小白鼠,体长9~11.0厘米,一般雄鼠大于雌鼠,尾有四小白鼠经过人们无数代的定向选择,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改变,环境适应性较差。

如果把它们放回到室外环境,往往会因缺乏竞争力而难以生存。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小白鼠,胆小怕惊,温顺,较易捕捉。

当它受惊时,尾巴挺直并猛力甩动。

夜间比白天活跃,喜群居。

白日常集群而卧,下午4~5点钟以后活动加强,尤其在晚上更加活跃。

当人在晚上进入鼠舍,即可听到小鼠不停地活动与啃咬所发出的吱吱响声。

小白鼠喜阴暗、安静的环境,对环境温度、湿度很敏感,经不起温度的骤变和过高的温度。

夏季温
度过高常影响种母鼠的受胎率和仔鼠生长发育。

冬季室温过低,不仅会影响种鼠的生长繁殖,且易发生多种疾病。

小白鼠最适宜的室温是18~22℃,相对湿度为50~60%时较理想。

此外,小白鼠尚有在干燥角落营巢的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