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第 272 位阅读者 (更新于: 2005-04-08 09:00:19 )
王萌
摘要:介绍了城市滨水区概念和城市滨水区设计开发的分类,并对当今国外城市滨水区发展
和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国外滨水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根据我国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对策,总结了我国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孔子口“智者乐水”(《论语》),老子也有“上善若水”的论述(《老子》)水,是大自然中最活泼的因素,在人类生活中,水是必不可缺的"自古以来,很多城市都建在水边。

沿着河边!河的三角洲!两条或多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在湖滨或海滨,这些城市的商业贸易也依水而繁荣,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水区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把滨水区规划设计作为专门的课题
进行研究和讨论的会议论文和实际项目越来越多,但仍不能同高速发展的滨水区建设热潮相比,如何将现有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进行研究,是人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1 城市滨水区概念界定
1.1 城市滨水区定义
滨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

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城市滨水区笼统说就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相互辉映,成为一体,成为独特的城市建设用地,另一种滨水区概念主要是指心理学概念上的滨水,而并非一定是物质上的滨水。

城市滨水区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按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来理解,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属于城市设计的研究范畴。

实际项目中一般都是根据具体开发项目的范围确定滨水区的概念。

1.2 城市滨水区建设类型
城市滨水区建设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开发(development)保护(conservation)和再开发(redevelopment)三种类型。

开发是将土地从其他用途转化为城市用途或通过围海造田等方式获取新的滨水区建设用地;保护主要是针对至今存在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滨水地区,通过修缮!保护,维持现有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再开发指对原有环境的重建或是功能的变更利用。

按照用地功能,美国学者安妮,布里恩(Ann.Breen)和迪克.里贝(Dick.Rigby)将城市滨水区划分为商贸!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工业港口设施六大类。

2 城市滨水区研究的历史
工业文明之前,城市中的河流依旧保存着其朴素的自然形态,成为城市人工环境中和谐的一部分。

如威尼斯水街,苏州的小桥流水"然而工业革命以后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急剧扩大,现代工业交通业和仓储业为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大量占据滨水空间,致使水质恶化,城市滨水地区成了人们不愿接近乃至厌恶的场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复兴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

在国外如: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的港口区重建计划日本名古屋的崛川综合整治计划!东京滨水区建设!新加坡河地区更新计划!巴尔的摩内港建设,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哈得逊河畔的滨水游步道设计。

3 我国的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
3.1 我国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研究开展得很多,1989年至今发表的关于滨水区开发规划设计方面的科技类论文有将近20多篇。

具体的工程实践也有很多。

但是我国滨水区的开发和改造注重的多为水体本身的整治,滨水绿地和开放空间的建设。

土地功能的转变与升值,国外滨水开发区存在的社区生活!投资主体问题还不存在,其他如忽视城市空间的形态问题,有些项目甚至破坏城市形态;传统延续遭到破坏的历史真实性;滨水区开发模式雷同等问题是具有共性的,因此急需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
3.2 从城市设计角度谈对策
1)尊重文脉延续历史传统,城市的滨水空间只有具有了自己的地方特征才能给人以深刻
印象,我国许多滨水项目是在滨水开发热中仓促上马,忽略地方特色,单纯追求现代化,将沿岸原有旧码头、工厂、居住区搬走,历史遗迹一律拆除,任意大规模开发,宽阔的滨水绿地取代了沿岸有特色的栏杆建筑,大而无当的广场一个接一个,毫无地方特色和可识别性,浙江丽水城市滨江带的城市设计中就考虑到保护并恢复原丽水老城的大水门遗址并将水路进城的原有历史风貌加以恢复,体现了城市的特色
2)公共空间连续"滨水区的公共性是指滨水区对城市开放用地形态公共化,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融为一体。

但是目前我国滨水空间存在圈地现象严重,市民不能自由进入,或者和城市其他公共空间缺乏合理的衔接和过渡,妨碍公众活动的自由性和连续性,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休憩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

因此,在滨水区设计时应以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3)滨水实体元素形态整合"滨水区的实体元素包括:滨水建筑和滨水构筑物(桥梁、堤岸)许多已建成的滨水区缺乏从城市设计出发的安排和控制,各个地块只考虑自身的建筑形式和功能组合,忽略了对用地范围以外的城市开发情况。

建筑物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建筑群体和滨水堤岸。

桥梁缺乏联系,不利于塑造完整的滨水区形象。

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是天际线的主要构成元素,滨水区是向公众开放的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证视觉上向水面的通透性。

滨水地区建筑天际线组织具体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上,要与周围建筑有所统一,如相同高度上的挑檐!线脚!相同母题等。

桥梁也在城市形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应充分重视城市桥梁的空间形态作用。

将具有强烈水平延伸感的桥梁与地形建筑及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创造出多维的景观效果。

由于城市规划对江河湖海的防汛防潮要求,许多城市建成的堤坝和护岸的形式直接影响着人与水体的亲近关系在堤坝和护岸设计中,防洪和近水!安全和亲水是设计中必须处理的矛盾。

如何处理护岸的断面设计,使人们在不同的水位状况下,特别是常水位时能接近水面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往往用分层式!台阶式!坡地式,漂浮的水埠!立体化处理及其他措施,以增加亲水的体验和时间,一味提高防洪标准的直立式驳岸往往会使人们高高于水面之上,毫无亲水而言。

4 结语
我国的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再开发起步较晚,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原因是考虑改善城市形
象,出现了忽视文脉同城市缺乏联系!形态杂乱的问题在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再开发的过程中,首先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

其次要注意城市滨水区作为公共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应和其他城市公共空间产生联系组成系统"最后,设计时要全盘考虑滨水区形态问题,推敲各个实体形态要素并充分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呼应。

不难预料,世界城市滨水区还会有长足的发展,而正在崛起的中国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和建设必将给中国带来经济、旅游、文化各个方面的推动力,给市民带来更多休闲场所和丰富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金广君.日本城市滨水规划设计概述[J].城市规划,1994(4):29232.
[2]赵宏伟.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基于城市设计思想的反思[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1.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50254.
[4]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
划,2001,25(7):412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