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

合集下载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3月22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3月22日)
加了4 8万 人 ,增 长 了 1.5 。 1 % 6
道 、3 0 1 4个 村 ( 居委 会 ) 的 3 7 8 3个 渊查 小 区进 行 调 查 。在 围务 院 和省政 府 的统 一 领 导下 ,通 过 调查 一 作 人 员 的艰 苦 努 力 , T 圆满 完 成 了人 口抽 样 调查 的现 场 登记和 复
3 0人 ,集 体 户人 口为 4 0万人 。 与第 五 , 3 1 次全 国人 口普 查相 比,平 均 每个 家庭 户的
人 口减 少 了 00 . 3人 。城镇 平均 每个 家庭 户
的人 口为 2 0人 ,农村 为 34 . 9 . 5人
年龄构成
全 省 常 住 人 口 中 ,0 1 ~ 4岁 的 人 口为
人 口 南 4 9 0人 减 少 到 4 3 5人 ,下 降 26 07
60 %。文盲 率 南 98 %减 少到 83 %,下 .2 . 7 .1 降 15 .6个百分 点。
下 降 03% ;年 平均 减 少 54 .3 . 0万 人 ,年平
均 下 降 00 % 。2 0 .7 0 5年 末 的 常 住 人 口 为
根据抽 样调查结 果推算 的四川全 省 20 年 I 05
人 口数 据资料公 布如下 :
总 人 口
20 0 5年 1 1月 1日零 时 ,全 省 2 1个 市 、州 的常 住 人 口为 8 0 2 8万 人 ,与 2 0 00 年 1 月 1日零 时第五 次全 国人 口普 查的常 1
■ 四川省统计 局
6 5岁及 以上 人 口的比重上升 了 1 5个 百分 . 0
点。
1 月 1日进行 了全 罔 1 1 %人 口抽 样 调查 T
作 。这 次调 查 以全 国为 总体 ,以各 省 、 自 治 区 、直辖 市 为次 总体 ,采取 分层 、多 阶 段 、整 群概 率 比例 的抽 样方 法 。最 终 样 本 单位为调查小 区 。四川省在 2 个 市 、州 的 1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为了摸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未来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国务院决定于2005年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为做好这次调查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一)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

国务院成立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负责这次调查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负责落实有关调查工作的具体安排。

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成立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被抽中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成立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按照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分别负责本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各级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对本地区调查数据质量负责,督促本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对各阶段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

(三)这次调查的经费按分级负担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的财政年度预算。

各级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在保证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的前提下,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合理安排使用调查经费。

二、调查的标准时间、调查对象和内容(一)这次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

(二)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在被抽中的调查小区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全部人口:1、2005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调查小区;2、户口在本户,2005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在本户。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由军队领导机关统一进行调查。

(三)这次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

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或其他住所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15年河南省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15年河南省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15年河南省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0.14•【字号】豫政办[2014]154号•【施行日期】2014.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划生育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15年河南省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4〕154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76号)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国办发〔2014〕3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全面做好2015年我省人口抽样调查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人口抽样调查的重要意义人口抽样调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准确反映2010年以来我省人口在数量、结构、分XXX居住环境、人口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建立健全人口城镇化统计数据库及人口经济统计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人口抽样调查的范围和对象、内容和时间调查范围为国家1%人口抽样调查和我省3%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抽中的调查小区,调查对象为调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全省共抽取8400多个小区,约300万人。

调查内容为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居住地、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调查时点为2015年11月1日零时。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人口抽样调查顺利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冀政办函[2004]37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冀政办函[2004]37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冀政办函〔2004〕37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摸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国务院决定在2005年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全国将抽取6万个调查小区,调查人口约1300万人;将在我省所有的县(市、区)抽取约2500个调查小区,调查人口约70万人。

调查结果对省、设区市有代表性。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住户的基本情况和个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迁移流动、生育、社会保障、住房情况等指标。

为做好我省的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国办发〔2004〕77号)精神和我省实际,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对调查工作的领导。

1%人口抽样调查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调查,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广泛的社会动员、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为此,决定成立河北省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负责此次调查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统计局,负责此次调查的具体安排和实施工作。

县以上政府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切实加强对调查工作的领导。

调查工作所需的办公用房、通信器材、交通工具、办公用品等由各级政府统筹解决。

二、建立精干高效的调查队伍。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可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村、居委会和社区)中选调,也可从社会上临时招聘。

国家统计局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24.10.08•【文号】国家统计局公告2024年第4号•【施行日期】2024.10.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国家统计局公告2024年第4号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公告为准确及时监测和反映我国人口发展变化情况,为党和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人口有关政策提供基础依据,国家统计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202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调查范围:被抽中的我国大陆地区的城镇和乡村地域。

二、调查登记对象:抽中住房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

应在户中登记的人包括:1.调查标准时点居住在本户的人;2.户口在本户,调查标准时点未居住在本户的人。

三、调查内容: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迁移流动、工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四、调查时间:调查标准时点是2024年11月1日零时。

现场工作时间是10月10日—11月30日。

五、调查方式:由政府统计调查机构派调查员到住户家中进行登记,或由调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方式进行登记。

调查员入户登记时,应当出示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颁发的工作证件。

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资料。

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及其统计人员,对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其负责人,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在调查工作中如有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调查对象阻碍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开展工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将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请社会各界特别是被抽中作为调查对象的住户,积极支持配合202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

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先进个人的决定-文政发[2007]27号

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先进个人的决定-文政发[2007]27号

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先进个人的决定正文:---------------------------------------------------------------------------------------------------------------------------------------------------- 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先进个人的决定(文政发〔2007〕27号)各县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各部门,省驻文单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国办发〔2004〕77号)要求,自2005年2月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以来,通过全州2000多名调查工作者历时2年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了1%人口抽样调查准备、调查登记和快速汇总、数据处理、资料发布四个阶段的工作,取得了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资料,调查结果得到了省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州委、州人民政府的肯定和认可,2006年3月20日1%人口公报的发布,标志着我州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调查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

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州人民政府决定对秦丽等145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州人民政府希望受表彰的先进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州人民政府号召全州广大干部职工,要以这次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为榜样,扎实工作,乐于奉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文山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文山州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先进个人名单二OO七年三月七日文山州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先进个人名单文山县(16人)秦丽文山县统计局鲁加龙文山县统计局徐珠文山县统计局高海兰文山县统计局邹蓉文山县统计局刘学翠文山县开化镇人民政府陈云川文山县平坝镇人民政府张玲文山县小街镇人民政府向世芬文山县柳井乡人民政府王炳菊文山县新街乡人民政府胡国伟文山县德厚镇人民政府张明会文山县薄竹镇人民政府谭正福文山县坝心乡人民政府王永亮文山县秉烈乡人民政府黄艳坤文山县马塘镇人民政府王文玺文山县红甸乡人民政府砚山县(14人)刘春明砚山县公安局吕高芬砚山县民政局杨治国砚山县计生局李庶民砚山县统计局林安玫砚山县统计局马黎红砚山县统计局陆刚砚山县阿猛镇人民政府李英砚山县阿舍乡人民政府普瑞砚山县平远镇人民政府王凡砚山县盘龙乡人民政府王宗粉砚山县蚌峨乡人民政府陈砚梅砚山县工商局廖建武砚山县干河乡人民政府熊兴纯砚山县者腊乡人民政府西畴县(13人)宋啟跃西畴县统计局赖云珍西畴县统计局周方娅西畴县西洒镇人民政府王译玉西畴县柏林乡人民政府张真定西畴县蚌谷乡人民政府陈位升西畴县法斗乡人民政府童声彩西畴县董马乡人民政府杨昌喜西畴县莲花塘乡人民政府谢廷富西畴县鸡街乡人民政府刘长美西畴县法斗乡人民政府朱元敏西畴县兴街镇人民政府黄兴萍西畴县新马街乡人民政府陆仕万西畴县统计局麻栗坡县(14人)时洪麻栗坡县财政局戴源麻栗坡县统计局罗忠琼麻栗坡县劳务输出局王璘麻栗坡县六河乡人民政府童付友麻栗坡县八布乡人民政府何明贵麻栗坡县铁厂乡人民政府陆庭刚麻栗坡县杨万乡人民政府李忠建麻栗坡县大坪镇人民政府严宗朝麻栗坡县马街乡人民政府刘莉麻栗坡县董干镇人民政府陆登发麻栗坡县麻栗镇人民政府刘万斌麻栗坡县天保乡人民政府胡跃麻栗坡县下金厂乡人民政府陆振勇麻栗坡县猛洞乡人民政府马关县(17人)陶金先马关县统计局郭安甫马关县统计局张静伦马关县统计局王兴莲马关县马白镇人民政府唐帅武马关县南捞乡人民政府李文萍马关县坡脚镇人民政府杨其敏马关县大栗树乡人民政府夏世雄马关县篾厂乡人民政府施恩棚马关县古林箐乡人民政府黄远银马关县仁和镇人民政府权永胜马关县木厂镇人民政府夏天福马关县小坝子镇人民政府权兰香马关县夹寒箐镇人民政府郭长虎马关县八寨镇人民政府苏心生马关县坡脚镇人民政府陈天德马关县八寨镇人民政府甘毅马关县都龙镇人民政府丘北县(16人)张泽丘北县统计局杨立光丘北县统计局张淑娟丘北县统计局刁查丘北县统计局李文红丘北县温浏乡人民政府范永祥丘北县腻脚乡人民政府施友才丘北县新店乡人民政府杨粉琼丘北县曰者镇人民政府杨万林丘北县双龙营镇人民政府李丽梅丘北县天星乡人民政府罗玲丘北县锦屏镇人民政府陈文珠丘北县树皮乡人民政府杨文惠丘北县舍得乡人民政府袁龙丘北县八道哨乡人民政府王龙兴丘北县平寨乡人民政府张宏兵丘北县官寨乡人民政府广南县(20人)郭萍广南县统计局赵云龙广南县统计局李有能广南县统计局赵彬广南县连城镇人民政府田建军广南县连城镇人民政府陆朝保广南县董堡乡人民政府王成芬广南县旧莫乡人民政府李启林广南县杨柳井乡人民政府张麒广南县板蚌乡人民政府蔡世丹广南县八宝镇人民政府赵云春广南县南屏镇人民政府何丽广南县黑支果乡人民政府陈凤锐广南县珠街镇人民政府陆方祥广南县那洒镇人民政府孙贤邦广南县那洒镇人民政府邹万宽广南县珠琳镇人民政府魏瑶广南县者兔乡人民政府农永清广南县底圩乡人民政府黄加运广南县坝美镇人民政府范云燕广南县坝美镇人民政府富宁县(18人)肖国清富宁县统计局黄绍华富宁县统计局陈明抒富宁县审计局隆安林富宁县剥隘镇人民政府玉贵和富宁县那能乡人民政府刘科思富宁县归朝镇人民政府陆永光富宁县者桑乡人民政府韦应先富宁县阿用乡人民政府黄文才富宁县木央镇人民政府张文明富宁县木央镇人民政府孟天才富宁县田蓬镇人民政府杜XXX 富宁县里达镇人民政府陆彩英富宁县花甲乡人民政府陆凤仙富宁县洞波乡人民政府陆华康富宁县谷拉乡人民政府黄秀琼富宁县板仑乡人民政府肖玉蝉富宁县新华镇人民政府黄召富宁县田蓬镇人民政府州属(17人)黄忠良州统计局罗家祥州政府办公室黄文卓州政府办公室唐斌州委宣传部罗迎春州公安局孙天杰州人口计生委马瑞强州发改委高萍州财政局陆永福州民政局匡中发州工商局赵蓉州统计局赵俊州统计局瞿艳州统计局陈首江州统计局苏继群文山日报社张富坤文山人民广播电台张兴万文山电视台——结束——。

在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业务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业务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 1 人口抽样调查业务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全市 1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已进入战前准备的关键阶段。

为全面部署安排我市 1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武装培训调查队伍,明确 下步抽样调查各阶段工作任务,确保全市调查任务圆满完成,经市 1 人口 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市 1 人口抽样调查业务培训工作 会议。

参加这次培训会议的主要是全市被抽中乡镇的调查办主任、调查指导 员、被抽中调查小区的调查员和市调查办的工作人员,包括武当山特区的 调查队伍。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传达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认 真开展 1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二是进行抽样调查业务培 训授课;三是安排下步抽样调查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明确考核规则。

下面,结合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就如何做好我市 1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讲几点意见。

一、1 人口抽样调查是 2005 年国家部署安排的一项大型调查工作,必 须高度重视。

按照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2005 年在全 国开展 1 人口抽样调查和城镇劳动力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工作。

此项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摸清 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 国人类数量、人口构成以及居住等和劳动力方面的变化,研究未来人口发 展趋势,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宏观政策提供依据,为建立从国家到 县级的劳动力调查制度做准备。

开展 1 人口抽样调查, 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

与在 2000 年开展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这次 1 人口抽样调查 所涉及的调查指标更多、 包括的范围更广、 对我们统计部门来讲任务更重, 一是户记录指标 20 个,为测算居民住房等情况提供数据;二是人记录、 城乡劳动力调查指标共 35 个,为测算人口、年龄、教育、就业、养老保 险、劳动报酬、妇女、儿童等提供数据;三是死亡人口调查指标 8 个大项 76 个小项;四是群众安全感调查共 22 个大项 116 个选择小项,为评价群 众安全感状态提供数据。

天津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天津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天津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信息来源:天津统计局文章作者: 佚名上传时间:2006-12-28 11:59:49 【字体:小大】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以2005年11月1日为时点,进行了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通过广大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现已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这次调查以全市为总体,以各区县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5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

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市的常住人口为1042.53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000.91万人相比,增加了41.62万人,增长4.16%;年平均增加8.32万人,年平均增长0.82%。

2005年底总人口为1043万人。

二、人口地区分布和城乡构成1、2005年末分区县的总人口和平区30.21万人东丽区47.89万人河东区75.74万人西青区46.40万人河西区77.93万人津南区45.06万人南开区89.85万人北辰区46.92万人河北区65.11万人武清区85.41万人红桥区54.89万人宝坻区68.64万人塘沽区70.95万人宁河县37.31万人汉沽区18.04万人静海县56.72万人大港区43.95万人蓟县81.98万人各区县常住人口的规模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除和平区、河西区两个区呈现人口减少外,其余各区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塘沽区人口增加最为显著,五年增加了14.79万人。

2、总人口的城乡分布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783.06万人,占总人口的75.1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5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4.89%。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12个百分点。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行、职业编码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行、职业编码

编码:“373”
二、行业编码(续5)
4、行业码本的查找方法: (1) 查看说明 •• 前几页是分列到大类的目录,以后才是 分列到小类的各行业的说明,查码本时要 看说明。 (2)从大到小逐步缩小范围 从大。 •• 生产单位:A、 B、 C 中类 小类
• 如何编写本地《行业代码一览表》 1. 参考基础:当地统计局基本单位名录 库。 要收集电子文件,不统一要求印刷。 2. 《行职业代码一览表》内容: 单位名称;单位的经济活动(或产品); 行业代码
3. 使用方法:利用常用文字处理软件, 如:WORD,“记事本”等,通过“查 询”功能将待查单位名称输入进行查询。
专项编码工作的时间要求
• 编码工作的时间: 编码工作的时间: • 2011年1月11日—2月28日 2011年1月11日—2月28日 • 各地在不影响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可根 各地在不影响其他工作的前提下, 据本地实际工作进度情况, 据本地实际工作进度情况,将专项编码 工作适当提前进行。 工作适当提前进行。
三、职业编码(续2)
• (1/2)专业技术人员 • 以工作或者研究领域、专业的同一性进 行划分和归类。 • 如:“111” 哲学研究人员;“128”医学 研究人员;“143” 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191” 西医医师;“192” 中医医师等。
三、职业编码(续3)
•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4商业、服务业人员 • 以办理事物和所从事服务项目的同一性 进行划分和归类。 • 如“435” 餐厅服务员;“441” 客房服务 员等。
三、职业编码(续6)
(2)2-13页为职业中类目录。 • 为了查找方便可在大类旁自加页码 3、职业编码的方法 (1)这次普查职业编码到小类。 “西医医师” 中 间横线不要。 1-91,编码“191”,

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

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

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导读:本文是关于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希望能帮助到您!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全地区各县(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在地区和各县(市)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努力下,各项工作均已按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2005年*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在调查中紧紧围绕查准人口总数这个中心,狠抓各方面的工作落实,并于*年*月*日下发了《关于积极配合做好我地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为各县(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到目前为止,入户登记及专项编码工作已圆满结束,正在进行数据录入,现将前阶段调查工作做以简要的汇报。

一、前期准备工作(一)建立高规格的办事机构一是成立了以地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督促检查各县(市)成立办事机构。

于2005年*月*日下发了《和田地区关于认真做好县级及以下机构组建及经费落实工作的紧急通知》,以确保这次调查工作有组织有安排。

三是健全机制明确了办公室及各部门职责。

(二)精打细算落实经费此次1%人口抽样是继1987年和1995年两次1%人口抽样调查的第三次大型普查。

与以往人口调查相比,调查环境发生了变化,调查内容增加较多,调查散点分布更广。

这次1%人口调查工作,我地区*县*市抽中*个乡级单位*个村级单位*个调查小区,涉及面非常广,工作任务重,因此落实好经费是搞好1%人口抽样调查的保证。

*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对1%人口抽样工作所需经费作了详细预算,为*万余元,现已经到位*万,是前期准备资金。

*县*市均已落实了部分调查经费。

(三)制定方案、计划、细则为调查各阶段提供依据一是为保证1%人口抽样工作有序、有效、稳步的开展,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于2005年*月*日制定了《*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二是按照*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制定了《*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及《*1%人口抽样调查质量控制实施细则》。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我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鹤政办[2005]11号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我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鹤政办[2005]11号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我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正文:----------------------------------------------------------------------------------------------------------------------------------------------------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我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鹤政办〔2005〕1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国办发〔2004〕77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我省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5〕12号)精神,2005年将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为全面做好我市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的意义1%人口抽样调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认真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对准确反映2000年以来我市人口在数量、结构、分XXX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把握我市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认真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要认真做好调查登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动员,使社会各界和被调查对象充分理解、积极支持和配合调查工作。

要高度重视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选调和招聘工作,动员各有关方面积极参加,确保选调和招聘人员的质量。

要认真做好调查所需经费的落实工作,按照分级负担原则,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

三、切实加强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1%人口抽样调查是一次重要的大规模人口调查,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为加强对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鹤壁市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负责此次调查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5.05.19•【字号】甘办发〔2005〕61号•【施行日期】2005.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甘办发〔2005〕61号各县人民政府、州级相关部门: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川办发〔2004〕35号)精神,州政府决定在2005年进行全州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抽样调查的目的为了摸清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未来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同时,为各级政府评价和考核人均GDP、城镇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重要指标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二、抽样调查的对象和内容此次调查采取三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的方法,涉及全州18个县的73个乡(镇)(省级样本涉及65个乡镇),调查人口近3万人,调查对象为调查小区的全部人口。

调查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按人填报的项目,主要有基本情况、迁移流动、健康状况、受教育状况、就业状况、婚姻生育状况等;第二部分是按户填报的项目,主要有户的基本情况,住房情况和能源消耗情况;第三部分是按死亡人口填报的项目。

指标齐全、内容丰富,能全面反映人口地区间变动和生活状况。

三、抽样调查的时间安排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时点定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

该项工作从现在开始,到2006年10月底结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2005年4月—2005年10月):主要工作为建立领导和办事机构、制定工作计划、落实经费、抽取样本、选配人员、培训试点、宣传动员、调查摸底、物资准备等。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5年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5年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5年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1.14•【字号】辽市政办发[2005]1号•【施行日期】2005.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划生育正文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5年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辽市政办发[2005]1号二OO五年一月十四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国务院定于200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国办发[2004]77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市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市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1%人口抽样调查对于查清5年来我市人口在数量、结构、分XXX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科学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此次1%人口抽样调查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1%人口抽样调查是一次重要的大规模人口调查,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

为此,市政府决定,成立辽阳市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负责此次调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市长尚杰洪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姜克春、市统计局局长栗荣庆、市公安局副局长陈跃、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刘文担任,成员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希君、市发改委副主任袁芝涛、市财政局副局长胡忠宇、市民政局副局长宋林、市统计局副局长纪元、市工商局副局长安永宏。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负责调查工作的具体实施,办公室主任由纪元兼任。

任务完成后,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随即撤销。

各县(市)区应于2月底前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抽样调查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抽样调查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抽样
调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
•【公布日期】1994.03.30
•【文号】国办发[1994]50号
•【施行日期】1994.03.30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统计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国办发〔1994〕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国人口总量、地区分布、基本结构和居住环境等变化情况,为制定长期人口控制目标及其相应措施提供依据,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全面、准确的人口信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1995年如期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鉴于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取得各有关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广大居民的积极支持。

因此,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抽中进行抽样调查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要以联席会议形式对调查工作进行领导和协调,并由统计局负责日常工作。

开展调查所需经费,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分别承担。

有关此次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具体安排将由国家统计局另行通知。

请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对调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确保这项调查任务的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一九九四年三月三十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1994(000)010
【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国人口总量、地区分布、基本结构和居住环境等变化情况,为制定长期人口
控制目标及其相应措施提供依据,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全面、准确的人口
信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1995年如期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于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取得各有关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广大居民的积极支持。

因此,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总页数】1页(P400-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4.25
【相关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J], ;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J], ;
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内政办发[2014]108号 10月21日 [J], ;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J], ;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府办[2005]49号
关于做好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7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市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人口抽样调查的重要意义
今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是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大规模人口调查,主要是为了摸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对于正确认识我国人口形势,研究未来人口状况及发展趋势,把握人口及其社会生活发展规律,科学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
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人口抽样调查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此次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住户的基本情况和个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迁移流动、生育、社会保障、住房情况等指标。

为满足对县级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情况监测的需要,全省将样本量扩大到15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以上,约需抽取1万个调查小区,调查对象为小区的全部人口。

我市也将以市(县)、区为总体抽取样本开展调查。

三、人口抽样调查的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开展本次调查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05年3月—10月),主要工作是制定计划,落实调查机构、人员、经费,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工作,开展试点、抽样及区划、编码,做好调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及宣传动员等。

第二阶段是登记、复查、数据处理阶段(2005年11月—12月底),主要工作是组织调查人员上门登记、复查与数据录入。

第三阶段是数据发布、开发和总结阶段(2006年1月—2006年下半年),主要工作是公布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开发研究和总结表彰等。

四、确保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质量
此次调查样本量大、项目多、任务重、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清调查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所需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要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村、居委会和社区)选调,有的还需从社会上临时招聘,要确保选调和招聘人员的质量。

各地要借鉴历次人口调查的成功经验,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认真研究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给人口调查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统筹安排调查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信。

五、切实加强对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抓好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切实解决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

根据国务院规定,开展这次调查所需经费,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各地要按规定落实好调查经费,落实好办公人员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人口抽样调查的意义、内容和有关要求,为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苏州市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负责这次调查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各市、区要于3月底前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抽中的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调查工作机构。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我市人口抽样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附件:苏州市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人口调查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印发打印:陈臻校对:张季峰共印:二○○份
附件:
苏州市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汪国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徐美健市政府副秘书长
周泓市统计局局长
蒋国忠市公安局副局长
钟勤华市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纪检组长成员:郦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何坚忠市发改委副主任
皇甫志新市教育局副局长
庞剑萍市民政局副局长
钱金泉市财政局副局长
谢家灿市劳动和社保局局长
邱晓翔市建设局副局长
俞冠群市统计局党组成员、调查中心主任
叶正亭市广电总台副总台长
邵鹤鸣苏州工商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俞冠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