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地理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
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其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这三颗“超级地球”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约22光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超级地球”属于()
A. 卫星
B. 星云
C. 彗星
D. 行星
2. “超级地球”最可能属于()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3.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主要原因是()
A. 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B. 适中的自转周期
C. 适中的质量与体积
D. 适中的公转周期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析〗
根据材料“这三颗“超级地球”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可知,该“超级地球”属于行星,D正确;卫星绕着行星转,A错误;星云和恒星都是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B错误;彗星是拖着长尾的天体,运行轨道是扁长形轨道,C 错误。

故选D。

〖2题详析〗
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是人
类目前所认识的宇宙。

依题意,“超级地球”与地球的距离22光年,这超出了太阳系,可能属于银河系,B正确。

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超级地球距离地球约22光年,因此没有出了银河系范围,因此不可能属于河外星系,ACD错误。

故选B。

〖3题详析〗
“超级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某些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超级地球”的大气层。

“超级地球”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必需的,以氧和氮为主的大气。

C正确;与恒星的距离适中,适中的自转周期和适中的公转周期是地球上形成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ABD错误。

故选C。

某学校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敦煌研学时,拍摄到了“太阳能塔”,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种最新的能源生产概念,由许多台大型太阳能反射镜将太阳光反射集中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并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成热能,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地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B. 人口较多,用电量大
C. 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
D. 科技发达,用电量大
5.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 提升地表温度
B. 干扰飞机的电子导航
C. 提高作物产量
D. 误伤途经此地的飞鸟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较强,这是在该地建设太阳能电站的原因,C正确。

西北地区纬度较高,A错误;西北地区人口较少,用电量小,B错误;西北地区科技相对落后,D错误。

故选C。

〖5题详析〗
由于地面的许多台大型太阳能反射镜将太阳光反射集中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致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地表温度降低,A错误;太阳能发电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对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大,BC错误;许多台大型太阳能反射镜将太阳光反射集中到高塔顶部,强光和高热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D正确,故选D。

绿叶遮蔽中的苹果受太阳辐射少等。

2018年8月帕克太阳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在不到7年的任务寿命期间,帕克将绕太阳运行24周,并逐渐缩短距离与太阳亲密接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A. 光球色球日冕
B. 光球日珥色球
C. 日冕色球光球
D. 日珥色球光球
7. 帕克太阳探测器将借助某天体的引力调整轨道逐渐逼近太阳,该探测器()
A. 绕日运动的角速度比地球快
B. 与地面通信主要依靠电离层反射
C. 逼近太阳时会穿越小行星带
D. 太阳辐射强度弱于地表太阳辐射
〖答案〗6. C 7. A
〖解析〗
〖6题详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题详析〗
由题意信息可知,随着探测器逼近太阳,绕日公转的周期逐渐缩短,公转速度逐渐加快,角速度比地球要快,A正确;帕克太阳探测器逼近太阳后距离地球非常遥远,与地面通信需要借助中继卫星,B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逼近太阳的探测器不会穿过小行星带,C错误;逼近太阳的探测器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近,活动的太阳辐射强于地表,D 错误。

故选A。

科学家近期在南京发现了最古老的化石花标本,这一发现将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向前推大约5000万年。

那时联合古陆上分布着郁郁葱葱的森林,恐龙称霸陆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存在化石花标本的岩层最可能属于()
A. 寒武纪
B. 奥陶纪
C. 泥盆纪
D. 侏罗纪
9. 该化石所在岩层的特征是()
A. 层理结构不明显
B. 下部岩层年龄新
C. 可能发现煤矿
D. 多气孔构造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析〗
由材料可知,形成化石花标本的被子植物生长在大陆上,恐龙称霸陆地,由此可推知存在化石花标本的岩层最可能属于中生代侏罗纪,D正确;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没有恐龙分布,AB错误;古生代中期的泥盆纪是鱼类时代,还没有恐龙分布,C 错误。

故选D。

〖9题详析〗
该化石形成的中生代侏罗纪也是裸子植物时代,地球上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含有该化石的岩层属于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下部岩层年龄老,上部岩层年龄新,AB错误;多气孔构造是喷出型岩浆岩的特征,D错误。

故选C。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 CO2的含量持续下降
B. O2和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C. O2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D. 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11.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 三叶虫→鱼类→恐龙
C.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D. 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析〗
读图分析,地球上生物出现后,O2的含量上升,A错误,C正确;CO2的含量先上升,后波动下降,O2和CO2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二者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BD错误。

故选C。

〖11题详析〗
根据地质年代及生物演化的顺序判断可知,按由老到新的顺序: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三叶虫→鱼类→恐龙,B正确;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C错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D错误。

故选B。

下图示意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地壳
B. b表示地幔
C. c表示内核
D. 乙表示横波
13. 图中X表示()
①莫霍界面②古登堡界面③地壳与上地幔交界面④下地幔与地核交界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析〗
读图可知,甲地震波传播速度慢,在2900千米处消失,应为横波,乙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地球内部各处均能传播,应为纵波,D错误;图中显示,a表示地表至2900千米处,应为地壳和地幔,A错误;b位于2900千米处至5000多千米处,横波不能传播,应为外核,B错误;图中c位于5000多千米以下,且纵波速度明显加快,因此应为固态的内核,C正确。

故选C。

〖13题详析〗
读图可知,图中X处地震波纵波(乙波)大幅减速,地震横波(甲波)消失,且位于2900千米处附近,因此该不连续面为古登堡面,②正确;古登堡面之上为下地幔,之下为地核,
因此X面是下地幔与地核交界面,④正确;莫霍界面位于地下平均17千米处,且地震波穿过该面波速明显增加,与X面特征不同,①错误;地壳与上地幔交界面为莫霍面,不是古登堡面,③错误。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下图中图1为我国南极科学考查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 昆仑站
B. 中山站
C. 长城站
D. 南极点
15. 图2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2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4. C 15. D 16. D
〖解析〗
〖14题详析〗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基本规律是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结合四个考察站的纬度位置可判断,长城站的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题详析〗
地球1月初到达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到达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④位于12月22日之后,最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D正确。

①②③地距离近日点时间间隔均大于④地,因此①②③地公转速度慢于④地,ABC错误。

故选D。

〖16题详析〗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1月27日位于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即与④点接近。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1日0:00,双十一购物节再次如期举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居住于美国纽约(西五区)小罗准备在购物节开始时,第一时间在网上抢购打折商品,小罗开始抢购的时间为当地()
A. 10日11:00
B. 11日0:00
C. 11日11:00
D. 12日11:00
18. 中国的商家11月12日中午12:00发货,预计36小时后快递可以送达小罗手中,小罗收货时间为当地()
A. 12日11:00
B. 13日11:00
C. 13日24:00
D. 14日11:00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析〗
材料信息表明,购物节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1日0:0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小罗居住于西五区的纽约,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小时,因此小罗在纽约抢购时间为11月11日0:00减去13小时,即11月10日11:00,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8题详析〗
中国的商家11月12日12:00发货,这个时间应是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36小时后快递送达小罗手中时应为北京时间11月14日0:00,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因此小罗收货时间为当地11月13日11:00,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163°W,14°S),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4月2日坠落点会出现()
A.出现极夜现象
B. 出现极昼现象
C. 昼长夜短
D. 昼短夜长
20. 2018年4月2日之后的2个月内,北京()
A. 昼变短夜变长
B.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C. 出现极昼现象
D. 出现太阳直射现象〖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4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坠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163°W,
14°S)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C错误,D正确;此时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落点位于14°S不在极圈以内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B错误。

故选D。

〖20题详析〗
2018年4月2日之后的2个月内,即4月2日到6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北运动,北京昼长逐渐变长,A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离北京越来越近,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日影逐渐变短,B正确;北极附近出现极昼,C错误;北京位于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D错误。

故选B。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所示大气垂直分层可能位于()
A. 南寒带
B. 北寒带
C. 北温带
D. 热带
22. 关于图中各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B. B层常见云雨天气,不适合航空飞行
C. C层大气密度为各层中最大
D. C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为对流层,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图中A层高度约为12千米,因此最可能位于中纬度地区。

北温带位于中纬度,C正确;热带位于低纬度,北寒带、南寒带位于高纬度,ABD项错误。

故选C。

〖22题详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为对流层,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C, A正确;B层是平流层,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适合航空飞行,B错误;C层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中大气密度为各层中最小,C错误;臭氧
层主要存在于平流层中,即B层,D错误。

故选A。

读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①——为太阳长波辐射
B. ②——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C. ③——为地面短波辐射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弱
24.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A. ①弱,④强
B. ②强,③弱
C. ②强,④弱
D. ③弱,④强
〖答案〗23. D 24. C
〖解析〗
〖23题详析〗
根据图中箭头的位置和指向判断,①由宇宙空间指向大气上界,应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A错误;②是指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应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因此不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B错误;③由地面指向大气,应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C错误;④由大气指向地面,应为大气逆辐射,其强弱与天气密切相关,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则大气逆辐射量较弱,D正确。

故选D。

〖24题详析〗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强,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④)弱,地面降温快、降温幅度大,气温低,因此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则C正确、AD错误;青藏高原温差大与当地地面辐散弱关系不大,排除B。

故选C。

日温差越小,海拔较高的大高原因天气晴朗、空气稀薄,日温差可能较大。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示观测时段内()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6.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7.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答案〗25. C 26. A 27. C
〖解析〗
〖25题详析〗
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

故选C。

〖26题详析〗
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

故选A。

〖27题详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
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

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C 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 阴天也存在热岛效应
C. 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 晴天会出现一个峰值
29. 对城市热岛强度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城市绿化越好,热岛强度越高
B. 热岛强度仅受天气状况影响
C. 地势低洼地区,热岛强度较小
D. 8时的峰值与早高峰期有关
〖答案〗28. B 29. D
〖解析〗
〖28题详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岛强度在12时左右和18时之后时段都会出现阴天大于晴天,A错误;阴天的热岛强度比晴天小,说明热岛效应较弱,依然存在,B正确;晴天时热岛强度最大在8时左右,而不在12时左右,C错误;图中可见热岛强度在晴天时出现两次高峰值,D错误。

故选B。

〖29题详析〗
由题可知,城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值越大,热岛强度越大,城市绿化越好,城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越小,热岛强度越小,A错误;影响热岛强度的因素有风速、云量、下垫面性质、人为废热等,B错误;地势低洼地区空气流动弱,热量积累造成温差大,热岛强度会增大,C错误;上午8时是城市人口流动量大,交通车辆多,排放废热多,温度高,与郊区温差大,故热岛强度大,D正确。

故选D。

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A. 东南沿海遭受冻害
B. 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 西北地区普降暴雨
D. 东南沿海受台风袭击
31. 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30. B 31. B
〖解析〗
〖30题详析〗
据图可知,此时东南沿海受高压控制,受偏南风偏暖气流影响,而且5月份东南沿海气温已经较高,此时不会出现冻害,A错误,重庆此时是冷锋过境,带来大风、降温、阴雨天所,重庆是山地地形,易发生滑坡泥石流,B正确;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而此时大部分地区在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C错误;台风是热带气旋引起的,发生在夏秋季节,5月份东南沿海不会发生台风,D错误。

故选B。

〖31题详析〗
此时江苏气温较高,气压较高;图中锋面是在低压槽线形成的,因此锋面过境时气压会下降,冷锋过境后,因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下降,气压升高,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关于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甲地降水概率大于乙地
B. 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 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 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33. 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B. 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C. 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 湿度增加,风和日丽
〖答案〗32. A 33. B
〖解析〗
〖32题详析〗
将a、b、c三图结合可知,该区域应该受低压槽影响,且丙丁一线位于低压槽附近,丁靠近低压中心,所以该天气系统表示锋面气旋。

因该地位于北半球,该低压槽处于气旋的偏左侧,所以低压槽处可能存在冷锋,甲位于冷锋锋后,降水概率大,乙处于冷锋锋前,降水概率小,所以甲地降水概率大于乙地,A正确;甲地降水概率大,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B错;读图c可知,与丙相比,丁处气压变化快(或者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更大,C错;丁更靠近低压中心,丙地近地面气压大于丁地,D错。

故选A。

〖33题详析〗
根据上题可知,丙丁槽线附近存在冷锋,且该冷锋向东南一侧移动。

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一次冷锋过境,气温会降低,出现刮风下雨现象,B正确,D错;冷锋过境,气压升高,A 错;冷锋过境,降水历时较短,一般不会出现连续阴雨的天气变化,C错。

故选B。

下面四幅图为某地近地面风带示意图(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四个风带位于北半球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5. 当③风带的位置偏北时,下列说法确的是()
A. 我国处于冬半年
B. 南极点附近地区出现极夜
C. 北半球昼短夜长
D. 地中海气候此时温和多雨
36. ①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是()
A. 副极地低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赤道低气压带
〖答案〗34. A 35. B 36. D
〖解析〗
〖34题详析〗
根据所学可知,北半球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吹东北风,中纬地区吹西南风。

图中①为东北风,②为西北风,③为东南风,④为东北风。

因此四个风带位于北半球的①④,②③位于南半球,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5题详析〗
③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风带的位置偏北,表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AC错误。

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南极点附近会出现极夜,B正确。

夏季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D错误。

故选B。

〖36题详析〗
①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③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①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下图为某月世界局部地区的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此季节,图中①处的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38. 此季节,图中②处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B. 赤道低气压与亚洲低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异
C. 大西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
D.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气压差异
〖答案〗37. B 38. A
〖解析〗
〖37题详析〗
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亚洲大陆出现低气压,应为北半球夏季;①地位东亚地区,风向为东南风,B正确;东北季风是南亚和东南地区冬季的盛行风向;西南风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夏季的盛行风向;西北季风是东亚地区冬季的盛行风向,ACD错误。

故选B。

〖38题详析〗
结合材料,此时②处主要为西南季风。

根据所学知识,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偏转成为西南风,故其主要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A正确;赤道低气压与亚洲低气之间的气压差异很小,B错误;大西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影响的是亚洲低压以西地区,与②处季风形成无关,C错误;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气压差异影响的是亚洲东部地区,也与②处季风形成无关,D错误。

故选A。

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月、4月、7月、10月的气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39. 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 1月降水甲比乙多
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 7月气温甲比乙低
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40. 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 西北风的影响
B. 副极地低压控制
C. 沿岸暖流影响
D. 盛行西风的控制
〖答案〗39. B 40. D
〖解析〗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39题详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

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

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

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

〖40题详析〗
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二、填空题(3小题,共40分)
4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阴影部分代表黑夜)。

(1)图中①地位于________(填晨、昏)线上,地方时________,此时的北京时间应为
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________,纬度为________。

(2)图中②地位于③地________方向,①②③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①的自转角速度________②(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