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集体备课全部教案(共9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全部教案
(共9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第36~49页的内容。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主要内容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一次进位、连续进位)、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连续退位)和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等。

整个单元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迁移解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描述】
1.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能结合实际情景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学习难点】
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课时安排】(9课时)
加法………………………………………………3课时
减法………………………………………………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37页例1例2。

【课程标准描述】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学会提出数学问题,并能正确选择解答方法,列出算式。

2.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能够小组合作,正确列出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并能合作完成计算过程的讲解,理解计算方法和算理。

3.运用第(1)小题的学习经验,独立完成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理解计算过程,能够讲解计算过程,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4.通过对比的活动,能总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习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

【学习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以及数据的分析,运用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多种数学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迁移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问题,并能列出算式,来评价学习目标1。

2.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并能描述计算过程,解答同学之间的质疑,理解加法计算的算理,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独立探究,完成三位数加三位数有进位的计算,讲解计算过程,解答质疑,有进位的情况的处理,来评价学习目标3。

4.通过对比例1、例2,总结计算万以内加法要注意什么,来评价学习目标4。

【学习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380+55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
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
三位数相加的加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评价
目标1)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多种问题,预设:
1.我国湿地的鸟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我国湿地的鸟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3.我国湿地的鸟类动物比爬行类动物多多少种?
……
学生分别列式:271+122271+31271-122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评价目标2)
同学们真不错,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也有一个问题,看一看:我国特有的鸟类有271种,特有的爬行类动物有122种,我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你会解决吗?
(1)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学习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271+122怎样计算呢?
(2)借助经验,合作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

预设: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3)小组合作交流:
a.竖式应该怎样写?
b.从哪一位加起?
学生尝试写竖式,组内交流。

小组内合作讲解计算过程,然后全班汇报。

根据汇报板书:
271
+122
393
小结:三位数加三位数,我们可以写竖式来计算,在写竖式时,你认为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该怎么处理呢?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评价目标3)
(1)271+31怎样计算呢?
(2)学生尝试写出竖式并计算,交流计算过程。

271
+31
学生就重点问题进行交流,预设:
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
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要加上进位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板书
271
+903
()74
重点交流: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预设: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4.小结提炼笔算方法。

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评价目标4)
预设: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一行不进位加法,(评价目标1、2)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

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做一做”第二行进位加法,(评价目标3)
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列举学生出现的错误并进行分析出错的原因,找到避免出错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回顾例1和例2的计算过程,说一说万以内三位数的加法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评价目标4)
预设:除了数位多少不同以外,方法是一样的。

作业设计
A层:
竖式计算476+213=545+213=567+212=
456+432=381+112=343+542=
B层:
水果店有苹果265千克,又运来苹果212千克。

现在水果店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
C层:
把0、2、4、6、8五个数填入下面的□里,使竖式的和最大。

□□□
+□□
()
【学习目标检测】
1.夺红旗
2.啄木鸟治病
3.解决问题
在商店,明明要买这样的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板书设计】
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71+122=393(种)
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

【课后反思】
我又利用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找出问题,引出今天所教学的内容。

出示教学内容后,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算出结果,再指名演板,结果多数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

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我还重点请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交流在计算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所以整节课感觉很简单,课堂气氛还可以。

第二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8页例3
【课程标准描述】
能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掌握万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强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在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3.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验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复习旧知,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万以内的加法,以评价目标1
2.通过探究新知创设主题图提问题并解答环节,通过学生操作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以评价目标2。

3.创设拓展应用,概括总结环节,小组交流研究,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会用知识解决问题,以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评价目标1)
1.笔算
238+91659+306
想: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2.列竖式计算
59+7785+68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二、探究新知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1)教师出示课本P38例三的数学问题,并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学生自主操作列横竖式)(评价目标2、3)(2)根据教师提问,选取个别学生板前操作(评价目标2)
带领学生回顾计算过程,并重点提问:
①你是从哪一位开始算起的?
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②十位上是4+9=13,怎么会在十位上写4呢?
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
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
③百位上的7是怎么来的?(2+4+1=7)
2.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师:这道题算的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自主探究)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验算的?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做练习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评价目标3)
三、课堂小结(评价目标2、3)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书P39第2题
☆只用数字6组成五个数,填入□里,使等式成立。

□+□+□+□+□=750
【学习目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67165409 +93+78+394 2.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3.
(1)买
275+769
424+576 523+902
768+657 125+875 356+688
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钱?
(2)你想买什么?要花多少钱?
(3)和同桌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445+298=743
445验298
+298算+445
743743
【课后反思】
在上本节课中,我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为后面学习新课做准备。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既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任务没完成.导致计算课程中以前怎么错,现在怎么错。

第三课时连续进位加法练习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练习八的第5至9题。

【课程标准陈述】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

【学习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学习难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评价过程】
1.通过笔算练习,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练习2的计算方法,讨论计算过程中的问题,评价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口算下面各题
7+8+15+9+16+4+13+9+17+5+19+6+1
2.笔算下面各题(评价目标1)
649+273786+245392+508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改正下面错题并说明原因
135427162
+69+543+959
1 94 10701011
刚才我们共同改正了小马虎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课堂练习(评价目标2)
1.练习八的第3题。

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并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1)学生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2.练习八第4题,指名学生读题,出示本题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3.练习八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评议。

4.练习八的第6题,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提醒学生看清数字,认真计算。

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方法来连线(估算、计算个位数、计算最高位、列竖式)。

5.练习八的第7题,找出这几题中的错误,指出该如何改正。

说一说平时自己计算中常有的错误有哪些。

6.练习八的第8题,要求把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前位凑9,后位凑10)
7.练习八的第9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

说一说你的走法。

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

让有余力的同学做选作题和思考题。

小军要去寄信、买书、买食品,然后再回家。

他有几条路线可以走?请你写出来,并在每条路线上标明该路线的总路程
(2)你觉得走哪条路最近呢?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自己找到方案并解答出来。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设计:书P40第8题第9题。

【学习目标检测】
列竖式计算
169+450=476+126=986+114=746+387=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加法练习
135427162
+69+543+959
1 94 10701011
【课后反思】
练习课中,往往中上的学生容易开小差,因为练习课对于他们来说很简单,他们可以很快完成练习,剩下的时间他们就会开小差了。

以往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多出几道比较难一点的题,给这部分学生做,但是这节课,由于是解决问题的练习较多,当这部分学生完成后,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满足他们,是该再出一道解决问题给他们做呢,还是改改题目中的数字让他们再计算?对于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摸索去实践,寻找方法,让中下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中上生能够“吃得饱”。

练习课先出示两道计算题:139+682,让学生计算,计算完后说说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这一环节自我感觉较好,能通过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回顾计算的方法。

总结方法后,我再分别出了一道加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笔算,课后想想,感觉应该还不够,在学生回顾计算方法后,可以出8
道左右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同时,这些计算题要注意层次性,先出不进位的加法,到进位加法,最后连续进位,这样通过系统的、有层次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回顾本单元知识。

第四课时三位数减三位数笔算减法☆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1页例1、例2。

【课程标准描述】
1.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迁移类推、交流等环节,理解减法的算理,能解释具体算式的算理。

2.通过独立试算、小组合作和质疑交流等环节,会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能说清楚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3.通过讨论梳理,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简单描述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理解减法的算理,能解释具体算式的算理,会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

【学习难点】
会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能说清楚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练一练,先说说十位和百位各怎么减,再计算”时学生的回答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巩固练习,完成“夺红旗”和“小兔过河”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同桌互相描述减法的计算法则和“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评价目标1)
1.口算下面各题。

80-7=35-8=63-4=26-7=
42-5=43-6=32-9=65-9=
2.竖式计算。

550-380=
计算后教师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揭示课题: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用竖式计算减法,知道列竖式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在这一位上加10
再减。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减法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万以内的减法笔算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导入:
1.仔细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明析:2004年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只有29部,而2011年则达到了435部;2004年的国产优秀电视动画片没有一部,而2011年则达到了82部。

2.教师提问:根据2009年生产的322部动画片和2011年生产的435部动画片,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列式?
预设:一共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009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二)展开新课
1.教学不退位减法(评价目标1)
(1)板书算式435-322=
(2)独立试算435-322。

(指名板演)
列式后再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最后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后总结算法。

(3)师生小结:计算中,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预设: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教学连续退位减法(评价目标2)
(1)出示主题图后,
教师提问:怎么求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板书算式:435-86=
(2)试算
预设:学生遇到困难有质疑: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但十位也不够减怎么办?
个位应该跟十位借还是百位借?……
(3)小组讨论交流。

在计算时,个位不够减从上位退1再减,十位上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和十位的数(要少看1)加起来再减。

(4)学生汇报交流,总结算法
①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②教师课件演示,梳理算理,总结算法
③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计算过程,并重点提问:
问题1:个位5-6不够减怎么办?
问题2:十位的3-8怎么变成12-8的?
问题3:百位怎么算呢?
问题4:笔算减法时,怎样解决不够减的问题?
预设: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3.总结计算法则(评价目标3)
教师提问: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小结:计算万以内减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注意,哪一位上退1,计算时要将退的1减去。

三、巩固练习
2007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

1.练一练。

先说说十位和百位各怎么减,再计算。

(评价目标1)
438-256=392-178=
2.夺红旗。

(评价目标2)
2.小兔过河——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评价目标3)
940-59=754-679=
作业设计:书P44第1、2、3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
-2□7
□56
【学习目标检测】
369-143=480-85=682-347=
【板书设计】
三位数的退位减法435-322=113435-86=349
435435
-322-86
113349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2内容及相关练习。

【课程标准描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中,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会对减法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直观操作、讨论交流,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养成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等良好的计算习惯。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课上讲解例题,以评价目标1。

2.通过例题的延伸,解决类似问题,以评价目标2、3。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评价目标2、3。

【学习重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目标1)
1.出示问题。

2004年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

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

3.集体反馈,回顾计算法则。

4.把条件“2005年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改为“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让学生列出算式,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以改题的方式开课,既激活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出探究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目标2)
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2.直观操作,掌握算法
(1)说出自己计算中的思维过程。

(2)借助直观,分析错误原因。

教师出示计数器演示。

①在拔计数器的过程中重点提问:
问题一: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结果十位是0,该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
问题二:从百位退“1”,十位上的珠子该怎么拔?(从百位上拿走一个珠子,同时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再从十位上拔出1个珠了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就是9个珠子。


问题三:这时个位上的数是多少?(十位上退1当作10,和个位上的3合成13。


②对照正确算法,分析错误原因。

③梳理算法。

在计算上,这题和我们刚才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被减数为0,且已被借时,一定要先从前一位退1,然后看作9再减。

④即时练习:完成教材P42“做一做”。

同桌互助完成,一个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另一个根据计数器列竖式计算,完成后交换。

【设计意图】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迁移类推,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并利用计数器的动态演示,突破难点,掌握算法。

2.探究验算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预设1 照原式再算一遍。

预设2 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是不是减数。

预设3 用差加上减数,看看是不是被减数。

(2)归纳验算方法。

方法一: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方法二: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被减数。

二、练习反馈,巩固提高(目标2、3)
教材第42页“做一做”。

“做一做”中的四道题,采用计数器和算式上下编排的方式,旨在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直观地理解算理。

(1)基础练习
①蜜蜂找家:P44练习九的第4题。

②笔算我最棒:P44练习九的第6题。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趣味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加以巩固,形成技能。

三、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目标3)
1.在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2.如何知道自己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作业设计:书P44第6题
☆一个数减去487,壮壮计算时错把被减数百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互换了,结果得172,请帮他算一算,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学习目标检测】
1.找朋友:P45练习九的第9题。

2.对比练习
527-18=517-18=507-18=
【板书设计】
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407-198=209403-158=245
407403
-198-158
209245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连续退位减法练习课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P44~45练习九的第4至6题。

【课程标准描述】
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能够比较熟悉地进行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先回忆总结前面学习的知识,再进行强化练习,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评价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