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六版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2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 2000
数据处理: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维护。
其目的是借助计算机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并组织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
§ 6-1 数据库系统概述(P169)
一、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P169)
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数据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管理,数据不共享,数据不独立。
2、文件系统阶段:操作系统已经有了专门进行数据管理的软件——文件系统。
特点:数据组织成文件的形式,可以随机查询、编辑,并可长期保存,实现了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可进行批处理和联机实时处理。
缺点:编程不方便,数据冗余量大,数据独立性不好,不支持并发访问,数据缺少统一管理。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特点和优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强;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4、数据仓库系统:目前数据处理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个分支。
是一种数据长期存储,并提供联机多维数据分析,以便向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主要特征:面向主题(围绕某一主题建模和分析),集成性(将多个异种数据源及事务记录集成在一起),时变性(数据的存储从历史的角度提供信息),非易失性(总是物理地分离存放数据)。
数据库系统与数据仓库系统的区别:面向的用户不同(前者面向
低层人员,后者面向决策人员),数据内容不同(前者为当前数据, 后者为历史数据),数据来源不同(前者为同种数据,后者为异种数据),数据的操作不同(前者执行联机事务和查询处理,后者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二、数据库的基本概念(P171)
㈠、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P171)
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语言等。
2、数据库(Data Base, 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完成科学地组织数据和存储数据,并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任务的系统软件。
其主要功能有:
⑴.数据定义功能: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用户用其定义数据对象。
⑵.数据操纵功能: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用户用其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
⑶.数据库的运行管理: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的建立、运用和维护,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⑷.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包括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入、转换功能,数据库的转存、恢复功能,数据库的重新组织和性能监视、分析功能等。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小型:Access Visual FoxPro (VF )、Foxbase Approach、dBASE
大型:IBM/DB 2、INFORMIX、SY BASE、ORACLE、MS-SQL 等。
4、数据库系统(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用户。
㈡、数据模型(P172)
1、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的模拟,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2、数据模型就满足的要求: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
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3、数据模型分类
⑴.概念模型:又称信息模型。
它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⑵.数据模型: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的模型等。
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
的实现。
㈢、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P173)
目前使用的数据库软件都是基于关系模型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1、关系模型
⑴.关系模型:把世界看作是由实体和联系构成的。
⑵.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或属性,并与其他实体有联系的对象。
在关系模型中,实体是以表的形式来表现的。
表的每一行,描述实体的一个实例;表的每一列,描述实体的一个特征或属性。
⑶.联系:指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有三种联系: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的联系,多对多的联系。
通过联系,可以用一个实体的信息查找另一个实体的信息。
关系模型把所有数据都组织到表中。
表由行、列组成,行表示数据的记录,列表示记录中的域。
表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事实和值。
⑷.关系模型中的基本概念
①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个关系有一个关系名。
在Access 2000中,一个关系就是一个表文件(对象)。
②属性:表中的列称为属性,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唯一的属性名。
在Access 2000中,属性称为字段,属性名称为字段名。
③域:一个属性(字段)的取值范围。
④元组: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
在Access 2000中,称为一条记录。
⑤码:又称关键字段。
码的属性称为主属性,它决定了某些操作。
⑥分量:每个元组(记录)的一个必属性值,称作元组的一个分量。
⑦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包括关系名、组成关系的属性名、属性到域的映象。
2、关系运算
⑴.选择(Select):即在关系中选择满足某些条件的元组。
⑵.投影(Project):是在关系中选择某些属性(字段)的值。
⑶.连接(Jion):是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儿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
3、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就是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
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P175)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领域。
1、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
2、数据库设计;
3、数据库理论。
三、Access 2000简介(P175)
Access 2000是Ofice 2000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Access 2000适用于小型商务活动,用于存储和管理商务活动所需要的数据。
§ 6-2 Access 2000的基本操作(P176)
一、Access 2000的启动与退出(P176)
㈠、Access 2000的启动(P176)
启动方式有多种。
1、单击桌面快捷图标。
2、单击“开始”宀“程序”宀“ Microsoft Access”。
3、通过“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找到MSACCESS.EXE 文件,双击。
㈡、Access 2000的退出(P176)
基本同于Word或Excel。
二、Access 2000数据库的对象(P177)
Access 2000数据库有七种对象。
1、表(Table):表是数据库的最基本对象,是创建其他六种对象的基础,是数据库操作的目的和前提。
表由记录组成,记录由字段组成。
2、查询(Query):可按索引快速查找记录,可按要求筛选记录,可连接若干个表的字段组成新表。
3、窗体(Form):窗体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浏览、输入、更改数据的窗口。
还可以创建子窗体,显示相关联的表的内容。
窗体也称表单。
4、报表(Report):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分类汇总,然后打印出来,以便分析。
5、页(Web Page:又称Web页、访问页。
访问页是Access 2000 新增的数据库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Web页,用户可以在此Web页中查看、修改Access数据库中的数据。
它有两种可视窗口:设计视
图、页视图。
6、宏(Macro):相当于DOS中的批处理,用来自动执行一系列操作。
Access 2000列出了一些常用的操作供用户选择。
7、模块(Module):模块的功能与宏相似,但定义的操作比宏更
加精细、复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程序。
模块用VB编程。
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P177)
㈠、设计数据库(P177)
数据库的一般设计步骤:
1、确定新建数据库所要完成任务的目的;
2、确定新数据库中所需要的表;
3、确定各个表中所需要的字段;
4、确定表的关系字段;
5、确定表之间的关系;
6、创建表并优化设计;
7、输入数据并创建其他数据库对象。
㈡、创建数据库(P177)
1、使用数据库向导创建数据库
在Access 2000中,创建数据库最实用、快捷的方式是使用“数据库向导”。
(1).启动Access 2000,打开“Microsoft Access” 对话框[见图6-2 (P176)],选择“Access数据库向导、数据页和项目”,单击“确定”,打开“新建”对话框;
⑵.在对话框中单击“数据库”选项卡[见图6-3 ( P78)],选择要使用的数据库模板图标,单击“确定”,打开“文件新建数据库” 对话框,见图
6-4(P178);
若已在Access中,可用菜单“文件”—“新建”,完成上述过程。
⑶.在对话框中指定数据库文件的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Access默认文件扩展名为.mdb),单击“创建”按钮;
⑷.在“数据库向导”的提示下继续操作,确定各个表中所需的字段、屏幕的显示样式、打印报表所用的样式。
当向导收集了创建数据库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时,将向新数据库中添加一些表、窗体和报表对象,并要求填写信息。
2、创建空白数据库
启动Access后,不能直接创建一个空白文档,需要用户操作创建空的数据库。
⑴.启动Access 2000,在“ Microsoft Access” 对话框[见图6-2 (P176)],选择“空Access数据库”,单击“确定”,打开“文件新建数据库”对话框[见图6-4 (P178)];
⑵.在对话框中指定数据库文件的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Access默认文件扩展名为.mdb),单击“创建”按钮。
若已打开了一个数据库,上述过程可用菜单“文件”—“新建”,或直接按数据库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完成。
㈢、打开及关闭数据库(P179)
1、打开数据库
对已经建立的数据库,必须先打开,后操作。
Access 2000只能
打开一个数据库,若要打开另一个数据库,必须先关闭当前数据库。
⑴.单击菜单“文件”—“打开”,或单击数据库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打开“打开”对话框;
⑵.在对话框中选择要打开的数据库,单击“打开”按钮。
上述过程也可在“ Microsoft Access”对话框[见图6-2 (P176)], 选择“打开已有文件”完成。
2、关闭数据库
常用关闭数据库的方法有三种。
⑴.单击数据库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⑵.单击菜单“文件”—“关闭”命令。
⑶.双击标题栏左端的系统图标;或单击系统图标,在快捷菜单
中单击“关闭”命令。
㈣、数据库窗口的基本操作(P180)
1、改变对象的显示方式
数据库窗口中对象的默认显示方式为“列表”,根据需要可切换为大图标、小图标、详细信息等显示方式。
2、使用组管理对象
组是Access数据库中用于管理数据库对象快捷方式的一个集合。
用户可将数据库对象的快捷方式添加到指定的组中,以便快速访问和
管理对应的数据库对象。
Access为每个数据库提供了一个内置组“收藏夹”,用户可添加或删除数据库对象的快捷方式,但不能重命名、删除这个内置组。
Access允许用户创建、重命名、删除自定义的组。
3、显示或更改数据库对象的属性
在数据库窗口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某些数据库对象的属性,如
指定说明信息、设置隐藏属性等。
⑴.在数据库窗口的“对象”栏中单击相应的对象按钮;
⑵.在“对象”列表框中选择要查看或更改属性的数据库对象,单击数据库工具栏上的“属性”按钮,打开数据库对象的“属性”对话框,见图6-6 (P180);
⑶.在对话框的“说明”文本框中,根据需要输入相关说明文字。
选中或撤消相应的复选框;
⑷.单击“确定”,返回数据库窗口。
§ 6-3 表(P181)
一、表的概念(P181)
表是Access 2000数据库的对象之一,是用来存储数据的载体。
一个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表的结构,一部分是表中存储的记录。
Access 2000为表安排了设计视图[见图6-7 (P181)]和数据视图[见图6-8 (P6-8)]。
用户不能同时打开两种显示窗口,但可以来回切换。
设计视图用于显示和编辑表的字段名称、数据类型、字段属性等表结构的设计工作;数据视图用于数据输入、编辑等工作。
二、建立表(P181)
创建表有三种方法:使用向导、通过输入数据、使用设计器。
㈠、使用向导创建表(P181)
⑴.在要创建表的数据库窗口中选择对象“表”,单击“新建” 按钮,打开“新建表”对话框,见图6-9 (P182);
⑵.在对话框中选择“表向导”,单击“确定”,打开“表向导” 对话框,见图6-10 (P182);
⑶.在“表向导”对话框中,选择“商务” / “个人”;在“示例表”框中选择与新表相近的示例表;在“示例字段”框中选择要使用的字段,单击“ >”将其添加到“新表中的字段”框中。
⑷.
⑸.
⑹.
⑺.
⑻.
㈡、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P184)
⑵.
⑶.
⑷.
⑸.
㈢、使用设计器创建表(P184)1、创建表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2、定义字段
⑴.
⑵.
⑶.
3、字段的数据类型
4、字段说明
5、设置字段属性
6、设置主键字段
⑴.
⑵.
⑶.
7、设置索引
⑴.
⑵.
三、编辑数据(P188)
㈠、编辑表中数据
㈡、编辑表的字段
㈢、编辑记录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四、建立和编辑表间关系(P189)㈠、定义表间关系(P189)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㈡、编辑和删除关系(P190)
1、编辑已有的关系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2、删除已有的关系
⑵.
§ 6-4 查询(P191)
一、查询的概念(P191)
1、选择查询
2、参数查询
3、交叉表查询
4、操作查询
⑴.
⑵.
⑶.
⑷.
二、建立查询(P191)
㈠、利用简单查询向导创建选择查询(P191)⑴⑵⑶⑷⑸⑹⑺⑻㈡、利用设计视图创建选择查询(P193)
1、确定数据来源
⑴⑵
2、为查询选择字段
⑴⑵
3、指定排序
⑴⑵⑶
4、选择准则
⑴⑵⑶⑷⑸⑹
三、修改查询(P195)
㈠、编辑查询字段(P195)
1、向已有的查询中添加字段
⑴⑵⑶⑷
2、删除查询中的字段
⑴⑵⑶⑷⑸
3、在设计网格中移动字段
⑴⑵⑶⑷⑸
4、指定排序顺序
⑴⑵⑶⑷⑸⑹⑺
5、在查询中更改字段名
⑴⑵⑶⑷
㈡、在查询中添加、删除表或查询(P196)⑴⑵⑶⑷
四、使用查询(P196)
㈠、生成表查询(P196)⑴⑵⑶⑷⑸⑹
㈡、更新查询(P197)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㈢、追加查询(P197)
㈣、删除查询(P197)
⑴⑵
§ 6-5 窗体(P198)
一、窗体的概念(P198)
㈠、窗体的构成(P198)
1、窗体页眉
2、页面页眉
3、主体
4、页面页脚
5、窗体页脚
㈡、窗体的视图(P199)
1、窗体的设计视图
2、窗体的窗体视图
3、窗体的数据表视图
㈢、窗体的类型(P200)
1、多选项卡窗体
2、连续窗体
3、子窗体
4、弹出式窗体
㈣、窗体视图的切换(P200)
⑴⑵
二、建立窗体(P200)
㈠、自动创建窗体(P200)
㈡、利用窗体向导创建窗体(P200)
㈢、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P200)
1、进入设计视图
⑴⑵
2、窗体控件工具箱
3、窗体和控件的属性窗口
4、在窗体中使用控件
⑴⑵⑶⑷
三、使用窗体(P204)
㈠、在窗体中添加记录(P204)⑴⑵⑶⑷㈡、在窗体中修改记录(P204)
⑴⑵⑶⑷
㈢、在窗体中删除记录(P205)
⑴⑵⑶⑷⑸
㈣、防止用户在窗体中更新记录P205)
word
§ 6-6 报表(P205)
一、报表的概念(P205)
㈠、报表的定义(P205)
㈡、报表的视图(P205)
㈢、报表的组成(P206)
二、建立报表(P206)
㈠、使用“自动报表”创建报表(P206)⑴⑵⑶㈡、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P207)
㈢、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报表(P207)
1、创建个性化报表⑴⑵⑶⑷⑸⑹
2、添加报表控件
⑴⑵⑶⑷⑸⑹
3、增加与删除报表的节
4、设计页眉⑴⑵⑶⑷⑸⑹⑺
5、为报表添加页码
⑴⑵⑶⑷⑸⑹⑺
三、使用报表(P208)
㈠、记录的排序(P208)⑴⑵⑶⑷⑸⑹⑺
㈡、记录的分组(P209)⑴⑵⑶⑷⑸⑹⑺
㈢、在报表中计算总计(P209)
1、在报表中计算记录的总计值或平均值
⑴⑵⑶⑷⑸
2、在报表中计算百分比
⑴⑵⑶⑷⑸⑹
§ 6-7 打印(P210)
一、打印表中的记录(P210)
1、打印整个数据表
⑴⑵⑶
2、打印数据表中的特定记录
⑴⑵⑶
二、从窗体中打印数据(P210)⑴⑵⑶⑷⑸⑹
三、打印报表(P211)
㈠、预览报表的版面布局(P211)
⑴⑵⑶
㈡、以报表页的方式显示所有数据(P212)
⑴⑵⑶
㈢、打印报表(P212)
〖作业〗(P212)
补充习题:实验教程(P150),尽可能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