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乡机构改革的调查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县乡机构改革的调查和思
考
根据省委、市委组织部门的安排,就县乡机构改革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初步了解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机构改革,涉及到机构编制、领导职数、人员身份、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等多个方面,不但涉改部门人员很关注,其他部门的人员也高度关注。
据调查了解,许多基层单位和干部对县乡机构改革心态微妙、顾虑重重,有的持怀疑态度,有的茫然失落,有的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主要体现在:
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县乡机构改革在落实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概括来讲主要是有“四难”:
为进一步搞好县乡机构改革工作,推动改革科学化,促进县乡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建议:
1、实行适当宽松的机构限额。
一个地区机构限额设定多少,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地区实际,充分体现各地政府的功能特点。
科学设定限额。
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地区的人口规模、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确定机构限额,大县与小县、农业县和城市市区,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地区的产业发展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允许地方机构设置在遵循中央、省市改革精神的前提下,设置一些相对应
地方特点和特色的机构以服务地方。
例如攸县煤炭资源丰富,设
立了煤炭局和煤炭产业办,醴陵针对烟花、陶瓷两大支柱产业成
立陶瓷产业局和烟花鞭炮管理局,契合了地区产业发展特点,为
产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2、适当增加行政编制。
本次机构改革,部分单位要重新界定、整合职能,部分单位要进行适当地合并和集中,同时要取消参照
公务员管理单位。
行政机构减少越多,人员安置分流的压力越大。
由于政策原因,公务员单位、参公单位相比企事业单位在人员调动、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公务员、参公人
员普遍缺乏去企事业单位的意愿和动力,同时企事业单位也要进
行改革,吸纳政府分流人员的能力也有限。
要缓解人员安置的压力,机构改革必须做好科学定编工作。
为此,要根据部门所承担
的职能及其履行职能的能力、服务对象增加的幅度,科学增加行
政编制,确保机构设置与地区人口基数、服务对象、单位职能变
化相匹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持正常增长,为人员分流
提供调整空间,避免人员“回流”的现象。
同时,事业单位岗位
设置要充分考虑本次机构改革的特点,留有一定的余地空间,增
加相应岗位,用于吸纳部分分流人员。
3、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要积极研究出台新办法新措施,服务
机构改革,巩固改革成果。
一是配套出台干部消化政策。
例如关
于整治“三超两乱”问题,省里明确要求必须在20XX年2月前将
超职数配备干部全部消化到位,本身消化职数的压力非常大。
新
一轮机构改革后,机构撤并必然导致领导职数减少,消化压力更
加明显,对于超配干部如何消化、人员分流如何操作,要有具体
配套措施方案,从政策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配套出台待遇
保障政策。
要改革当前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政策,尽量消除公务
员单位、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差别,退休后待
遇发放统一实行社会化模式,为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创造条件。
三
是配套出台人员分流政策。
鼓励干部职工自谋职业或创办企业,
对于愿意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人员,根据其职务、级别、工作
年限、贡献大小,财政予以一次性补助,并为他们免费提供技能
培训、出台创业扶持政策、提供无息贴息资金支持等,切实减少
分流人员的利益损失,为其再就业和创业提供有力帮助。
4、统筹推进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改
革效应最大化,必须将政府机构改革与党委工作部门改革、行政
审批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统筹考虑、统筹部署、统筹推进。
一是要与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相结合。
通过机构改革与行政审批体
制改革,精简政府行政职能,简化行政审批,进一步理顺政企、
政事、政社关系。
二是要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相结合。
目前,国
家层面针对事业单位改革出台了有关政策,我们在行政机构设置、人员分流等方面,要与事业单位改革相互衔接、相互照应,防止
政策相背、相互脱离。
三是要统筹考虑部分职能部门改革,例如
卫计部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目前启动在即,但要确保先行
的单个部门的机构改革符合总体改革思路和要求,不能造成改革
完成后不符合总体思路和要求,从而重新改革的局面。
此外,不同的地方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会遇到不同的难题,因此改革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过渡期,留给基层一定的自主操作空间,给基层充分的时间来逐步过渡、逐步推进、逐步消化,减少基层压力,防止矫枉过正,确保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