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 17 课电气时代的到临教课目的
知识与能力
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观点、内容及特色。

认识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历史,培育理解能力。

叙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培育语言表达能力。

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文中的小字、史料、插图充足展现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色和科学家的贡
献。

小组分工合作踊跃采集有关电和电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感觉电和电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学会集作,学会沟通,增强学生的检查研究能力
和办理信息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学习,认识电气时代的到临给世界带来的深刻改革,进一步加深认识科学技术
是第一世产力;认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

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毅不拔的毅力和勤劳勤学的精神,以及勇于创新、不畏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一、教课理念和教课方式
以导为主的教课法,读、讲、议联合。

采纳多媒体手段,显示和学生平时生活亲密有关的
家用电器图像,以惹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教课或活动过程
(一)教课准备阶段
1. 课前教师调换学生学习的踊跃性,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确立组长、讲话人、时间控制员等,明确分工。

2.教师将准备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教师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三个检查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进行检查:
(1)人类认识电的过程;
(2)爱迪生发明创建的故事和成就;
( 3)家庭使用电器的状况及感觉。

4. 学生课前主动查找资料,在教师的指导
下进行采集整理,制作课件。

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引每一位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来,对
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派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建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课过程
1.导入新课
创建情境
每当同学们翻开电灯念书、翻开电视看节目,或许使用微波炉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什
么呢?(学生讲话)
请学生再举几个平时生活中常发生的近似的例子。

那么电这个巧妙的东西是谁发现的呢?它的发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什么时代?它
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今日就让我们一同来商讨这些问题。

2.学习新课
一、人类对“电”的认识
其实人类最先对“电”的认识是从天空中的“闪电”获取的,知道它是一种会发光、发热、伴有声响、能够杀人毁树的力量,由此产生了“雷公”“电母”的传说。

那么,人类对
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如何的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小字部分,并联合自己的课外检查
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小组学生介绍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

教师从学生的介绍中注意指引概括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
觉―电池的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发电站的成立―电力的宽泛应用。

利用学生介绍的资料帮助学生形成两点认识:
(1)有时人类对某种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认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科学
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状况下。

但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现或发明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古人成就的
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不停探究、不停发展的过程。

(2)科学研究对生产不单拥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二、能源领域的巨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人类从认识电到宽泛使用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类开始进入到电气时代则由发
生在 19 世纪下半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大门的。

那么为何在19 世纪最后几十年时间里
能够发生重要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呢?请各个学习小组的同学睁开议论。

(学生议论,教师参加学生的议论,并注意点拨学生充足运用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论证)
师生共同概括:
当时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美、政治的稳固带来了经济繁华,进而令人们有条件专注研究科学,使自然科学有了新打破。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自然科学的大发
展,自然科学有了新的打破,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将这些成就运用到工业生
产中去,进而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过议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研究对生产不单拥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提示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概括:
1870年此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样新技术、新发明层见迭出,并被快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使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此刻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宽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信手段的发明与应用。

(教师提示学生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信手段的发明与应用这两个
内容在下一节课中学习,本节课要点认识电力的宽泛应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色。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课本中的一句话:“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明确电力的宽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三、环绕“电”的发明
电力的应用,引起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建。

此中,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成就最为突出。

1.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是同学们很熟习的一个发明家,他的好多发明创建都和我们的生活亲密相
关。

请第二小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并向全班同学展现他们所采集到
的爱迪生的发明成就。

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却对人类贡献这么大,
他成功的“诀要”是什么呢?他的发明创建都是他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吗?他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迪?(学生小组睁开议论)
教师出示爱迪生的一段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
水。

”帮助学生睁开议论。

师生在议论中加深认识:爱迪生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劳、创建性才能和他所依靠
的集体的力量。

一个人的成功不会突如其来,努力才有回报。

2.电器的使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 20 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行或缺的能源,电熨斗、洗衣机、电电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接踵进入家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西方国家抢先进入了
电气化时代。

那么我们国家的人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使用电器的呢?我国比西方国
家在电气化方面落伍了多少年?请第三小组给我们介绍他们的检查结果。

(教师鼓舞各小组的成员就自己在生活中使用电和电器的感觉踊跃参加讲话,从中加深理解电气化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


教师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明显特色就是电力的宽泛应用,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
器具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出来,快速地改变着社会上生产与生活的相貌。

因为使用电力,其余
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令人类在资料领域辞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
钢铁时代。

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记着现代工业的兴起。

能力拓展:今日我们经过学习知道了电力宽泛使用的史实,认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特色,认识了电器的宽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那么,若是现代人离开了电,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出示有关2003 年 8 月 14 日美国、加拿大多数地域停电的图文资料)
发问:从发生在我们今日现实生活中的停电事故,同学们获取什么启迪?(学生讨论)
教师指引学生共同参加议论,并进行总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电力的使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2.人类能否只好一味地依靠电力这一能源?
3.你对能源的开发有什么建议?
-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
3.讲堂小结
教师启迪学生环绕板书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4.板书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背景:政治制度稳固,经济繁华。

人们专注研究,产生新技术革命。

表现: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

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特色: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环绕电的发明:发明大王爱迪生—电灯、留声机等。

电带来的影响
评论
将三个小组的讲堂表现以抗衡表的方式展现出来,鼓舞学生会有更优秀的成绩。

教课反省
学生对电报和电话的发明也十分感兴趣,教师以知识展拓的方使用录像片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内容成效会更好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