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技巧之我见(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技巧之我见(五篇)
第一篇:议论文写作技巧之我见
议论文写作技巧之我见
本专题是为解决学生写作中议论说理性的文字流于空泛不严密、论证局限于表层的问题而设计的。
我们知道这不是简单的文字训练,而是涉及思维思考的深度和习惯的训练,所以本专题初步设计三节课,这节是第一节写前指导课,共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由生活情境切入,激发学生对常见的生活情境展开思考,学生参考范例,对生活现象提炼观点,并加以阐述。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观点提炼并简要阐述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
(课堂效果:学生的思维发散的很好,感悟比较丰富)。
第二环节,学生交流展示后,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相冲突、相对立的观点,让学生借否定对方的观点来印证完善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否定对立的观点就是将自己的思考引向深入完善的过程。
(授课中这是难点,小组合作后学生的交流习作展示了真实的思维状态,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列出对立观点,理由也比较充分,而对衔接的语言形式注意不到,老师提出要求给出方法学生修改体验。
)第三环节,总结思路、提升论述能力。
根据交流,学生自己归纳让论述更深刻的方法,再结合专家的提醒,补充提炼归纳论述的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自行梳理和专家的文字,让学生形成并完善自己的经验,进而进入第四环节(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可以看出学生能够梳理自己的思维体验。
)第四环节,利用总结的方法,将自己的观点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或解释或分析或点评社会现象,将文字作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本环节期望实现学生的思考走出平面,走向立体,走进生活,进而走向深刻。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环节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
)第二堂课学生写作课,第三堂课讲评修改课。
正像留下的课堂作业,思考走向深刻是一生的话题,以后的课堂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平常的生活话题,深入思考,让深刻成为一种习惯。
学期初,在确定写作训练的切入点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一则担心训练会成为桎梏,学生的文章又成为“新八股”;二则担心学生
只关注文章形式,忽视了文章的内涵,进入思想“缺钙”的怪圈。
孟子的另一番话让我们坚定了选择“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一番论证,我们确定了“先收后放”即“先用规定动作导之以规矩、再用自选动作展示其个性”的思路,开始我的序列化训练。
一、庖丁解牛,导之以术。
尼采说:你现在站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将去往何方。
对我们的课堂而言,所有的训练首先要明确学生“现在站在哪里”,然后确定我们“将去往何方”。
高二的第一堂作文课,我们没有做任何的指导,只是让学生将真实的议论文写作情况展示出来,在充分研究了全体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情况之后,我们看清了学生的“位置。
优点: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够明确一篇议论文的基本构成(引论——本论——结论),明确要摆事实讲道理,这得益于高一的训练。
不足: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学生不能明确的在开头亮出观点;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论证过程只是列举事例,没有充分的论证,并且事例过详,没有层次,三个大事例段构成了本论部分。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混淆了议论文的引用事例与记叙文中的叙事,不明确议论文的摆事实讲道理的文体特点;二是学生的议论思路不清晰。
找到了原因,我们清晰地看到“将要去往”的方向,第一专题“一粒沙里见世界”,第二专题“雕梁画栋筑凤巢”。
第一专题:“一粒沙里见世界”。
从议论性语段入手,让学生明确议论文语段的构成,明确如何引用事例,如何阐明观点,进而明确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的特点。
具体操作:以高考满分作文为例,以庖丁解牛的姿态与学生共同解剖一个规范议论性语段的基本构成;继而用精选的四个语段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明确议论性语段的“规定动作”;然后在练习中掌握“规定动作”,选择自己文章中的一个主语段练习“规定动作”,小组修改完善,选出精品交流展示;最后给定事例,学生自提观点完成
一个规范议论语段。
否定自己、推翻自己的过程总是艰难的,学生的畏难情绪直接表现出来,尤其是阐释句、分析句、结论句的表述,简略单调,多是观点的简单重复。
对此,我们集中了年级的优秀作品,打印出来供学生借鉴参考。
创造源于模仿,同伴的优秀语段打开了大家的语言思路,学生们开始创造出自己的议论语言体系,还有问题的语段老师一对一进行指导跟进。
四个步骤下来,学生的改变让我们感叹,月考作文,学生完全摆脱了之前三大事例段的写作思路,百分之85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规范语段的构成,百分之95以上的学生明确议论文事例引用的规则。
有了这一番改变,在刘英花老师的指点下,我们在主论证语段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月考作文进行了点例的规范语段练习,几番打磨,我们推动学生实现了议论文语段的“静悄悄的革命”。
第二个专题“雕梁画栋筑凤巢”
完成了第一个规定动作,我们开始了第二个专题“雕梁画栋筑凤巢”。
设想是借助列分论点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论证思路,解决学生论证的思维层次问题。
具体操作: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高考满分议论文,选文标准是主体论证过程采用分论点的文章,让学生在选择中熟悉分论点的文章。
课堂上教师精选范例,指导列分论点的思维方法,学生依据命题练习列分论点提纲,最后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完成采用分论点展开论证的文章。
二次修改时,让学生依据评价量规点评教师选出的范文,统一了具体标准再点评同伴文章并提出修改建议,学生依据建议进行在完善,最后阅读分享课前收集的经典范文,拓宽视野,提升思维。
课堂上学生梳理了分论点的提炼方法之后,选取一种方法练习规定动作,第一次列分论点提纲,思路明显清晰了,写完整文章时,能够比较快的确定议论的分论点,尽管有的学生的分论点存在交叉重合的情况,但我们知道这是开始,学生思维训练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所以以后的写作中会将分论点作为一个量规时时反馈,时时完善。
三个专题之后,本学期我们初步打算再进行两个专题,一是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1课时,写作并讲评2次,讲评中发现问题,专项突破。
二是议论的语言提升指导,指导1课时,写作2次并讲评与反馈。
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与教材,一切都由我们自己来设计,每一个专题从思路的设计到资料的收集,难点的突破再到写作的反馈落实,论证、尝试,我们是累并充实着,学生的起点不一样,要突破相同的高度,难度不言而喻,有些习作需要返回修改三次以上,才能合格,精力、思维、经验、方法都在考验着我们,我们六人团队各展所长,鞠红云和张爱妮老师长于变通的思维,别丽娜和脑平老师严谨务实的教风,闫淑秀老师丰富的经验,所幸方向一致,我们积极应对,寻找途径。
二、行远自迩,辅之以道。
孟子说“梓匠轮舆可以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我们也清醒的知道,没有丰富的积累与沉淀,光靠几点方法与框架、几次训练实现学生说理的深刻透彻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停留在术的角度,“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唯有道的丰盈即广泛有效的阅读,才能够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阅读路径有三条:
一是依托于必修五单元内容的主题阅读。
第一单元“追逐梦想”,第二单元的“青春,让诗情飞扬”,第三单元“杜甫:落在唐朝的眼泪”,第四单元“孟子:以天下为己任”,或由学生收集,或由老师收集,阅读之后,学生或积累精彩语段,或进行话题小练笔,一方面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一方面积累语言,提炼思维,实现有明确指向的专题阅读。
二是以精英人物为对象的主题阅读。
分两类,一是以《唐诗宋词》的诗人为对象,设计专题:“柳永:奉旨填词,潇洒的无奈”,“李清照:声声慢唱,家国情怀”。
二是将影视作品带进课堂,精心筛选经典影视作品,与学生共看共品,经历是对作品最好的注释,没有直接经历,就提供间接经验,已经赏过两部《肖申克的救赎》《当幸福
来敲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理解人生,获得自我成长内驱力,唤醒自我大能量,用优秀人物的经历作为镜子,揽镜自照,实现道德人格的逐步完善。
三是以新闻热点为主线的时事阅读。
筛选近阶段的新闻热点,提供争鸣的观点,这项工作主要由见多识广的闫老师来负责,让学生一方面关注社会,一方面在阅读与碰撞中提升认识,思维走向深刻。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我希望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如既往,越来越好。
第二篇:议论文写作技巧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
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
“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
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
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
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
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例如:议论文范文1(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
出结论。
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
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
例如:议论文范文2(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二、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
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
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
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
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
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
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
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
”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
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
总之,因为
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
三、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
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
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
例如:议论文范文3(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二)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
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
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
例如:议论文范文4(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三)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
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
例如:议论文范文5(请点击浏览该议论文范文)
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像样的议论文了。
(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原文:“议论文写作的三步走” 作者张海德)
第三篇:议论文写作技巧
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高考作文有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绝大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二是绝大多数的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主要表现是:
1、议论文结构不合体。
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
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思路不合逻辑。
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
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3、议论文论点和议论文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
为此,我们认为高中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一、议论文的结构合体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
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
“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
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这个“向
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
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
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
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
出结论。
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
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
范文:议论文范文1——并列组合结构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
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
”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
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
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
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
思。
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
毋庸置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
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
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
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
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
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
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
这是对汉语的亵渎。
捍卫母语,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
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
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最近吵得
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
昨夜梦魂里有诗
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显然, 这篇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弘扬国语, 传承母语,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荣耀”,就是典型的并列组合。
议论文范文4——多论据的归纳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理论上的重大创造, 往往是从疑开始的。
“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个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的原理。
这些自然现象, 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 然而, 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索, 以至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这段议论文范文话共有四句, 第一句是提出论点, 第二句是过渡勾连, 第三句是列举了两个事例, 在每一句事例之后,均有一句分析, 指出共同点, 第四句是对共同点的归纳。
这一句归纳(实为真正的“讲道理”)大大加强了论证力量。
第四篇: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一、写好字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如果“面目”(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
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
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
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
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
其次,字体要适中。
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
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
再次,尽量少涂改。
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二、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
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
第一印象。
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
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
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
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如《诚信不可抛》、《科技与人文齐飞》、《移植的记忆,创新的杀手》、《坚强--我不朽的信念》等文题,均是鲜明、夺人眼目的好题目。
在鲜明的基础上追求形象、生动和富有个性,则是议论文拟题的更高要求。
这类文题能抓住阅卷者的视线,使之观其题便欲睹其文,效果奇佳。
如文章中心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拟题为《学会在别人的唾沫中游泳》,别致中显出几分幽默,令人产生一睹为快之感。
三、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
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
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
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
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
靓,即要精彩。
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
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
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四、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
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