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6分)
1. (4分) (2019高一上·罗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一段时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

这些短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________,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地“表演式”展开生活记录,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断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注重某种片刻的“感觉”。

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

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________。

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让青少年群体________,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一方面,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草根文化的滋养和丰富也________。

“文”要提升“野”,“野”要丰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B .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C . 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D . 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 瑕瑜互见不容小觑喜闻乐见不可或缺
B . 鱼龙混杂不容置疑乐此不疲不可或缺
C . 鱼龙混杂不容小觑喜闻乐见至关重要
D . 瑕瑜互见不容置疑乐此不疲至关重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因为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
B . 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C . 但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
D . 因为这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确实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2. (2分) (2019高一上·浙江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其中的“劝”就是“劝勉”的意思。

其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B . 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其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科目。

C . 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

D . 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3. (6分) (2020高一上·单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

现存的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

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

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才得以留存至今。

如刘眘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诗24首。

有些家族性、地域性的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

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有的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

二是批评史价值。

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选《唐贤三昧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

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文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

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主张“声律风骨”兼备,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等等,无
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

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拘检”,评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均被后世奉为圭臬。

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

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主要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

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
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

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还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

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

如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明显偏少。

2013年出版的《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选、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

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了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更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

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及著名诗人个人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 . 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辑佚的材料更丰富,其中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 . 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D . 《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稍有不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两方面阐述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B . 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 . 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文化价值时,从不同角度展开,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 . 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 . 唐宋诗文选本的序、跋文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 . 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 . 我们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还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4. (18分) (2019高二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安羊杂碎汤
李佩红
从这里搬到那里,人老了,食物不老。

羊杂碎汤仍然是老味道。

老安羊杂碎汤在焉耆卖了几十年。

从前,焉耆没有羊杂碎汤,这种小吃是100多年前回族人从口里带来的。

假如时间向后倒退100多年,你能看到荒凉的河西走廊,一群一群从陕西、山西、河州、湟水落荒而逃的回族人,他们心里面揣着对故土的思恋和忧伤,扶老携幼、神色仓皇、衣衫褴褛,凄凉而又孤独,走在被无数人踩踏出来的砾石路上。

向着西方,顶着风沙,一直走,一直走,进新疆,过迪化,翻二沟,抵和硕……似乎前方的路永远没有尽头。

迫不得已背井离乡的人是连根拔起的小草,他们得在饿死、累死,病死之前,找到一处安身立命之地。

他们中的人谁也没有料定,此生会被焉耆这片古老而渺远的土地收留、供养。

从口里逃难来的回族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物品和工具,还有智慧、文化、宗教、习惯和饮食,其中羊杂碎汤是他们的特色饮食之一。

时过境迁,羊杂碎汤被焉耆回族人赋予了新的味道。

说起来,羊杂碎汤的做法并不难,只不过是把羊的头、蹄、肚等杂碎收拾干净,放进水里炖熟,再调入葱、姜、蒜、红辣椒等佐料。

老安做羊杂碎汤比别人舍得下工夫。

他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先熬骨头汤,再把生姜、草果、八角、香叶、大葱、辣子等互不相干的调料添进去,再放入杂碎慢火炖四五个小时,等中午一两点时间到了,香味完全拱进杂碎里,一道美味的羊杂碎汤便可出锅了。

时间短了,杂碎硬,口感差;时间久了,杂碎太绵,没嚼劲。

一锅味道足够的杂碎汤,和老安的心情、调味的品质、杂碎的鲜嫩、水的好坏,甚至菜板的干净与否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食物之间讲的也是个因缘,它们原本生长在彼此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经火与水的调和与磨炼,最终相和相融相互完美,成就一锅美味。

“这支由勇敢的商业家和航海家组成的民族,在东方古国的人海里挣扎,以防沉没。

他们用唯一的一条船保
证自己的种族在历史中向前航行,这条船就是伊斯兰教。

”(散文家周涛语)当然,连接这条船的还有共同的饮食文化。

只要有回族人居住的地方,肯定有羊杂汤、粉汤、油香、泡泡油糕,别小看这一点,它是一种文化符号,一把开启神秘大门的钥匙,一条连接回族族群的纽带。

在中国没有哪一个民族如回族这般分散,星罗棋布。

但是,无论时间和空间相隔多远,他们都顽强地保持着吃相同食物的习惯,初见,只一碗羊杂碎汤,立刻会确认彼此的身份,拉近彼此的距离,拉近彼此的心。

在新疆生活久了的汉族人,出门在外都喜欢选择回族餐厅就餐。

回族人出名地爱整洁,对一切事物信奉至清至真。

老安认为,饮和食是件严肃的事情,严肃到与心有关。

老安在做羊杂碎汤时心很清真,清即清洁,真即货真价实,不欺不瞒。

老安说,制作食物和唱歌、跳舞一样,你用不用心,观众能感觉到,食物的优劣,舌尖也一触便知,欺骗别人,轮回到最后,即欺骗了自己。

至于卖一锅汤赚多少钱,似乎与他无关。

老安很享受制汤的慢时光,他感谢上苍给予的馈赠。

老安想到他活到古稀年纪,身体仍然健康硬朗,心里倍感欣慰。

老伴慈温,儿孙满堂,生活安适,这不就是百年来向往的日子。

老安想要时光慢下来,再慢下来。

他在重复而细碎的时光里,把一锅一锅羊杂碎汤细火慢炖,使香气收敛,绵绵散出,不至于消失得太快。

一个人的喜悦与幸福融进汤里,这就不再是单纯的羊杂汤了,而是老安一生的修炼,一世的禅悟。

味道好的话,哪个角角巷巷里都有人来吃呢;味道不好嘛,你把人抬上来人都不吃。

你说对不对?老安的回族新疆话味道和他的羊杂碎汤一样纯正,他把说字说成佛,把卷子说成航子。

老安头戴一顶回族白帽,脸膛红黑,像个农民。

老安告诉我,他从前就是农民,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来到县城卖羊杂碎汤,一开始做得不行,慢慢地摸索着做,生意才越来越好。

现在,他的羊杂碎汤一天至少卖出去一两锅,距离焉耆300多公里的乌鲁木齐、昌吉的,还有库尔勒的许多人周末专门开车来吃他做的羊杂碎汤。

自己吃了不够,还买了带回去。

一个农民凭自己几十年努力,把普通的羊杂碎汤做成焉耆县的一道招牌,算得上是一种荣光。

焉耆,有老安这样的回族人,犹如他做的羊杂碎汤,色香味俱全了。

(1)文章开篇部分写回族人逃难的场景有何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只要有回族人居住的地方,肯定有羊杂汤、粉汤、油香、泡泡油糕,别小看这一点,它是一种文化符号,一把开启神秘大门的钥匙,一条连接回族族群的纽带。

②一个人的喜悦与幸福融进汤里,这就不再是单纯的羊杂汤了,而是老安一生的修炼,一世的禅悟。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5. (13分) (2019高三上·德惠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

”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

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B .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C .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D .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

B . 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

C . 吕后名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时被尊为呈太后,在惠帝去世后临朝称制,
D . 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季布被人搭救,得到髙祖赦免。

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
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卨祖进言赦免了他。

B . 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

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 . 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

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 . 季布重诺之名,被曹丘生宣扬。

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重诺的名声之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豳译成现代汉语。

①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②窦长君曰:“广李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
6. (12分)(2017·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意诗
[南朝]沈约
挟瑟丛台①下,徙倚②爱容光。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露葵③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
【注】①丛台:战国时赵王所筑,在邯郸城内,数台相连,故名。

②徙倚:徘徊。

③露葵:葵之别名,俗称滑菜。

《本草》载:“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前四句运用白描手法,写一女子挟着瑟于丛台之下逡巡徘徊,顾影自怜,暮色四合时独自伫立,内心忧愁
痛苦。

B . “露葵已堪摘”一句为想象之语,写女子悲戚地熬过一夜,清晨见日出露消,遥想家乡园中之葵已能采摘。

C . “淇水未沾裳”一句系从《诗经·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化来,写女子对男女姻缘期待而不得的惆怅。

D . “罗衣空自香”一句与李清照“有暗香盈袖”趣味相似,写女子丛台之中生活优裕,雅致脱俗,但闲愁绵绵不绝。

E . 末二句以明月衬托女子内心的感伤,她内心深处的苦楚自无人领会,何况无情冷月,以反问作结,倍增幽怨。

(2)钟嵘评沈约诗“长于清怨”,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5高一上·仙游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

恰同学少年,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

(《再别康桥》)
③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

《雨巷》
④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散了她的芬芳。

《雨巷》
⑤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⑥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 (5分)(2019·陕西模拟) 下面是某中学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提出的目标图,其中画圈的是最先需要培养的素质。

请就其中社会参与方面的要求写一段文字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9高一上·高邮期中) 请写出《呐喊》中下列人物所对应的篇目。

①赵七爷;②驼背五少爷;③蓝皮阿五;④方玄绰。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一上·郁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

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

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的耳畔深情地想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和班别等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6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答案:5-4、
考点:
解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答案:6-1、
答案:6-2、
考点:
解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答案:7-1、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答案:8-1、
考点:
解析: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答案:9-1、
考点:
解析: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