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武邑中学语文诗歌鉴赏 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武邑中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倾杯
(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①。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②,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 鳞翼: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

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起”字非常富有表现力。

请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

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

李牟,或作李谟。

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

B. 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

C. 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颇具深意。

D. “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对比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黎眉州①
苏轼
胶西②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③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④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

②胶西:诸城。

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

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B. 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人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

C. 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

D. 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

(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 “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 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 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2)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答张十一功曹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

②踯躅:杜鹃花科。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诗歌的颈联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
张惠言
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

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

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

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

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

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释】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

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

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

②冲融:从容。

(1)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

“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注释】这首词大致创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

援情入理,情理互喻,既朴实又形象生动。

B. 上阕运用典故发端,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尘俗人生的否定。

C. 下阕以高歌结尾,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之情。

D. 全词语言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似乎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2)本词上阕蕴含作者多种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少室雪晴送王宁
李硕
少室①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②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③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④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注释】①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

②见:同“现”。

③过景:落日余辉。

④行人:指王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以拟人手法,写少室山晴雪不同的座座山峰,似与王宁分别。

B. 三、四句“连”字,写岀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

C. 五、六句写落日斜照山峰,说不清其奇妙;白云婀娜多姿,难以形容。

D. 尾句写送别远望,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巴岭答杜二见忆
严武②
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

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

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

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

【注释】①杜二,即社甫,因排行老二有此称。

②严武,唐朝中期诗人,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

严武虽为武夫,亦能作诗,他与杜甫常以诗歌唱和。

(1)概括作者和杜甫的深厚情谊的表现。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间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武均州: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指洛阳。

朝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墓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

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
王贞白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开③节下书。


罗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箱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王徽之(公元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瓜步江楼
徐之瑞①
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②?却思当日,风云叱咤,气吞巴蜀③。

江左夷吾④,风流顿尽,神州谁复?但茫茫睹此,河山如故。

悲何限、吞声哭。

正拟清游堪续,剩荒台、乱鸦残木。

伤心地、莫话,南朝旧事,春波犹绿。

鼎鼎华年,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

【注释】①徐之瑞:字兰生,浙江仁和人。

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不仕。

②传说女娲断鳌足做撑天之柱。

③西晋初期,王濬率军自巴蜀顺江东下,迫使吴国投降。

④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能辅助局势未稳的东晋。

(1)这首词的上片多处用典,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羸骏
白居易
一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
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①肉。

【注释】①驽骀:指劣马。

(1)本诗以骏马被弃之后的不幸遭遇,暗含着对________的同情和对________的呼吁。

(2)本诗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试赏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释】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2)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1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

(1)诗人在该诗写“夏莺”之“啭”和“鸳鸯”之“浴”有何作用?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浣溪纱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1)这首词上片中“逐”字的意思是________;一个字________,暗写出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2)试分析本词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18.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1)下列对本诗鉴赏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应题,写太阳初升,“开门鼓”响,晨光刚刚照亮了屋梁,这一描写,从细微处写时间之早。

B. 颔联写诗人起身出门所见之景,门前仍在睡觉的小狗和在窗前欢叫的小鸟,表现出清晨兴旺之景。

C. 在这样清新的环境中,诗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心境空明,甚至连夜间都没有乡梦撩人愁思。

D. 本诗语言浅易平实,但字里行间情感丰沛,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主要风格。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诗中划线的句子.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注),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1)诗歌的前后两联分别紧扣________、________词来写的。

(2)全诗主要运用何种手法来塑造陆鸿渐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指斥奸佞、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 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

D. 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释】⑥杜鹃花:一名映山红,春季开红花,传为杜鹃精诚所化。

杜鹃,一名子规,传说为蜀王杜字失国后精魄所化,它叫起来连绵不断,凄厉悲凉,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

它的叫声又如“不如归去”,所以又被称作催归鸟。

“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

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宋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山民。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直接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的遗憾寄予眼前的芳丛。

C.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2)诗歌颔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了杜鹃鸟,杜鹃鸟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①
唐·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②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注释】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

②莳:种植。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作者跟随崔中丞应邀造访郊外居住的卢少尹一事。

B. 首联点明郊居之地是在湘江岸边,四周无邻,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C. 古代称甘草为国老,浊酒为贤人,此处既写药、樽照应,又暗示崔中丞的身份。

D. 尾联自然高妙,语意双关,“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

(2)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示儿①
袁枚
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②。

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③。

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④。

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81岁时。

②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

诗人三十多岁时购置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

③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

④乘除:人或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

B. 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

C. 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高兴。

D. 诗歌首尾联均以叙述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显。

(2)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之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

2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
【晚唐】许浑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①。

【注释】①凤城,指都城。

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1)标题中的“京口”在今天的()
A. 无锡
B. 镇江
C. 南京
D. 苏州(2)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

B. “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

C. “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

D. 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

(3)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①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②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③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释】①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

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②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③旋斫:现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抓住“衣衫”“鬓发”等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的刻画出寡妇贫困痛苦的形象。

B. 颔联“犹”“尚”二字与尾联“任是”“也应”前后呼应,不管百姓如何困苦,横征暴敛依旧无处不在。

C. 此诗虚实结合:前三联虚处着笔,具体形象的写出寡妇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尾联谊感慨升华主题。

D. 颈联“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采用加倍强调的艺术手法,极力渲染了寡妇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

(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辛弃疾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注释】①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 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 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 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
2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 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 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2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②绣衣:官服。

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