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档案馆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安县档案馆简介
档案馆概况公安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11月,1960年因机构精减,被撤销。

1961年6月恢复县档案馆。

1962年1月成立县档案局,与县档案馆合署办公。

1966年10月,因造反派夺权受到严重冲击而处于瘫痪状态。

1979年12月,恢复县档案局和档案馆。

1991年8月,县档案馆被定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7年4月,县档案馆和档案局合并,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归口县委办公室管理。

核定人员编制18人,内设机构为四科一室一中心:办公室、业务科、法制科、管理科、编研科、现行公文阅览中心。

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局馆现有在职人员16人,年龄、知识和专业技术结构比较合理:50岁以上1人,36-49岁之间有12人,35岁以下3人;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7人,大专8人;有中级技术职称9人;2007年成立档案局党组,现有中共党员13名。

档案库房建设档案馆办公楼于1988年动工建造,1992年投入使用。

总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400平方米。

经费、设备档案事业已列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档案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能保证档案馆各项工作的开展。

2010年部门预算经费为77万元,2011年为88万元。


案馆设备较为齐全,有计算机8台、扫描仪1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2台、空调12台、去湿机6台、灭火器8个、档案密集架312节、吸尘器1台、防磁柜3台、数码照相机1部。

馆藏档案资料我馆现有馆藏档案资料71502卷(册),其中档案55895卷(册),图书资料15607卷(册)。

主要内容:
1、建国前档案有1个全宗540卷。

主要有国民党公安县党部、公安县国民政府、县参议会及社会团体、军事组织的档案,还有一些证书证章、通讯录、军事训练教材等。

馆藏最早的档案是1923年《公安县知事公署关于江堤修防的指令》。

2、现行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主要有县委、县政府及所属的部委办局、群众团体、各镇乡机关、撤销机关形成的档案。

这些档案集中反映了建国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和各群众团体的活动情况和历史真实面貌。

3、专门档案有98抗洪专门档案、党史办革命历史专门档案、法院诉讼档案、石子滩盐矿档案、区划办专门档案等。

4、特殊载体档案有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三大类,共有照片2315张、录像带165盒、光盘72张、书画114件、奖状75件、各类印章332枚。

内容涉及中央、省市领导视察公安及公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事件、活动的会议和重要荣誉。

5、图书资料图书按《中国图书分类法》整理,资料按《中国档案分类法》整理。

主要有反映我县历史的方志、家谱,反映我县现行情况的年鉴、统计数据汇编以及我县各单位和个人编印的著作、杂志、报纸,占相当数量。

其次是各级各类政策法规,历史、文艺、工具书和人民日报、湖北日报、荆州日报和档案专业刊物。

镇馆之宝是《袁氏族谱》、《公安县志》(清同治版)。

档案利用工作我馆根据《档案法》规定,向社会开放建国后满三十年的档案共84个全宗11986卷。

编制了检索工具6种。

其中案卷目录130册,全引目录448册,专题目录227册,开放档案目录89册,人名索引3册,卡片15729张,共有机读目录65700条,其中案卷级5600条,文件级60100条。

每年接待利用3000多人次,收集有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编写了《公安县档案馆利用效果实例选编》。

档案编研工作根据馆藏内容,我们编写19种20多万字的编研材料。

有《公安县档案馆指南》、《公安县档案馆地方出版物和内部出版物简介》、《公安县民国档案重要史料选编》(党派社团)、《公安县民国档案重要史料选编》(汉流组织)等。

现行公文阅览中心共有48个县直单位的现行公文纳入中心统一管理,收集各类现行公文4928份,开展了接待利用工作,对改善我县经济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