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演变
1910年的《币制则例》和1914年的《国币条例》均确立了银元为唯一主币的基本原则,20世纪30年代之前,历届政府、银行公会也曾进行了数次废两改元的尝试,但均未成功。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对废两改元问题非常重视。

在1928年召开的全国经济会议与财政会议上通过决议,决定1929年7月1日起实施废两改元,但未如期实现。

直到1932-1933年间,经过政府和商界的多方努力,废两改元、统一货币单位的时机才成熟。

1933年3月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并公布了《银本位币铸造条例》,重申了银元作为法定本位货币的地位。

4月5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规定从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令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①。

6月6日,《财政部咨各省市政府文》制订了用赋改征银币办法,按照这项规定,从上海开始,各地银行公会和钱业公会先后议定详细实施办法,进行了废两改元改革②。

废两改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统一货币,便利交易,并利
于中央银行纸币的推行,扩大了中央银行活动的规模和机能,为之后实行法币制度奠定基础。

关税用金单位计征是重要且成功的改革,中国财政由此免受外国银行投机风波影响,稳定了海关收入,国民政府也由此掌握了大量外汇储备,为1935年11月法币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1933年,金融界酝酿已久的中央造币厂终于建立,但控制权掌握在国民政府手中而非在民族资本家手中,因此国民政府已开始着手加重金融权的控制权,法币改革势在必行。

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急剧下降。

为了迅速摆脱危机的不利影响,英、美、日等国向中国大肆倾销商品,并广泛的占据了中国的主要原材料产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加剧了南京国民政府财政危机。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国地经济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为了挫败日本,也为了独占中国的商品和资本市场,美国开始加速向南京政府资本输出,并逐步在当时的财政中占据了左右全局的地位。

1934年美国通过“白银法案”,大量从国外收购白银,1933到1934年,美国先后颁布《银购入法》和《白银法案》企图主要向银国转嫁危机。

国民政府财政面临危机,不得不走上币制改革之路。

1933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币制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实行法币政策。

财务部决定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收换及保管准备金事宜,主要内容有: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③。

法币政策废止了银两与银元两种本位并存的局面,统一币制,减少国际银价对财政收入的冲击,是财税史上一大进步。

1935年的法币改革是中国近代经济从对外依附到经济独立的重要分水岭。

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国民经济受挫,财政赤字膨胀,物价上涨,因通货膨胀引起的资金逃避问题给国民政府财政带来严重困难,因此法币政策潜伏着财政危机。

为了遏制法币进一步贬值,国民政府曾采取一些措施收回通货,平抑物价。

1943年6月到1945年5月28日国民政府在重庆共售出114.5万黄金,收回法币250多亿元。

抗战胜利后,政府赤字加重,银行垫款、钞票增发比抗日战争时期更为迅猛,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并且通货膨胀性借款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办法。

1948年8月19日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国民政府开始了第二次币制改革,宣布将濒临崩溃的法币改为金圆券④。

为全民推行金圆券,国民政府规定全国各种货物和劳务的价格以1948年8月19日为准,按照一定的兑换率折合金圆券出售,实行限价政策,但当时财政困难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金圆券改革加剧通货膨胀,偏离了初衷⑤。

之后,国民政府策划了银元券,由于银元券遭到群众的抵抗,最终导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失败。

客观地说,从货币形态的发展上看,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已进入了现代性行列,但因整个国民政策政治经济制度腐败,没有充分发挥现代货币的作用。

发展到后来,流弊丛生,逐渐变成阻碍实惠经济发展的桎梏。

总之,法币改革有利于货币统一,使困扰中国近代的货币种类繁
杂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缓和了当时的金融危机,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法币改革也为国民政府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控制和建立金融垄断奠
定了基础。

也正是通过统治前十年的财政经济改革,为国民经济发展
创造了条件,充实了财政实力,南京国民政府才能在九一八至抗战爆
发大规模整顿陆军,加强陆军武装建设;才能为日后抗战的胜利创造
可能。

同时,法币改革也有利于英、美等国对中国货币政策控制。

参考书目:
(1)燕红忠. 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第90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5
(2)燕红忠. 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1600-1949)第185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5
(3)戴建兵. 白银与中国近代经济(1890-1935). 复旦大学出版社第292—293页. 2005.8
(4)孙诩刚、李渭清. 中国财政史参考资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84版
(5)详见吴申元、童丽. 中国近代经济史第281—282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