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与测量技术-第4章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磁电式传感器

合集下载

《传感与检测技术》习题及解答

《传感与检测技术》习题及解答

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基础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1、电感式传感器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2、说明3、变气隙长度自感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善其非线性?怎样提高其灵敏度?答:根据变气隙自感式传感器的计算式:00022l S W L μ=,线圈自感的大小,即线圈自感的输出与线圈的匝数、等效截面积S 0和空气中的磁导率有关,还与磁路上空气隙的长度l 0有关;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100])([200⨯+∆+∆= l ll l r 。

由此可见,要改善非线性,必须使l l∆要小,一般控制在0.1~0.2。

(因要求传感器的灵敏度不能太小,即初始间隙l 0应尽量小,故l ∆不能过大。

)传感器的灵敏度:20022l S W dl dL l L K l ⨯-=≈∆∆≈μ,由此式可以看出,为提高灵敏度可增加线圈匝数W ,增大等效截面积S 0,但这样都会增加传感器的尺寸;同时也可以减小初始间隙l 0,效果最明显。

4、试推导 5、气隙型 6、简述 7、试分析 8、试推导 9、试分析 10、如何通过11、互感式12、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减小和消除它的影响?答:在差动式自感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中,衔铁位于零点位置时,理论上电桥输出或差动变压器的两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后电压输出为零。

但实际输出并不为零,这个电压就是零点残余电压。

残差产生原因:①由于差动式自感传感器的两个线圈结构上不对称,如几何尺寸不对称、电气参数不对称。

②存在寄生参数;③供电电源中有高次谐波,而电桥只能对基波较好地预平衡。

④供电电源很好,但磁路本身存在非线性。

⑤工频干扰。

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或消除:①设计时,尽量使上、下磁路对称;并提高线圈的品质因素Q=ωL/R;②制造时,上、下磁性材料性能一致,线圈松紧、每层匝数一致等③采用试探法。

在桥臂上串/并电位器,或并联电容等进行调整,调试使零残最小后,再接入阻止相同的固定电阻和电容。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完整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完整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习题1 (2)习题2 (4)习题3 (8)习题4 (10)习题5 (12)习题6 (14)习题7 (17)习题8 (20)习题9 (23)习题10 (25)习题11 (26)习题12 (28)习题13 (32)习题11-1 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由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 因此需要有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对其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感器的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可能安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或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此外,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传感器工作必须有辅助的电源,因此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所需的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

1-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和地位及其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答:传感器位于信息采集系统之首,属于感知、获取及检测信息的窗口,并提供给系统赖以进行处理和决策所必须的原始信息。

没有传感技术,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科学技术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信息控制技术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

发展方向:开发新材料,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多功能集成传感器的研究,智能传感器研究,航天传感器的研究,仿生传感器的研究等。

1-3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什么?衡量它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与时间无关。

主要性能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指什么?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几种?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之间的响应特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磁电位置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磁电位置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磁电位置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当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感应元件所受到的磁场也会发生变化。


过测量感应元件的形状变化或压电信号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1.机械工业:磁电位置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机械设备的位置,例如液
压缸的位置、机床的位置等。

它能够提供准确的位置反馈,帮助保持机械
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2.汽车工业:磁电位置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汽车零部件的位置,例如
节气门的位置、气门的位置等。

它可以帮助发动机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各个
零部件的位置,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和调整。

3.医疗器械:磁电位置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医疗器械的位置,例如电
动手术床的位置、医用机器人的位置等。

它可以提供医疗人员准确的位置
信息,帮助进行精确的操作和治疗。

4.航空航天工业:磁电位置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飞机和航天器的位置,例如飞行控制面的位置、航天器的位置等。

它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反馈,
帮助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

总之,磁电位置传感器是一种重要的测量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
的应用。

通过利用磁电效应,它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测量,有助于改善设
备的控制和性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磁电位置传感器的应用前景将更
加广阔。

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磁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用于测量和检测磁场的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基于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磁电势。

磁电式传感器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磁敏感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

磁敏感元件是通常由铁磁材料制成的,比如镍、铁、钴等。

这些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剩余磁化现象,即使在磁场消失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磁性。

当外加磁场作用在磁敏感元件上时,磁性材料内部的磁矩会发生改变。

这种磁矩的改变会导致磁敏感元件两端产生电势差,即磁电势。

这个电势差与外加磁场的强度成正比,可以通过测量电势差来间接测量磁场的强度。

信号处理电路用于放大和处理由磁敏感元件产生的微弱电势差。

通常,这些电路会对输入的电势差进行放大和滤波,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然后,信号处理电路将处理后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供其他设备使用或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总而言之,磁电式传感器通过利用磁敏感元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磁电势,实现对磁场强度的测量和检测。

其工作原理简单可靠,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比如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电力系统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类型
平板电容器是由金属极板及板间电介质构成的。若忽略边缘效应,其 电容量为
改变电容器电容C的方法: 一是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ε; 二是改变形成电容的有效面积S; 三是改变两个极板间的距离d。
电容式传感器基本类型
通过改变电容得到电参数的输出为电容值的增量ΔC,从
• 4.2.1 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 在低频时,传感器电容的阻抗非常大,因此L和r的影响可以忽略。
• 其等效电路可简化为图 b,其中等效电容Ce=C0 + CP,等效电阻Re≈Rg。 • 在高频时,传感器电容的阻抗就变小了,因此L和r的影响不可忽略,而漏电
阻的影响可以忽略。
• 其等效电路可简化为图c,其中等效电容Ce=C0+CP,而等效电阻re ≈ rg。
•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减动极板与定极板之间 的相对面积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大都采用差动式结构。
• 3.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
•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的极距、有效作用面积不变,被测量 的变化使其极板之间的介质情况发生变化。
• 传感器的总电容量C为两个电容C1和C2的并联结果,即
若传感器的极板为两同心圆筒,传感器的总电容C等于上、下部分电容C1 和C2的并联,即
2.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与变极距型相比,它们的测量范围大。可测较大的线位移或角位移。 平板型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电容量为
• 可见,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线性的,适合测量较 大的位移
• 增大极板长度b,减小间距d,可使灵敏度提高
• 极板宽度a的大小不影响灵敏度,但也不能太小,否则边缘影 响增大,非线性将增大。
而完成由被测量到电容量变化的转换。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完整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完整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习题1 (3)习题2 (5)习题3 (9)习题4 (11)习题5 (13)习题6 (15)习题7 (18)习题8 (21)习题9 (24)习题10 (26)习题11 (27)习题12 (29)习题13 (33)习题11-1 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由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 因此需要有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对其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感器的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可能安装在传感器的壳体里或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此外,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传感器工作必须有辅助的电源,因此信号调节转换电路以及所需的电源都应作为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

1-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和地位及其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答:传感器位于信息采集系统之首,属于感知、获取及检测信息的窗口,并提供给系统赖以进行处理和决策所必须的原始信息。

没有传感技术,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科学技术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信息控制技术对传感器的依赖性就越大。

发展方向:开发新材料,采用微细加工技术,多功能集成传感器的研究,智能传感器研究,航天传感器的研究,仿生传感器的研究等。

1-3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什么?衡量它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与时间无关。

主要性能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指什么?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几种?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之间的响应特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答案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第2版-部分习题答案

第1章传感器特性习题答案:5.答:静特性是当输入量为常数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

传感器的静特性由静特性曲线反映出来,静特性曲线由实际测绘中获得。

人们根据传感器的静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9.解:10. 解:11.解:带入数据拟合直线灵敏度 0.68,线性度±7% 。

,,,,,,13.解:此题与炉温实验的测试曲线类似:14.解:15.解:所求幅值误差为1.109,相位滞后33042,所求幅值误差为1.109,相位滞后33042,16.答:dy/dx=1-0.00014x。

微分值在x<7143Pa时为正,x>7143Pa时为负,故不能使用。

17.答:⑴20。

C时,0~100ppm对应得电阻变化为250~350 kΩ。

V0在48.78~67.63mV之间变化。

⑵如果R2=10 MΩ,R3=250 kΩ,20。

C时,V0在0~18.85mV之间变化。

30。

C时V0在46.46mV(0ppm)~64.43mV(100ppm)之间变化。

⑶20。

C时,V0为0~18.85mV,30。

C时V0为0~17.79mV,如果零点不随温度变化,灵敏度约降低4.9%。

但相对(2)得情况来说有很大的改善。

18.答:感应电压=2πfCRSVN,以f=50/60Hz, RS=1kΩ, VN=100代入,并保证单位一致,得:感应电压=2π*60*500*10-12*1000*100[V]=1.8*10-2V第3章应变式传感器概述习题答案9. 答:(1).全桥电路如下图所示(2).圆桶截面积应变片1、2、3、4感受纵向应变;应变片5、6、7、8感受纵向应变;满量程时:(3)10.答:敏感元件与弹性元件温度误差不同产生虚假误差,可采用自补偿和线路补偿。

11.解:12.解:13.解:①是ΔR/R=2(Δl/l)。

因为电阻变化率是ΔR/R=0.001,所以Δl/l(应变)=0.0005=5*10-4。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4章-4.1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4章-4.1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

§4.1 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
一、变磁阻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变磁阻式传感器即自感式电感传感器:
利用线圈自感量的变化来实现测量的。
铁芯
传感器结构:线圈、铁芯和衔铁三部
线圈
分组成。
工作原理:铁芯和衔铁由导磁材料如
硅钢片或坡莫合金制成,在铁芯和衔铁之间 衔铁 有气隙,气隙厚度为δ,传感器的运动部分
与衔铁相连。当被测量变化时,使衔铁产生
3
差动变
2 截面式
4
§4.1 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
一、变磁阻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二、变磁阻式传感器基本类型 三、变截面式自感传感器输出特性 四、变间隙式自感传感器输出特性 五、差动式自感传感器 六、自感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七、自感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4.1 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
六、自感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L U L2
~
I
C

U
Z1
2
A

U 2
Z2
U 0
D
B
U o

Z2 Z1 Z1 Z2
U 2

Z Z
U 2

L U L2
当衔铁上下移动相同距 离时,电桥输出电压大小相 等而相位相反。
§4.1 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
七、自感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2、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4.1 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
§4.1 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
五、差动式自感传感器
三种基本类型: 在实际使用中,常采用两个相同的传感线
圈共用一个衔铁,构成差动式自感传感器。
44
3
差动结构的特点:
(1)改善线性、提高灵敏度外;
(2)补偿温度变化、电源频率变化等的 影响,从而减少了外界影响造成的误差。

磁电式传感器

磁电式传感器
➢如果是P型半导体,载流子是空穴,若空穴浓度为p,同理 可得UH=IB/ped。
➢因RH=ρμ(其中ρ为材料电阻率;μ为载流子迁移率, μ=v/E,即单位电场强度作用下载流子的平均速度),一 般电子迁移率大于空穴迁移率,因此霍尔元件多用N型半 导体材料。
➢霍尔元件越薄(即d越小),kH就越大,所以通常霍尔元 件都较薄。薄膜霍尔元件厚度只有1μm左右。
一般频响范围:10Hz~2kHz。
(二)变磁通式
又称为变磁阻磁电感应式传感器,常用来测量旋转物体的 角速度。结构原理如下图。
1、开磁路变磁通式
工作原理:线圈3和磁铁5静止不动,测量齿轮2(导磁材 料制成)安装在被测旋转体1上,随之一起转动,每转过一 个齿,它与软铁4之间构成的磁路磁阻变化一次,磁通也就 变化一次,线圈3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变化频率等于测量 齿轮2上齿轮的齿数和转速的乘积。
(三)磁电感应式扭矩仪(变磁通式)
1、结构组成:
转子(包括线圈)固定在传感器轴上,定子(永久磁铁) 固定在传感器外壳上。转子、定子上都有一一对应的齿和 槽。
2、测量原理:
➢测量扭矩时,需用两个传感器,将它们的转轴(包括线圈 和转子)分别固定在被测轴的两端,它们的外壳固定不动。
➢安装时,一个传感器的定子齿与其转子齿相对,另一个传 感器的定子槽与其转子齿相对。
定义:通过磁电作用将被测量(如振动、位移、转 速)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
分类: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 霍尔式传感器; 磁栅式传感器。
第一节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
▪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简称感应式传感器,也称为电动 式传感器。它是利用导体和磁场发生相对运动而在 导体两端输出感应电动势的。它是一种机-电能量 变换型传感器。
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用齿轮代替椭圆形测量轮2,软铁 (极掌)4制成内齿轮形式,这时输出信号频率为f=nZ/60, 其中Z为测量齿轮的齿数。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PPT课件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PPT课件
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先修《大学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 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气测量技术》,本课程也是《过 程控制系统及仪表》的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选修课程。
本科教学计划安排
章次
内容
1 绪论
2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4 光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基础知识
定义、分类 发展趋势 选用原则 一般特性
检测电路 现代检测系统
传感器原理 检测技术
参考网站
[1]传感器课程 [2]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3]传感器世界 [4]中国传感器 [5]传感器技术 [6]21IC中国电子网 [7]传感技术学报网

[8]传感器资讯网

参考文献
1.王化祥,张淑英.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3版)[M].天津:天津 大学出版社, 2007
2.杨万海.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出版社,2004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流量检测
7.1 流量的基本概念 7.2 差压式流量计 7.3 电磁流量计 7.4 涡轮流量计 7.5 涡街流量计 7.6 超声流量计 7.7 质量流量计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成分检测
8.1 概述 8.2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8.3 磁性氧量分析仪 8.4 氧化锆氧量分析仪 8.5 红外气体分析仪 8.6感器概述 1.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1.4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5 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1 应变式传感器 2.2 电阻式传感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变阻抗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检测某种特定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可供人们观测或处理的信号的装置。

它在现代科技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诊断、智能家居等领域。

本文将从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展开介绍。

首先,传感器的原理是基于物理效应或化学效应实现的。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光电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常用于光电开关、光电编码器等设备中。

压力传感器则是利用压电效应或电阻应变效应来检测压力变化,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温度传感器则是利用热电效应、热敏电阻效应等原理来感知温度变化,常见于电子设备、空调系统等。

湿度传感器则是利用介电常数变化或电阻变化来检测湿度变化,应用于气象观测、农业温室等领域。

气体传感器则是利用气体的化学反应来检测气体浓度,常见于环境监测、工业安全等领域。

其次,传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工业控制领域,传感器常用于测量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用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设备监测等功能。

在环境监测领域,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土壤湿度监测等方面,为环保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在医疗诊断领域,传感器被用于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理参数,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在智能家居领域,传感器被用于感知人体活动、光照强度、温湿度等信息,实现智能灯光、智能门锁、智能空调等功能。

总之,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和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的种类和性能将会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也将会不断拓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传感器有更深入的了解提供一些帮助。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 (1)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 (1)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 教材:传感器技术(第3版)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4-1 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答:(1)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在微位移检测中应用最广。

(2)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适合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

(3)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可用于非导电散材物料的物位测量。

4-2 试述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及在设计中如何减小这一误差?答:原因:灵敏度S 与初始极距0δ的平方成反比,用减少0δ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但0δ的减小会导致非线性误差增大。

采用差动式,可比单极式灵敏度提高一倍,且非线性误差大为减小。

由于结构上的对称性,它还能有效地补偿温度变化所造成的误差。

4-3 为什么电容式传感器的绝缘、屏蔽和电缆问题特别重要?设计和应用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答:电容式传感器由于受结构与尺寸的限制,其电容量都很小,属于小功率、高阻抗器,因此极易受外界干扰,尤其是受大于它几倍、几十倍的、且具有随机性的电缆寄生电容的干扰,它与传感器电容相并联,严重影响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甚至会淹没没有用信号而不能使用。

解决:驱动电缆法、整体屏蔽法、采用组合式与集成技术。

4-4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目的及特点是什么?使用这些测量电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5 为什么高频工作的电容式传感器连接电缆的长度不能任意变动?答:因为连接电缆的变化会导致传感器的分布电容、等效电感都会发生变化,会使等效电容等参数会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传感器的使用条件与标定条件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4-6 简述电容测厚仪的工作原理及测试步骤。

4-7 试计算图P4-1所示各电容传感元件的总电容表达式。

4-8如图P4-2所示,在压力比指示系统中采用差动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已知原始极距1δ=2δ=0.25mm ,极板直径D =38.2mm ,采用电桥电路作为其转换电路,电容传感器的两个电容分别接R =5.1k Ω的电阻后作为电桥的两个桥臂,并接有效值为U1=60V 的电源电压,其频率为f =400Hz ,电桥的另两桥臂为相同的固定电容C =0.001μF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吴建平)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吴建平)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吴建平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1.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3 简述传感器主要发展趋势,并说明现代检测系统的特征。

1.4 传感器如何分类?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可分为哪几种?1.5 传感器的图形符号如何表示?它们各部分代表什么含义?应注意哪些问题?1.6 用图形符号表示一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1.7 请例举出两个你用到或看到的传感器,并说明其作用。

如果没有传感器,应该出现哪种状况。

1.8 空调和电冰箱中采用了哪些传感器?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答案:1.1答: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

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Sensor/transducer)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答: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1.3答:(略)答:按照我国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传感器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以及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含12个小类。

按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可分为:力学量、热学量、流体量、光学量、电量、磁学量、声学量、化学量、生物量、机器人等等。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4章 - 4.2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4章 - 4.2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

§4.2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
二、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2、变隙式差动变压器输出特性
在忽略铁损(即涡流与磁滞损耗 忽略不计)、漏感以及变压器次级开 路(或负载阻抗足够大)的条件下的 等效电路。 不考虑铁芯与衔铁中的磁阻影响 时,变隙式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为
b a W2 U U 2 b a W1 1
M
基本种类
有变隙式、变面积式和螺线管式等。 应用最多的是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初1 级 线 圈
3
次 级 线 圈
2
4
§4.2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
一、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二、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三、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4.2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
一、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1、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结构与原理
U2 r1 L1
2 2
§4.2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
一、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2、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输出特性
U2
M a M b U 1
r1 L1
2 2
§4.2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
一、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二、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三、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有
E E 2a 2b
变压器两次级绕组反 向串联,则差动变压器输 出电压为零。
§4.2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
一、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2、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输出特性
当次级两绕组反向串 联、次级开路时差动变压 器输出电压为 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动势的大小和相 位可知道衔铁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二、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2、变隙式差动变压器输出特性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答案王丽香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P26)1-3 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的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已知: 真值L =140kPa 测量值x =142kPa 测量上限=150kPa 测量下限=-50kPa∴ 绝对误差 Δ=x-L=142-140=2(kPa)实际相对误差 %==43.11402≈∆L δ标称相对误差 %==41.11422≈∆x δ引用误差%--=测量上限-测量下限=1)50(1502≈∆γ1-10 对某节流元件(孔板)开孔直径d 20的尺寸进行了15次测量,测量数据如下(单位:mm ):120.42 120.43 120.40 120.42 120.43 120.39 120.30 120.40 120.43 120.41 120.43 120.42 120.39 120.39 120.40试用格拉布斯准则判断上述数据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并写出其测量结果。

解:当n =15时,若取置信概率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41。

则 2072.410.03270.0788()0.104d G mm v σ=⨯=<=-,所以7d 为粗大误差数据,应当剔除。

然后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当n =14时,若取置信概率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37。

则 20 2.370.01610.0382()d i G mm v σ=⨯=>,所以其他14个测量值中没有坏值。

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00.0043()mm σσ=== 20330.00430.013()d mm σ=⨯=所以,测量结果为:20(120.4110.013)()(99.73%)d mm P =±=1-14交流电路的电抗数值方程为CL X ωω1-= 当角频率Hz 51=ω,测得电抗1X 为Ω8.0; 当角频率Hz 22=ω,测得电抗2X 为Ω2.0; 当角频率Hz 13=ω,测得电抗3X 为Ω-3.0。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教材:传感器技术(第3版)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4-1 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1)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在微位移检测中应用最广。

(2)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适合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

(3)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可用于非导电散材物料的物位测量。

4-2 试述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及在设计中如何减小这一误差?答:原因:灵敏度S 与初始极距0δ的平方成反比,用减少0δ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但0δ的减小会导致非线性误差增大。

采用差动式,可比单极式灵敏度提高一倍,且非线性误差大为减小。

由于结构上的对称性,它还能有效地补偿温度变化所造成的误差。

4-3 为什么电容式传感器的绝缘、屏蔽和电缆问题特别重要?设计和应用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电容式传感器由于受结构与尺寸的限制,其电容量都很小,属于小功率、高阻抗器,因此极易受外界干扰,尤其是受大于它几倍、几十倍的、且具有随机性的电缆寄生电容的干扰,它与传感器电容相并联,严重影响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甚至会淹没没有用信号而不能使用。

解决:驱动电缆法、整体屏蔽法、采用组合式与集成技术。

4-4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目的及特点是什么?使用这些测量电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5 为什么高频工作的电容式传感器连接电缆的长度不能任意变动?答:因为连接电缆的变化会导致传感器的分布电容、等效电感都会发生变化,会使等效电容等参数会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传感器的使用条件与标定条件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4-6 简述电容测厚仪的工作原理及测试步骤。

4-7 试计算图P4-1所示各电容传感元件的总电容表达式。

4-8如图P4-2所示,在压力比指示系统中采用差动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已知原始极距1δ=2δ=0.25mm ,极板直径D =38.2mm ,采用电桥电路作为其转换电路,电容传感器的两个电容分别接R =5.1k Ω的电阻后作为电桥的两个桥臂,并接有效值为U1=60V 的电源电压,其频率为f =400Hz ,电桥的另两桥臂为相同的固定电容C =0.001μF 。

第四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四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q
Ca
Cc
R0
★ 由于后继电路的输入阻抗不可能为无穷大,而且压 电元件本身也存在漏电阻,极板上的电荷由于放电而无 法保持不变,从而造成测量误差。因此,不宜利用压电 式传感器测量静态或准静态信号,而适宜做动态测量。
★ 压电晶片有方形、圆形、圆环形等各种,而且往往 是两片或多片进行串联或并联。
+
并联:适于测缓变信号和以电荷为 输出量的场合
3、介电常数变化型 此类传感器可用来测量液体的液位和材料的厚度等。
两圆筒间的电容为:空气的介
21 L C ln(R r )
外电极 内半径
电常数
电极 长度
内电极 内半径
如果电极的一部分被非导电性液 体所浸没时,则会有电容量的增 量∆C产生:
2 ( 2 1 )l C ln(R r )
线圈
铁芯
衔铁
由于 δ 很小,可认为气隙磁场是均匀的 ,若忽略磁路的铁损,则总磁阻为:
线圈 铁芯
衔铁
l 2 Rm A 0 A0
由于铁心磁阻与气隙相比要小得多,可以忽略
2 Rm 0 A0
N 0 A0 L 2
传感器灵敏度: K
2
dL
N 2 0 A0 2
2
d
N 2 0 A0 2 2
这种传感器适用于较小位移 的测量,测量范围约在 0.001~1mm左右。
2、变面积式 原理:气隙长度不变,铁心与衔铁之间相 对而言覆盖面积随被测量的变化而改,导致 线圈的电感量发生变化。 特点:灵敏度比变气隙型的低,但其灵敏 度为一常数,因而线性度较好,量程范围可 取大些,自由行程可按需要安排,制造装配 也较方便,因而应用较为广泛。 3、螺管式 原理:衔铁随被测对象移动,线圈 磁力线路径上的磁阻发生变化,线圈 电感量也因此而变化。 特点:灵敏度更低,但测量范围大 ,线性也较好,同时自由行程可任意 安排,制造装配方便,应用较广泛。

电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详细答案参考

电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详细答案参考

基础知识自测题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1.传感器是检测中首先感受,并将它转换成与有确定对应关系的的器件。

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通常用其特性和特性来描述。

当传感器变换的被测量处于动态时,测得的输出一输入关系称为特性。

3.传感器变换的被测量的数值处在稳定状态下,传感器输出与输入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特性,其主要技术指标有:、、和等。

4.传感器实际曲线与理论直线之间的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其中的与输出满度值之比称为传感器的。

5.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变化量与化量的比值。

对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常数。

6.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测量时,其输出对输入的特性。

7.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关系的其它量的元件称为元件。

8.只感受由敏感元件输出的,并且与成确定关系的另一种非电量,然后输出电量的元件,称为元件。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1.电阻应变片是将被测试件上的转换成的传感元件。

2.电阻应变片由、、和等部分组成。

3.应变式传感器中的测量电路是将应变片转换成的变化,以便显示或记录被测非电量的大小。

4.金属电阻应变片敏感栅的形式和材料很多,其中形式以式用的最多,材料以用的最广泛。

5.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就是依据应变效应建立与变形之间的量值关系而工作的。

6.当应变片主轴线与试件轴线方向一致,且受一维应力时,应变片灵敏系数K是应变片的与试件主应力的之比。

7.电阻应变片中,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小于其灵敏系数的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8.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中,若采用电桥补偿法测量应变片时,工作应变片粘贴在表面上,补偿应变片粘贴在与被测试件完全相同的上,那么补偿应变片不。

9.用弹性元件和及一些附件可以组成应变式传感器.10.应变式传感器按用途划分有:应变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等。

11.电阻应变片的配用测量电路采用差动电桥时,不仅可以,同时还能起到的作用。

12.电阻应变片的配用测量电路大都采用交流不平衡电桥,其目的是配接和克服的影响。

磁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磁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磁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磁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磁场强度的传感器。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磁电效应,即当磁场通过特定材料时,会产生电势差。

磁电式传感器通常由感应线圈和磁核组成。

感应线圈是一根绕有导线的线圈,磁核则是材料制成的磁性物体,通常是铁芯。

当没有磁场作用时,感应线圈中不会产生电流。

当外部磁场作用于磁核时,磁核产生的磁通量会穿过感应线圈。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量连续变化时,感应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而磁通量的变化率与外部磁场的强弱有关。

因此,磁电式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感应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间接测量外部磁场的强度。

常见的应用包括地磁传感器、电动机转速传感器和磁导航传感器等。

值得注意的是,磁电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取决于感应线圈的设计和磁核材料的选择。

较高的灵敏度可以使传感器对磁场变化更加敏感,而较低的灵敏度则可以使传感器对较弱的磁场更加测量精准。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磁电式传感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在弱P型或弱N型本征半导体上用合金法或扩散法形成发射极、基极 和集电极。其最大的特点是基区较长,基区结构类似磁敏二极管, 也有高复合速率的r区和本征I区。长基区分为运输基区(将发射极 注入的载流子输运到集电极)和复合基区(使从发射极和基极注入 的载流子复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当电压保持恒定时,随着外加磁场由负到正逐渐增大时,磁敏二极管的 电流逐渐减小。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单只接法:随着磁场的增强,曲线趋于饱和,在弱磁场作用下(0.01T以下), 输出电压的改变量同磁场成正比; 互补接法:随着磁场的增强,曲线也趋于饱和,但在弱磁场下,磁场—电压输出 特性不但是线性的,而且对磁场是对称的,这是互补电路的最大优点。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磁敏电阻的工作频率范围一般为1~10MHz)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L和D分别为不同掺杂浓度的 InSb-NiSb材料磁阻变化与磁感 应强度的关系
InSb-NiSb元件温度系数与磁场的关系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图为各种形状的磁敏电阻,其磁阻效应与磁感应强度的关 系,可见圆盘形状的磁阻效应最大。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它由基片、电阻条和引线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基片又称衬底,基片材料常选用陶瓷、微晶玻璃或铁氧体材料等。 端子用导线引出后,再用绝缘材料覆盖密封。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锗磁敏二极管具有负温度系数,其输出电压U0的温度系数为-60mV/℃,使 用温度范围为-30℃~65℃; 硅磁敏二极管具有正温度系数,U0的变化小于20mV/℃,使用温度范围为40℃~85℃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一、霍尔传感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 Nhomakorabea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当未受到外界磁场作用时,外加正偏压,只有少量的电子和空穴在I区复合 掉,则有大量的空穴从P区通过I区进入N区,形成电流。 当受到外界磁场H+(正向磁场)作用时,则电子和空穴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 向r区偏转,由于r区的电子和空穴复合速度比光滑面I区快,因此,形成的电流 因复合速度而减小。 当受到外界磁场H-(负向磁场)作用时,则电子和空穴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 向I区偏转,由于电子和空穴复合率明显变小,因此,形成的电流变大。
磁电式传感器又称磁敏式传感器。
原理:基于磁电转换原理的传感器—磁阻效应和霍尔效 应 按结构不同可分为:体型和结型 体型包括霍尔传感器和磁敏电阻
结型包括磁敏二极管和磁敏三极管
特点:磁敏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非接触测量 应用:磁场测量(高斯计)、电流检测、直流无刷电机、 转速/转数测量、伪钞识别、流量检测等领域。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由此可知,磁敏三极管在正反向磁场作用下,其集电极电流出现明显变化。这 样就可以利用磁敏三极管来测量弱磁场、电流、转速、位移等物理量。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与普通三极管的伏安特性相似,但电流放大倍数小于1 受温度影响较大,使用时必须进行温度补偿 在弱磁场作用下接近于一条直线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二、磁敏二极管和磁敏三极管
在P、N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本征区I,本征区的一面磨光成光滑的复合表面(为I 区),另一面打毛,设置成高复合区(为r区),其目的是因为电子-空穴对易于 在粗糙的表面复合而消失。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1.电阻式传感器 2.电感式传感器 5.磁电式传感器 6.热电式传感器
3.电容式传感器
4.压电式传感器
7.光电式传感器
8.霍尔式传感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4.5 磁电式传感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磁敏二极管 漏磁探伤仪
若钢棒上的裂纹旋至铁芯下,裂纹处的泄漏磁通作用于探头,探头将泄漏磁场通 量转换成电压信号,经放大器放大输出,根据指示仪表的示值可以得知待测棒中 的缺陷。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4章第四节思考题: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二、磁敏电阻
利用磁阻效应制成的磁敏元件称为磁敏电阻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ρ 0 ——零磁场时的电阻率 Δρ ——磁感应强度为B时电阻率的变化量;
K——比例因子;
μ ——电子迁移率; B——磁感应强度; L,b——分别为磁敏电阻的长(沿电流方向的尺寸)和宽; f(L/b)——形状效应系数。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第4章 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传感与测量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