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27张 (中职专用)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 跑呀!
没有跑百步罢了;
14
文本解析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重点字词解释
4.(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百姓
不要
比邻国增多啦。
15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16
文本解析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重点字词解释
1.不违农时:不耽误农业生
产的季节;
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 2.谷物不可胜( shēng )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那粮食就吃不完; 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 食:粮食吃不完;胜:尽
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忧以天
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活动1——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孟子名言警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9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7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活动1——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孔子子思想
并 称 为 “ 孔孟之道
”。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
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c.“ 仁政 ”思想:“民为贵,社
阅读第2~4段思考:
1.孟子投其所好,用梁惠王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让梁惠王不 知不觉中陷入自己的圈套,最后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孟子 用的是什么比喻呢?(用原文回答)
“五十步笑百步” 2.该如何理解“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义呢?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它是一种没 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实则暗示梁惠王的“移民移粟”举措和邻国并无实质区别,不过 是“五十步笑百步”。仅做表面文章并无用处,要使民加多,必须施行“仁政”。
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13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文本解析 第2、3、4段
重点字词解释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 1.填然鼓之:咚咚咚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吧。战鼓咚咚敲响,
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地击鼓进军;填:拟 声词。 2.兵:兵器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 sù )于 河内;河东凶亦然。”
12
阅读第1段思考:
3.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4.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呢?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点我
5.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洿.池( ) 鱼鳖.( )
鸡豚.( )
狗彘.( ) 庠.序( )
孝悌.( )
饿莩.( )
【答案】 sù yè cù ɡǔ wū biē tún zhì xiánɡ tì piǎo
4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活动1——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无”通“毋 ”)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
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
3.弃甲曳兵而走:抛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弃铠甲、拖着兵器逃 跑。
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
4.或:有的人。
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5何如:怎么样
3.(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6.直不百步耳:只是
5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活动1——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作家作品介绍
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 战国时著名的 思想 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 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 第二号圣人——“ 亚圣 ”。
6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活动1——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善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 辩论是非。 南宋朱熹将 《孟子》 与 《论语》、《大学》、《中 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4.凶:谷物收成不好, 荒年。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 5.河东:黄河以东地区;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也这样办. 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6.粟:小米,指谷类; 7.无如:不如,比不上;
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活动2——探究-精读文本
10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文本解析
第一段
重点字词解释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 1.梁惠王:即魏惠王,战国
时魏国的国君;
梁惠王说:“我治理魏国,很尽心竭力的吧!
2.焉耳矣:都是句末语气词。
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 sù )于河内; 3.河内:黄河以北地区;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导入
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 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 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 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 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 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 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 死在热水中。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1
导入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2
——
寡 人 之 于 孟国 子也
3
项目二——寡人之于国也
活动1——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粟.米( ) 弃甲曳.兵( ) 数.罟.( )( )
8.加少:更减少
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读第1段思考:
1.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用原文
回答)
“民不加多,何也?”
2.在提出“民不加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寡人之 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 做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