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围魏救赵》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30《围魏救赵》导学案
姓名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导学重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导学难点: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质疑导学法、阅读领悟法、讨论交流法、口语表达法、合作探究法。

学前准备:
收集了解战国背景资料(重点收集齐、赵、魏),了解三十六计,熟读课文,自学课文生字并组词,理解词语、成语意思。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列出你所知道的三十六计
二、读课文,感知大意。

看到课文题目想知道些什么呢?
(《围魏救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谁围魏救赵?为什么要救赵国呢?齐国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小声地读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同时用笔在读懂了的地方作好记号或者写下旁批,把不懂的问题或者疑惑记下来,等一会儿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和疑惑。

自读课文。

三、汇报学习结果并研读课文
1、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齐国为什么要救赵?
3、齐国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
(1)商议救赵
导:假如齐威王现在要从在坐的大将中选一位作大将军带兵去救赵,如果你被选中了,你打算怎样去救赵呢?
田忌主张……
孙膑认为……
导:你觉得谁的方法好些?另一位呢?说说你的理由。

(2)救赵
导:既然孙膑的计划要好些,那他们又是如何实施这些计划的呢?快速地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

读后回答。

导:有没有发现魏军在攻打赵国时和撤退中有什么变化?
结合第1和第自然段回答。

4、结果。

导:魏军在撤退中到了这种地步,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5、理解“围魏救赵”
导:是啊!这一切都在孙膑的运筹之中,可见孙膑足智多谋。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了“围魏救赵”战术,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四、拓展延伸
1、课文上中有很多的成语,用些成语讲讲《围魏救赵》的故事吗?
2、能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曾经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或者看过的电影、电视、故事中使用了哪些计谋吗?
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作用呢?”
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

魏国国度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

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微操胜券!”
一番话说的田忌心服口服,他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而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老弱残兵——()机会——()
2.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⑴胸有成竹: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逸待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与田忌的一番交谈,突出孙膑计谋_______,假设依田忌所言,结果可能是:_____________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与其硬拼,胜负观料________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