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微课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都的秋》微课2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蕴藏在“秋蝉、秋雨、秋枣”中的悲凉味。
2、理解作者为何在赞秋时用了“悲凉”一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节分析景物秋蝉、秋雨、秋枣,并且点出它们是如何体现“悲凉”
的。
2、难点:①为何在赞秋时用了“悲凉”。
②理解作者蕴含的主观情感。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对秋的印象如何?如果赞秋的话你们会用一些什么样的词语、句子?
生:…………………………
师:恩,大家都说了很多,基本上都是一些赞美之词。
那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郁达夫对“故都的秋”是赞还是怨呢?
生:赞
师: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文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师:那么他又是如何赞秋的?是文中的哪些词语?
生:清静悲凉
师:对,清、静、悲凉。
他用清、静、悲凉来赞秋,“清”和“静”我们还能理解是赞美之词,那么“悲凉”如何理解呢?“悲凉”形容的是一种
不好的情绪、心绪,用“悲凉”来赞秋说的通么?好,这一节课我们就
重点来体味这“悲凉”。
二、研读赏析(5-11)
1、秋蝉
找出你认为体现了悲凉的词语,简单的分析一下。
【衰弱残声嘶叫】
很多人写秋都写到蝉,“寒蝉凄切”,不得不让人顿生“悲凉”之感。
郁达夫也不例外。
我们都知道蝉生长在夏秋季节,此时正是秋天,蝉感觉
到自己生命力的渐渐消逝,所以它们嘶叫着,衰弱的残声不得不令人感到
悲哀。
感受到蝉对于生命即将结束的无可奈何的悲苦,不得不悲鸣,嘶叫。
2、秋雨
(1)找出段落里表现悲凉的词,并分析。
【灰沉沉一阵凉风息列索落缓慢悠闲】
灰沉沉的天底下,一阵凉风,息列索落的雨,缓慢悠闲的声调……
这些都让人感到一种压抑的氛围。
天气阴沉本就容易影响人的心情,
在这样的一种秋雨图让作者感到的是天气转凉,一年将尽,人到中年
的那种沧桑、凄凉和无奈。
(2)请同学起来读“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
啦!”去揣摩北方人缓慢悠闲的语调里透露的悲凉。
3、秋枣
写秋枣的部分作者并不着一字悲而我们又是从何感受到的悲呢?
“一株株长大-——结淡绿微黄的果子——枣子红完”,枣子的成熟过程是不是和我们的人生一样,经历了青春年华然后慢慢走向衰老。
郁达夫在枣子的成熟过程中看到的是自己人生的过程,想到自己年近不惑,已然进入人生的秋天。
怎么能不悲从中来!
4、郁达夫为何要用“悲凉”一词来赞秋?
郁达夫写秋蝉、秋雨、秋枣其中无不夹杂着人生的喟叹,这秋蝉秋雨秋枣中体现出来的悲凉,何尝不是郁达夫在几十年人生旅程中感受到的人生的悲凉之感。
郁达夫家境贫寒,三岁丧父,留学日本又饱受异族的歧视,这些人生经历都充满了悲凉之感,故都的秋给他这种相同的感觉,他觉得故都的秋跟自己的人生一样都充满了悲凉。
因为这样一种相同的悲凉味给他的感觉是亲切的,熟悉的,所以他用“悲凉”来赞秋。
这秋味是令他能够回想人生之味的一种“味道”,所以,对郁达夫来说,“悲凉”一词赞秋再恰当不过,因为契合了他的心境。
5、作业
郁达夫眼中的秋是“悲凉”多的,那么你眼中的秋是怎样的?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想写一篇关于秋的散文。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蝉衰弱嘶叫残声
悲凉秋雨灰沉沉一阵凉风
息列索落缓慢悠闲
秋枣“一株株长大-——结淡绿微黄的果子——枣子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