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介市井小民,最终却成就了一番千秋霸 业,因为有自知之明,他在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汉朝之后, 曾发表过这样一番言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 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 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正因为刘邦有自 知之明,知人善任,才建立了大汉王朝,让自己青史留名。
(二)立意 1. 立意时注意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深度。
有思想深度的立意,能给人以心灵的撞击,或给人以 思想的启迪,或给人以精神的鼓舞。我们或者可以抓住 社会热点、焦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或 者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 平凡的意蕴;或者采用“反弹琵琶”的手法,提出新颖 别致的观点,给人以启迪。
点评: (1)巧引名言,引出中心论点,底蕴深厚,耐人寻味; (2)列举刘邦和邹忌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非常 具有说服力; (3)列举马谡的例子,从反面论证论点,使论证更加充分; (4)结尾与开头、标题照应,使得论点更突出,文章结构更 严谨。
(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少于600 字。
冰冷的雨水落在我的身上,使我清醒了许多。 “唉,快回来,别感冒了!”母亲焦急的声音出现在了 我的身后。雨水没有继续落在我的头上。我抬头,映入眼帘 的是那把红色的、小小的雨伞。“别犯傻了,乖乖在这里待 着,不要淋雨去。”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没有力气去推开母 亲再冲进雨里。或许不是没有力气,而是自己心里不想再这 样做了。因为那时,我心里的委屈与不甘已慢慢淡去,温暖 渐渐充盈着我的心。
提示: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 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 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 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 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 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思路指导
“山”可以指实实在在的自然界的大山,也可以指名 利、欲望、矛盾、亲情;可以是骄傲自满、妄自菲薄的性 格缺陷,也可以是保守的思想观念等等。“翻过”意味着 解决了问题。“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 议论、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写好本文的关键是 解决如何“翻过”那座“山”。
不要说永远 不要说再见 留下你的深情 捎上我的祝福 把梦留给夜晚 把泪抛洒空中 让那 悠悠白云与明月 时刻托她问候你
集体的记忆
分手之际,你对集体定然恋恋不舍。那么, 让我们留下珍贵的回忆。班上组织个编委会,编 写班史。编写班史,全体同学都参加,内容多, 可以分组合作。写入班史的人和事,要认真核实 ,培养严谨的作风。班史内容可以很丰富。
提示: 1.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 2. 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 至可以从反面立意。 3. 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示例: 主题一: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主题二:唯有自我反省,才能进步。 主题三: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
(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 字。
编写班史,全体同学都参加,分组合作。写 入班史的人和事,要认真核实,培养严谨的作风 。
如歌的行板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毕业纪念册 ,请每位同学给自己赠言,自己也 给每位同学赠言。赠言的形式可多 种多样,或诗或文或名言警句。
(1)赠老师
老师,您是慈祥的母亲,在怀抱里哺育希望, 在摇篮边培养文明,驱走了愚昧,唤来了智慧,精 心雕塑一颗颗美好的心灵。
我们之间,永远也不会消失。
冷战持续了一个上午。在一顿静得让人恐慌的午饭之后, 我要去上培训班了。因为去培训班的路上有很多车辆来往,所 以母亲就陪着我一起去。
外面下着雨,豆大的雨点落在我们仅带的一把雨伞上,发 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我和母亲蜷缩在这一把小小的雨伞下, 姑且得到了暂时的安宁。母亲下意识地把我往雨伞中央拉了拉。 这时的我还在和母亲赌着气,心里十分怨恨母亲,自然就不想 和她靠得太近。眼前是瓢泼大雨,我却浑然不顾,一把推开母 亲的手,冲进了雨里。
岁月如歌 ——我们的初中生活
送别
1.通过对三年来的有关学习、生活等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 理,重温初中生活的欢乐与美好,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 。
2.创设一个才艺展示的空间,充分表现语文综合能力。 3.提升写作、口语交际能力。
同学们,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一定会勾起大家对初 中生活的美好回忆。一眨眼,初中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 去,我们也站到了分离的路口。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 眸那些一起欢笑共同奋斗过的难忘岁月,重温那份永存 于心的旧日温馨吧。
2. 立意明确,学会求新。
动笔前,头脑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动笔后,要有意识 地把这个主题贯穿在全文之中,并能用鲜明的句子把这个主题表 达出来,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深入 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常见观点的 对立角度反向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颖。例如,常理说不要班门 弄斧,若用“弄斧就要到班门”这样的立意来写作,并展开合理 的论述,就能令人耳目一新。
初中生活如诗一样美好, 请同学们朗读自己写的或搜集的诗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起走过》
那五彩的日子 我们一起走过 相聚犹如在昨天 分别即在眼前 曾经 一起在课堂各抒己见 一起在操场展现英姿 默默地我们分手 正如当初默默地相识
月亮的光辉是太阳赐予的,我心中的光明来自 于您──老师!
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 结果。教师的梦境,常常是甜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
——居里夫人
(2)赠同学 青春像一只银铃,系在我们的心坎上,只有不停地
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
你是一首小诗,抒情是你的本质。我相信,你的前程 将开满鲜艳的花朵,散发着最迷人的青春气息。
1.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 2.掌握审题、立意的写作技巧。 3.进行写作实践,提升审题立意的能力。
审题就是审察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 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立意, 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 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那么,我们写作时如何审题立意呢?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五彩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相聚犹如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曾经一起在课堂各抒己见一起在操场展现英姿默默地我们分手正如当初默默地相识一起走过不要说永远不要说再见留下你的深情捎上我的祝福把梦留给夜晚把泪抛洒空中让那悠悠白云与明月时刻托她问候你集体的记忆分手之际你对集体定然恋恋不舍
写作 审题立意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马谡熟读兵书,深谙兵法,是诸葛亮的爱将,被派去镇守战略要地— —街亭。然而他却狂妄自大,听不进去王平的意见,将部队驻扎在山 上,结果被魏军切断水源,断绝粮道,最终失掉了街亭,丢掉了性命, 诸葛亮为此流下了惋惜的眼泪。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我们要有一颗自知之心,正确认识自 己,才能避免失败,从而走向成功与辉煌。切记:人贵有自知之明!
提示: 1. 吸纳其他同学的合理建议,分析、比较这些主题。 2. 选择一个有一定深度且相对新颖的主题进行构思, 并拟定题目。 3. 写作时,要注意紧扣主题,不要跑题、偏题。
思路指导
1.立意。本题写作目的是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引导我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从 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材料中猫头鹰不知 道人们讨厌它不是因为居民难相处,而是没有考虑到自 己的叫声不好听。这说明,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先 从自身找原因。
(一)审题 1.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
比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限 制条件“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 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2. 审题时,还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
比如《生活是一面镜子》这个题目,将“生活”比喻成 “镜子”,意味着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生活中让你感触 深刻的事情,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反映生活中的丑 恶。总之,要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反思,表达对生活中所蕴含哲理的体悟。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 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视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 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翻过了那座山,我看清楚了母亲对我的真真切切的爱。 我沐浴在这爱里,让自己蜕去了叛逆与任性……
总评:
1.运用题记,形式新颖。文章运用了题记这一形式,给人耳 目一新的感觉。 2.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章开篇点明“我”与母亲闹别扭, 与母亲之间隔着一座“山”,结尾写自己翻过了那座“山”, 读懂了母亲的一片苦心。 3.选材典型,语言优美。文章精心选取了母亲送“我”去培 训班这一事例,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善良,选材典型,人物形 象鲜明。文章语言流畅,读来亲切自然。
邹忌是齐国有名的谏臣,身高八尺,仪表堂堂,与他 同时代的徐公亦相貌出众,邹忌于是想与徐公比较一番, 尽管妻子、小妾、客人都说他美于徐公,然而他并没有被 赞美的话语蒙蔽了双眼,待他亲见徐公后,被其风华所折 服,自愧不如,得出妻子私,妾畏,客有求的结论。正因 为邹忌有自知之明,所以他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为 著名的谏臣,成为齐威王的贤相。
范文欣赏
翻过那座山
翻过那座山,我才真真切切地看见了她对我的深深的爱。
——题记
青春像是一条奔流而来的小溪,它带走了我儿时的稚气,却也
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叛逆与任性。与父母闹矛盾已是家常便饭。
那次,我又和母亲闹起了别扭。年少气盛的我心里有万分的委
屈与不甘,不愿意理睬母亲。我们之间就好像隔了一座大山,抬
头仰望,却是一眼望不到顶。那时,我以为这座山会一直扎根在
请学生说一说初中三年难以忘怀的事。最高兴 或最不愉快的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轶闻趣事 以及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的得失。(学生思考后 与同桌交流)
一起走过的日子
目睹一下我们往日的风采,看看这些照片能激起你 对哪些往事的回忆?
做早操
读书
运动会
除草活动
诉一诉真情
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有欢笑、有烦恼、有难忘的 经历,也可能有不愉快的记忆,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能 不能把你们的酸甜苦辣与大家分享分享,说一段心里话。 (谢意、歉意、反思、感恩、留恋……)
终于到了,这条短短的路竟然这么漫长,走完它好像用 了一个世纪。母亲轻轻地把伞收了起来。这时,我清清楚楚 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母亲身上离我远的那 一边湿了一大片。
心狠狠地刺痛了一下,我对母亲的不满早已烟消云散。 霎时间,我发现,我已经翻过了那座山。那座一眼望不到顶 的大山,竟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2)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自省,不能认识自己,往往会 高估自己,遇到问题自然会怨天尤人。如果有自知之明, 就会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 遇到问题时,不将责任推给他人。
(3)透过现象看本质。抱怨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 的猫头鹰,是被眼前的现象迷惑了双眼,没有透过现象 看清本质。只有看清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先列出与题目 有关的多个主题,再分析比较,之后选择一个既新颖 又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 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 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 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 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 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2. 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拟题时,要注意: (1)用语要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着意铺排,使文题生动、活泼、形象,给人一种阅读的
欲望。如本题,我们可拟为:认清自己,方能成功;改变 自己,改变世界;唯有改变自己才能飞得更高;人贵有自 知之明。
范文欣赏
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麻雀不自知,总是嫌 屋子有味道而挪窝;猫头鹰不自知,总是抱怨居民难相处。知 人难,自知亦不易,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
(二)立意 1. 立意时注意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深度。
有思想深度的立意,能给人以心灵的撞击,或给人以 思想的启迪,或给人以精神的鼓舞。我们或者可以抓住 社会热点、焦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或 者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 平凡的意蕴;或者采用“反弹琵琶”的手法,提出新颖 别致的观点,给人以启迪。
点评: (1)巧引名言,引出中心论点,底蕴深厚,耐人寻味; (2)列举刘邦和邹忌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非常 具有说服力; (3)列举马谡的例子,从反面论证论点,使论证更加充分; (4)结尾与开头、标题照应,使得论点更突出,文章结构更 严谨。
(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不少于600 字。
冰冷的雨水落在我的身上,使我清醒了许多。 “唉,快回来,别感冒了!”母亲焦急的声音出现在了 我的身后。雨水没有继续落在我的头上。我抬头,映入眼帘 的是那把红色的、小小的雨伞。“别犯傻了,乖乖在这里待 着,不要淋雨去。”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没有力气去推开母 亲再冲进雨里。或许不是没有力气,而是自己心里不想再这 样做了。因为那时,我心里的委屈与不甘已慢慢淡去,温暖 渐渐充盈着我的心。
提示: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 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 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 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 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 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思路指导
“山”可以指实实在在的自然界的大山,也可以指名 利、欲望、矛盾、亲情;可以是骄傲自满、妄自菲薄的性 格缺陷,也可以是保守的思想观念等等。“翻过”意味着 解决了问题。“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 议论、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写好本文的关键是 解决如何“翻过”那座“山”。
不要说永远 不要说再见 留下你的深情 捎上我的祝福 把梦留给夜晚 把泪抛洒空中 让那 悠悠白云与明月 时刻托她问候你
集体的记忆
分手之际,你对集体定然恋恋不舍。那么, 让我们留下珍贵的回忆。班上组织个编委会,编 写班史。编写班史,全体同学都参加,内容多, 可以分组合作。写入班史的人和事,要认真核实 ,培养严谨的作风。班史内容可以很丰富。
提示: 1.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 2. 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 至可以从反面立意。 3. 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
示例: 主题一: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主题二:唯有自我反省,才能进步。 主题三: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
(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600 字。
编写班史,全体同学都参加,分组合作。写 入班史的人和事,要认真核实,培养严谨的作风 。
如歌的行板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毕业纪念册 ,请每位同学给自己赠言,自己也 给每位同学赠言。赠言的形式可多 种多样,或诗或文或名言警句。
(1)赠老师
老师,您是慈祥的母亲,在怀抱里哺育希望, 在摇篮边培养文明,驱走了愚昧,唤来了智慧,精 心雕塑一颗颗美好的心灵。
我们之间,永远也不会消失。
冷战持续了一个上午。在一顿静得让人恐慌的午饭之后, 我要去上培训班了。因为去培训班的路上有很多车辆来往,所 以母亲就陪着我一起去。
外面下着雨,豆大的雨点落在我们仅带的一把雨伞上,发 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我和母亲蜷缩在这一把小小的雨伞下, 姑且得到了暂时的安宁。母亲下意识地把我往雨伞中央拉了拉。 这时的我还在和母亲赌着气,心里十分怨恨母亲,自然就不想 和她靠得太近。眼前是瓢泼大雨,我却浑然不顾,一把推开母 亲的手,冲进了雨里。
岁月如歌 ——我们的初中生活
送别
1.通过对三年来的有关学习、生活等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 理,重温初中生活的欢乐与美好,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 。
2.创设一个才艺展示的空间,充分表现语文综合能力。 3.提升写作、口语交际能力。
同学们,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一定会勾起大家对初 中生活的美好回忆。一眨眼,初中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 去,我们也站到了分离的路口。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 眸那些一起欢笑共同奋斗过的难忘岁月,重温那份永存 于心的旧日温馨吧。
2. 立意明确,学会求新。
动笔前,头脑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动笔后,要有意识 地把这个主题贯穿在全文之中,并能用鲜明的句子把这个主题表 达出来,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深入 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常见观点的 对立角度反向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颖。例如,常理说不要班门 弄斧,若用“弄斧就要到班门”这样的立意来写作,并展开合理 的论述,就能令人耳目一新。
初中生活如诗一样美好, 请同学们朗读自己写的或搜集的诗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起走过》
那五彩的日子 我们一起走过 相聚犹如在昨天 分别即在眼前 曾经 一起在课堂各抒己见 一起在操场展现英姿 默默地我们分手 正如当初默默地相识
月亮的光辉是太阳赐予的,我心中的光明来自 于您──老师!
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 结果。教师的梦境,常常是甜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
——居里夫人
(2)赠同学 青春像一只银铃,系在我们的心坎上,只有不停地
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
你是一首小诗,抒情是你的本质。我相信,你的前程 将开满鲜艳的花朵,散发着最迷人的青春气息。
1.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 2.掌握审题、立意的写作技巧。 3.进行写作实践,提升审题立意的能力。
审题就是审察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 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立意, 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 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那么,我们写作时如何审题立意呢?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五彩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相聚犹如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曾经一起在课堂各抒己见一起在操场展现英姿默默地我们分手正如当初默默地相识一起走过不要说永远不要说再见留下你的深情捎上我的祝福把梦留给夜晚把泪抛洒空中让那悠悠白云与明月时刻托她问候你集体的记忆分手之际你对集体定然恋恋不舍
写作 审题立意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马谡熟读兵书,深谙兵法,是诸葛亮的爱将,被派去镇守战略要地— —街亭。然而他却狂妄自大,听不进去王平的意见,将部队驻扎在山 上,结果被魏军切断水源,断绝粮道,最终失掉了街亭,丢掉了性命, 诸葛亮为此流下了惋惜的眼泪。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我们要有一颗自知之心,正确认识自 己,才能避免失败,从而走向成功与辉煌。切记:人贵有自知之明!
提示: 1. 吸纳其他同学的合理建议,分析、比较这些主题。 2. 选择一个有一定深度且相对新颖的主题进行构思, 并拟定题目。 3. 写作时,要注意紧扣主题,不要跑题、偏题。
思路指导
1.立意。本题写作目的是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引导我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从 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材料中猫头鹰不知 道人们讨厌它不是因为居民难相处,而是没有考虑到自 己的叫声不好听。这说明,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先 从自身找原因。
(一)审题 1.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
比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限 制条件“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 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2. 审题时,还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
比如《生活是一面镜子》这个题目,将“生活”比喻成 “镜子”,意味着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生活中让你感触 深刻的事情,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反映生活中的丑 恶。总之,要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反思,表达对生活中所蕴含哲理的体悟。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 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视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 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
翻过了那座山,我看清楚了母亲对我的真真切切的爱。 我沐浴在这爱里,让自己蜕去了叛逆与任性……
总评:
1.运用题记,形式新颖。文章运用了题记这一形式,给人耳 目一新的感觉。 2.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章开篇点明“我”与母亲闹别扭, 与母亲之间隔着一座“山”,结尾写自己翻过了那座“山”, 读懂了母亲的一片苦心。 3.选材典型,语言优美。文章精心选取了母亲送“我”去培 训班这一事例,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善良,选材典型,人物形 象鲜明。文章语言流畅,读来亲切自然。
邹忌是齐国有名的谏臣,身高八尺,仪表堂堂,与他 同时代的徐公亦相貌出众,邹忌于是想与徐公比较一番, 尽管妻子、小妾、客人都说他美于徐公,然而他并没有被 赞美的话语蒙蔽了双眼,待他亲见徐公后,被其风华所折 服,自愧不如,得出妻子私,妾畏,客有求的结论。正因 为邹忌有自知之明,所以他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为 著名的谏臣,成为齐威王的贤相。
范文欣赏
翻过那座山
翻过那座山,我才真真切切地看见了她对我的深深的爱。
——题记
青春像是一条奔流而来的小溪,它带走了我儿时的稚气,却也
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叛逆与任性。与父母闹矛盾已是家常便饭。
那次,我又和母亲闹起了别扭。年少气盛的我心里有万分的委
屈与不甘,不愿意理睬母亲。我们之间就好像隔了一座大山,抬
头仰望,却是一眼望不到顶。那时,我以为这座山会一直扎根在
请学生说一说初中三年难以忘怀的事。最高兴 或最不愉快的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轶闻趣事 以及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的得失。(学生思考后 与同桌交流)
一起走过的日子
目睹一下我们往日的风采,看看这些照片能激起你 对哪些往事的回忆?
做早操
读书
运动会
除草活动
诉一诉真情
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有欢笑、有烦恼、有难忘的 经历,也可能有不愉快的记忆,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能 不能把你们的酸甜苦辣与大家分享分享,说一段心里话。 (谢意、歉意、反思、感恩、留恋……)
终于到了,这条短短的路竟然这么漫长,走完它好像用 了一个世纪。母亲轻轻地把伞收了起来。这时,我清清楚楚 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母亲身上离我远的那 一边湿了一大片。
心狠狠地刺痛了一下,我对母亲的不满早已烟消云散。 霎时间,我发现,我已经翻过了那座山。那座一眼望不到顶 的大山,竟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2)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自省,不能认识自己,往往会 高估自己,遇到问题自然会怨天尤人。如果有自知之明, 就会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 遇到问题时,不将责任推给他人。
(3)透过现象看本质。抱怨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 的猫头鹰,是被眼前的现象迷惑了双眼,没有透过现象 看清本质。只有看清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先列出与题目 有关的多个主题,再分析比较,之后选择一个既新颖 又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 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 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 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 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 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2. 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拟题时,要注意: (1)用语要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着意铺排,使文题生动、活泼、形象,给人一种阅读的
欲望。如本题,我们可拟为:认清自己,方能成功;改变 自己,改变世界;唯有改变自己才能飞得更高;人贵有自 知之明。
范文欣赏
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麻雀不自知,总是嫌 屋子有味道而挪窝;猫头鹰不自知,总是抱怨居民难相处。知 人难,自知亦不易,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