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的根本国策
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开展阶段的标志是20XX年我国正式参加世界贸易
组织.
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根本途径.
具体举措有:开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①中国的开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②中国要开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③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开展规律, 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对外开放的意义: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根本国策,有利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②有利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治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现代化建设.
③有利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开创了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局面.
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开展必须走向世界.
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治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
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开展潮流, 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根本国策.
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①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
②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开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必须翻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③总之,既要积极敞开国门乂要维护自身平安;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乂要反抗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展.
改革开放的形成过程:
改革开始: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
崛起的上海浦东新区
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一一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
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
新的一页.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政策形成:
1978年,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举措〞,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88年4月1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关丁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等
经济特区的创立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
1978年^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79年9月的^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丁加快农业开展假设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方案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证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丁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根底上的有方案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根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乂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
宵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80年代中期,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从1985年起,乂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I,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
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开展的长远战略着眼,乂做出了开发与开
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