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政府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与政府职责
一、制假售假的新动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力迅速发展,但是,在这繁荣的市场大潮下,却涌动着一股制假售假的肮脏的暗流,污染着和谐的市场环境。
一些不法奸商为追逐私利,制假售假,仅20________年10月以来,经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曝光的制假售假案件就有:
1 浙江、广西等地的一些不法商人用贝壳粉假冒珍珠粉,销售给广大的食用珍珠粉的消费者,造成不良后果。
2 山东、河北一带,一些不法商铺向酒店,饭馆等饮食加工企
业推销一种名叫“一滴香”的添加剂。
据其广告称,只需使用少量的“一滴香”,能使“开水变成高汤”。
许多酒店,饭馆为了降低成本,纷纷使用这种添加剂。
而消费者却不知道其为何物,即使国家卫生监管部门也不知道其成分。
3 2021年安徽毫州的药材交易市场,出现大量形似中药柴胡的另类植物。
还有一些奸商则将硫磺熏蒸过的人工种植的人参卖给不懂药材知识的消费者。
据中医药材专家说,假柴胡
不但没有退热安神的功效,甚至会起反作用;而用硫磺熏蒸过的人参虽然表面白白净净,实则已成毒药。
4 浙江上虞、慈溪、杭州等地的一些不法厂商,用生虫变质的稻米加工出果糖,大比例(高达40%至50%)地掺入蜂蜜,售给消费者。
营养学专家指出,这种掺假的蜂蜜对人体有害,但却难以鉴别。
………
其实,制假售假现象并非起自眼下,早在改革开放之处即已有之,但近些年来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1、在个人和家庭消费品市场,假货已从穿戴,日常用品向食品,药品领域泛滥。
早期的制假售假,还仅限于人们的穿戴用品,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不过是经济上的。
而现在却要威胁到千千万万的健康,甚至夺取人的生命。
例如用工业酒精假冒白酒,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
前者足以致人死亡,而石家庄三鹿奶粉已导致数千婴幼儿深受其害,甚至失去生命。
2、食品,药品的制假售假已经公开化
制假售假行为深为人们痛恶,是见不得阳光的勾当。
而现在食品,药品的制假售假行为却堂而皇之,成了“公开的秘密”。
如江苏,广西的贝壳粉生产,浙江上虞的掺假蜂蜜,河南一些地方在菜籽油中添加香精以假冒芝麻香油。
上诉制假售假的新动向,在市场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使得消费者们惴惴不安,胆战心惊,失去了对市场的信任。
而对那些诚实守信的厂商而言,也是一种较大的打击。
二、制假售假猖獗的原因
制假售假是一种令人深恶痛绝的社会腐败行为。
而导致此种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金钱利益的追逐,是制假售假的动力。
制假售假的奸商泯灭人生,对个人利益的疯狂追逐,这种内在的动因驱使着他们视法律如同儿戏。
(二)政府监管不到位,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
总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
而法制的全面性和严肃性,要靠各级政府的作为来体现。
可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为了所谓的GDP发展目标得以实现,为了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不顾消费者的利益,采取地,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客观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
(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为制假售假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品市场。
而由于人们消费偏好的改变,会出现某些商品供不应求
的状态。
不法奸商会利用消费者对商品知识的不了解,使用现代化的促销手段,欺骗消费者。
三、综合治理,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假售假行为猖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一)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织成防止和打击制假售假的“天网”。
1、厂家和商家的商品申报制度
任何商品,尤其食品,药品等直接涉及人身健康的商品,其生产厂家及其影响者,必须在商品标签的醒目处表明其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对人身健康的影响,并向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申报。
2、消费者举报制度
消费者对商品的成分构成和商品质量提出质疑,可以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并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在对商品进行审验后予以答复。
3、假、冒、伪、劣商品曝光制度
凡是已经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或被国家相关部门和机构检验出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商品,政府都应向社会公众进行曝光,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
4、政府问责制度
各级地方政府都应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防止相关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
严厉惩治为了个人的“政绩”,不管不问的渎职行为;严肃查处与制假售假者互相勾结,从中谋利的腐败行为。
(二)开展长期的法制教育,让“法制经济”的思想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法制思想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各种原因,法制观念并未真正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各种违法乱纪的现象依然屡屡出现,就是一个明证。
这说明法制教育的目标还远未达到,法律对那些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而言,还没有足够的震慑力。
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教育,并且把这种教育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融入民族的血液。
(三)实行长期的高压政策,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犯罪。
法制教育的效果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
在当前制假售假活动越来越猖獗的情况下,政府应当为民请命,请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和制定严厉的法律,并且长期地保持对制售危害人身健康的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坚决刹住这股图财害命的歪风。
要严厉的惩罚制假售假,决不能对他们心慈手软,只有采取更为严酷的制裁手段,才能使他们在强大的威慑力前胆战心惊,终止犯罪,从而有效的保障人民的安全。
(四)进行全面的食品、药品检查和检测
鉴于当前制假售假活动已经向食品、药品、保健品领域转移的现状,政府所实行的专项治理活动极有可能成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
当政府治理和打击珍珠粉的造假犯罪活动时,不法分子就会转移到芝麻油、蜂蜜等其他商品方面,继续为非作歹,造成了极大的消费心理压力。
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的食品、药品检查,并对各种食品、药品价格企业进行长期检测。
(五)加强社会力量的监督和约束
当然,要求政府承担全部的市场监管任务会有相当大的难度,政府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是政府可以借助社会和民间力量对市场进行监管。
例如媒体和舆论的监管,一方面可以对制假售假行为进行曝光,对消费者起到提醒作用,对不法分子起到警告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向政府提供了治理的方向。
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媒体的支持力度,保证记者的采访自由和记者的人身安全。
同时,政府应提倡和鼓励各行各业成立行会组织,加强对行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
通过这种民间组织的形式对企业进行约束,让制假售假活动陷于无处藏身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