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夜望月》,農曆八月 十五日中秋節,作者在夜晚 賞月時,悵然於家人離散, 懷鄉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 這首詩,將別離思聚的情意 表達得委婉動人。
1.《十五夜望月》前兩句寫了哪些景?後兩句寫望 月思親,抒了什麼情?
庭院、月光、鴉鵲、露水、桂花樹。後兩句凝望,抒發 了入骨相思之情。
一、研讀文本
三、品析語言பைடு நூலகம்
1.中庭地白樹棲鴉 “地白”二字,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 “樹棲鴉”三字,簡潔、樸實,既寫了鴉鵲棲樹的 情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2.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人把抽象的秋思形象化了,秋思本自人心頭升起, 卻說是“落”在心頭,把懷人的思緒表達的深沉含蓄。
白地
烏鴉 借
十 五
(1、2)句寫景
2.作這首詞時,蘇軾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體現他 消極遁世,幻想超脫塵世的念頭?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3.蘇軾是一個心胸豁達、積極樂觀的人,文中哪里體現 他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二、探究主旨
1.這首詞的主題是什麼?
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2.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我”、風、清影、朱閣、綺戶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3. 哪些地方用到了聯想和想像? 聯想:明月(月圓)--> 團圓(人圓) 想像:明月 -> 宮闕 -> 瓊樓玉宇
三、品析語言
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並非人力所能左 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裏 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 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一、研讀文本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中“何似”可 理解為“怎比得上”,據此,你認為作者月下起舞之 後,是羡慕天上的生活,還是感歎清冷的月宮比不上 人間?
月下起舞,清影隨人,直令詞人陶醉。這境遇沒有 月宮的高寒,卻有人間的溫暖。此時作者的思想由天 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間現實,表現了對人間生活的讚美 和熱愛。
二、探究主旨
1.詩人通過這種景色表達何種情感?
詩人通過聯想,由己推人,在這出月明人遠,思深 情長的意境中,表達出別離思聚的情感。 2.詩人是通過什麼方法表現他的秋思的?
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淒清引出了入 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用一種委婉的疑 問語氣來發問。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卻說“不知秋思落 誰家?”把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
冷露
桂花 月
夜 望 月
(3、4)句抒情

望月

秋思
水調歌頭
蘇軾
中秋
蘇軾(1037~1101年),字 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 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 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學 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 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 “三蘇”,且與唐代的韓愈、柳 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 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qī 棲息
yàn 咽下
qǐ 綺戶
二、記一記
把酒: 端起酒杯。把:持,握。 宮闕: 宮殿。 不勝: 承受不了。 綺戶: 雕花的窗戶。 嬋娟: 美女之稱。一說形態美好的樣子,這裏指月亮。
《水調歌頭》上、下闋各寫了什麼內容?
上闋寫月下飲酒——由幻想超脫世塵,轉化為喜愛人間 生活(望月寫景);下闋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 為對離人的祝福(懷人抒情)。
二、品析語言
誰能把月餅咽下?
作者由渴望親人團聚昇華到渴望祖國統一,臺灣還沒 有回歸祖國懷抱,那裏的親人還無法回家,骨肉不能 團聚,想到這裏,憂國憂民的感情油然而生,怎能把 月餅咽下。
比較閱讀
三首關於中秋節的作品,你最喜歡哪一首,為什麼?(要 說出最喜歡某首的原因,從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和語言表 達等方面加以闡述)
《我的思念是圓的》一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 情?
詩人借中秋之月表現對祖國命運的關懷,對人民幸 福的期待,抒發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一、研讀文本
1.詩人問:“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麼?”請問,你 會想起什麼?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應該由不圓而圓。
2.“團聚的人家是歡樂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 過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內心感情嗎? 渴望祖國統一、親朋團聚之情。
3.怎樣理解“思念是圓的”這一說法?
這首詩採用一種化無形為有形的方法。思念本是一種發 自內心的情感,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能借助其他 的事物來體現,月亮就變為“圓”的了。但作者不僅僅 賦予了思念以形象,還賦予了它特殊的味道。“每逢佳 節倍思親”,每當中秋,品嘗月餅的時候,這種苦澀便 蘊藏在了月餅中。同是圓的,作者又巧妙地把“西 瓜”“蘋果”的甜與品嘗“月餅”的思念之苦作了對比。 總之,從多角度把這種無形化為有形,將意象變得清晰、 具體。
2.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但願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裏,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 詞人希望共賞明月中互相慰藉,這樣就可以做到“不應有 恨了”。全詞以美好的境界結束,是積極樂觀的。
3.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這三句寫月光的轉移,“無眠”表示離情正濃。 “朱閣”“綺戶”與上闋“瓊樓玉宇”對照,既寫 月,也寫月下離人。自然過渡到懷念子由的手足深 情,引出下麵“何事”一問
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誰的一句詩? 指月光滿地。《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
2.“秋思”一詞具體含義指什麼?
請看課文注釋③:秋天的情思,這裏指懷人的思緒。
3.“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的“落”一詞能換成“在” 嗎?談談你的理解。
一個“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 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 間似的。而“在”字,就顯得平淡寡味了。
水調歌頭
苦悶
悲 離 歡 合 矛盾 豁達
祝願
我的思念是圓的 艾青
艾青(1910— 1996),現代詩人,原 名將海澄。浙江省金華 縣畈田將村人。他的第 一本詩集《大堰河》 1936年在上海出版。
《我的思念是圓的》,寫於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 青晚期的作品。由於經歷了太多的飄零磨難,“文革” 結束後,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較淡漠的親情變得濃郁起 來。這首詩正表達了詩人心中的感觸。
十三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
1.能快速會背前兩首詩詞。 2.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十王 五建 夜 望 月
王建(約767——約830), 唐代詩人,曾任陝州司馬,有 《王司馬集》。
出身寒微。大曆十年進士。 曾作過縣尉、縣丞、司馬一類 的小官,又從軍到邊塞,晚年 退居今陝西西安市。
《水調歌頭》是一首世代相 傳的“中秋詞”,是作者任 密州知州時寫的。這時,蘇 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離 開朝廷,來到“寂寞山城” 密州,已經整五年了。政治 失意,妻子亡故,弟弟遠在 他鄉,詩人心中十分苦悶, 於是借詢天問月排遣愁緒。
一、讀一讀
què 宮闕
yǔ 玉宇
mián 無眠
chán 嬋娟
ɡé 朱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