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配网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与电气工程
在我国的电力建设过程中,“重视发电、轻输配电”是一种普遍情况,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城市配网建设相对落后。

尤其是近几年来,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负荷越来越大,城市配网中的一些潜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1 城区配网现状
1.1配网结构不合理
按照《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中的要求,配网接线保证在正常情况下,能满足供电安全、经济和质量的要求;在设备检修和故障等情况下,有比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尽量保持用户不间断供电,适应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过去在进行配网规划时,由于缺少整体观念和发展眼光,没有考虑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造成配网的接线结构不合理,电网运行方式单一。

配网的接线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设备检修、更换、扩容,迎峰度夏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的开展,另外也造成了损耗率过高等问题。

1.2电源布点不合理
配网规划和建设时忽略了电源的布点分布,存在电源点太少和负荷分布不合理等问题。

电源点太少,造成供电半径过长,线路损耗大,供电经济性不够;负荷分布不合理,易造成变电站内主变负载不均衡,一方面“窝电”、另一方面又“缺电”。

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配网运行的经济性,也影响了主网供电可靠性。

1.3负荷迅速增长
随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大型用电设备投入使用,工业用电增长迅猛,负荷呈阶梯型上升,再加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大功率家用电器进入家庭,负荷迅速增长。

但由于配网升级改造相对滞后,供电能力没能同步提升,造成了供电紧张的局面。

1.4电网建设用地紧张
电网负荷持续增长,电力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对电网建设用地产生了更多的需求。

但随着城市建设密度的增加,城市土地
资源也日益紧张,站点和线路走廊用地困
难,成为解决城市供电能力不足问题的主
要制约因素。

1.5配网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由于长期以来配网的建设未得到充分
的重视,建设资金短缺,配网技术落后、设
备陈旧,造成事故频繁发生。

虽然近几年引
进了一些新技术、采用了新设备,但与国外
先进城市相比,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差距
还是很大,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建
设。

2 配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配网现状分析不全面
在当前的配网规划中,很多城市对配
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存在基础数据收集
不全、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
反映出配网存在的问题。

2.2设备选型不合理
在对变压器、导线、电缆、电容器、互感
器、开关、断路器等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
行充分的分析和计算,一味片面地追求截
面和容量。

配网的供电半径、出线间隔、负
荷互带等没有按照技术标准、规划导则和
实际负荷进行计算分析。

同时,缺少对运行
中的设备进行全寿命技术分析,不能保证
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2.3电缆敷设不合理
一些新建城区片面地追求城市的美
观,不切合实际地提出将电缆全部入地的
要求。

有些地方未经电力部门专家的指导,
也不考虑配网运行维护、事故抢修的资金
投入,直接将电缆埋入地下,不仅造成很大
的资金浪费,也给城市配网的安全运行留
下隐患。

2.4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不准确
配网规划中,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
识,历史统计数据又不全,导致负荷预测结
果不准确。

据此推算的线路路径、电源点分
布等网架结构方案与实际误差大。

另外,存
在的其他问题还包括短路电流、无功电压、
电气潮流等计算偏差较大;电压、短路水
平、线损率等指标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
甚至有些规划方案没有进行电气计算,缺
少理论依据。

3 配网的规划和设计
3.1负荷预测
负荷大小是配网规划和设计的基础数
据。

负荷预测要结合本地区的城市规划,并
参考经济状况和行政级别等因素进行合理
预测。

负荷预测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预测电量,然后转化为负荷;一种是计算分
区现有负荷密度,然后再推算出总负荷。


一种方法即电量预测法,在高压配网的负
荷预测中比较常用,通过先预测年用电量,
再除以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从而得到最
大负荷值,具体采用的预测方法很多,常用
的有单耗法、弹性系数法、综合用电水平
法、外推法;而后一种方法具体采用的是负
荷密度法,即根据供电范围内不同功能地
区占地面积及相应的用电负荷密度或年用
电量密度,测算预测期用电负荷或年用电
量。

3.2与主网的协调规划
当前主配网协调规划问题主要体现在
不同电压等级间的容量和网架结构的不匹
配,导致了区域供电不平衡、供电能力不足
等问题。

其中,变电站的选址定容不合理是
症结所在。

由于变电站是连接主网与配网
的纽带,其选址定容将对供电能力、供电平
衡、可靠性等主配网协调问题起到决定性
作用。

因此,主网和配网的规划是相辅相成
的,主配网的规划最好协调进行。

3.3供电半径的规划
供电半径主要指变电站或者配网变压
器的供电范围之内的物理半径,与电网的
合理布局密切相关。

供电半径过大,一方面
会增大线路损耗,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线路
损坏率;供电半径过小,一方面不能满足供
电要求,另一方面也造成资源浪费。

适当的
供电半径能够合理的分配供电范围和供电
新形势下的配网规划与设计
张凯
(泰安供电公司 山东泰安 271000)
摘 要:分析了城市配网现状及配网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前形势,从负荷预测、主配网协调、供电半径、电源点、配网网架和
配网自动化等方面提出了城市配网规划与设计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 配网 规划
中图分类号:T M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12(c)-0109-02
. All Rights Reserved.
109
科技资讯 S CI EN CE&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110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动力与电气工程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更新也需要提高速度。

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必须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

配电网设备包括很多个组成部分,它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因此,它更加应该重视电力系统整体信息的更新,而不能仅仅只把关注重点局限于某一区域的配电网系统信息上。

为了实现电力系统整体信息的更新,必须建立信息一体化系统,加强配网自动化技术信息搜索机制的配置,通过整体信息的有效更新,有利于让管理者及时了解到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对用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它给人
能力,提高输送和分配的可靠性。

制定城区和近郊线路供电半径,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配网条件限制无法实现供电半径要求时,应采取措施以保证客户端的供电质量。

3.4电源点的规划
为减少线路损耗、提升经济效益,应优先保证电源点的规划。

只有合理的规划电源点,才能提高配网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在配网规划时,要结合本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预测未来负荷分布和发展趋势状况,对电源点和供电区域进行合理地划分。

目前城区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尤其是在城市中心高负荷密度地区,新建电源站点和线路走廊用地获取非常困难。

在变电站建设时,可通过平面向立面的转换,提高建筑物空间利用率来节省用地,另外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可采取提高中压配网电压等级的方式。

3.5配网网架规划
在城市建设初期,经常采用经济、简单、清晰、运行方便的单放射接线来满足临时用电的需求。

但是单放射接线结构供电可靠性较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减少或
停止采用单放射接线结构,要根据当地实
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环网接线方式,同时设置分段开关以将负荷分段等。

(1)出线方向原则。

变电站出线应尽量保证在一个地区的馈线是从不同的主变出来的;如果只有一台主变的情况下,就应该做到从一台主变
发出的线路要在所在区域内实现交叉。

(2)环网及联络原则。

采用架空接线时,首先应该保证线路的负载率低于50%。

采用电缆接线时,网络结构分为单环网结构和双环网结构。

采用单环网结构时,电源应该从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发出或者是从不同的变电站发出,同时环网的节点数量不宜太多;当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采用双环网结构时,可由四回电缆馈线组成双环网的接线方式。

3.6配网自动化
配网自动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采用了计算机、电子、自动控制、通信及新型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配网的智能化监控管理,保证配网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运行,以减少停电范围,缩短事故处理时间,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高经济性。

实施自动化是配网的发展趋势。

配网的自动化规划在配网的设计和规划中应提前考虑,在规划上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结构规划。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现有系统中各功能模块功能单一、平台不统一,很难实现互联互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在配网自动化结构规划时,应考虑把数据采集与监控、管理信息、地理信息、配电管理、高级应用软件包以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馈线自动化等集成为一体化体系,以实现统一的配网、维护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并依照逐步推广的原
则,逐渐的建立健全。

(2)功能规划。

配网自动化包括终端、子站和主站。

其中,终端是远程工作站,是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延伸,主要实施地方监测;子站的功能是优化数据的传输,对所管辖的区块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配;主站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相关数据的获取及后期处理、对数据进行监测与分析,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中心。

(3)通信规划。

要根据对配网结构的规划,对各个设备端口的不同要求进行设置,确保各个级别的安全性,使得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还要考虑系统的通用性,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依然具备较好的性能及可替代性。

4 结论
现代城市的配网规划和设计十分重要,它不仅仅关系到城市建设和发展,也是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保证。

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对城市配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城市规划、用电负荷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保证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现阶段,配网自动化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它的应用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使电能质量也相应得到提升。

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于电力系统中的优势与不足,然后研究了其在今后电力系统中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夏书军,程志武,周晓东.自动化技术在
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28.
[2]陈雷.浅谈ERP在电力系统中的实施与
应用[J].科技风,2010(16):265.
[3]杨文.浅析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
术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162.
[4]项秉福,周策,宋占海,等.电力变压器
中的磁场分布与磁屏蔽效果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55-60.
[5]朱金垦,叶正策,潘益伟,等.一起电压
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地事故的分析及启示[J].无线互联科技,2013(7):124-125.
(上接108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