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镇绿化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村镇绿化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摘要:村镇绿化是村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绿化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对村镇绿化现状的研究和探讨,指出了村镇绿化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今后村镇绿化的若干对策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村镇绿化意义趋势绿化方向
村镇绿化工作,不仅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而且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并且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村镇绿化主要指乡镇、村庄群众聚居生活区域的绿化和经营活动集中场所的绿化。

大力提倡绿化示范村建设,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它的建设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村镇绿化的意义
1、美化环境丰富生活
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要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同步,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以资源与生态环境保障程度为前提约束条件,农村人口的逐渐聚集将扩大城镇的规模,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村镇绿化为农村城镇化进程提供了环境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农村环境,美化绿化农民家园,为农村人口
提供一个舒适的劳动、生活环境。

2、改善生态增进健康
绿化具有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环境、保持水土等多方面的作用,也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内容。

村镇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区域、村镇的精神面貌与发展成就,也是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沿阵地。

村镇绿化是村镇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不仅是村镇外在形象的体现,而且可以反映出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园林绿化在保护村镇环境、调节村镇气候、提供文化教育和游憩场所,美化村镇景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积累财富增加收入
村镇绿化建设应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最近几年,农村发展竹林、经济林、苗木比较普遍。

利用荒山、荒地、荒坡种竹林、经济林、苗木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绿化了荒山、荒坡、荒地,提高了植被覆盖率,起到了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除此以外,在庭院中种植花木、蔬菜,养植盆花也是绿化美化庭院的重要手段。

二、村镇绿化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和模式
1、村镇绿化的特点和现状
广大农村的环境特点是以聚落形态为显著特征,土地利用粗放,
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区域,自然环境占主体;村镇是人类发展和居住的重要区域,在欠发达地区,乡村人口仍是人口形态的重要构成。

为此,应当从改善村镇人口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始。

但目前村镇绿化的特点和现状是:
⑴思想认识上不足。

部分村镇干部和居民绿化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对村镇绿化不重视,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多数农民和部分乡、村干部认为,农村就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绿化可有可无。

⑵村镇绿化水平普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村镇绿化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

目前,广大农村绿化率低,整体绿化水平不高。

道路两旁主要以栽植行道树为主,绿化类型单一,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格局。

除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和居民庭院绿化以外,几乎没有其它绿化面积。

有人认为,村镇处于广阔的原野,到处郁郁葱葱,既有农作物,又有树木,没有必要再搞什么绿化.
⑶缺乏科学性,在绿化规划时,缺少专业技术,绿化的标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绿化规划缺少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能体现园林绿化的特色。

⑷缺乏管理。

在一些村镇领导层中,对村镇绿化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普遍认为搞绿化投资期太长,见效慢。

没有按照村镇的特点,进行总体规划,致使村镇绿化的整体水平低,质量差,与村镇其它建设不协调。

2、村镇绿化的总体趋势及模式
⑴村镇绿化的发展趋势
ⅰ、城乡绿化一体化趋势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在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的同时,城乡绿化一体化是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必要环节,是村镇绿化的一种趋势。

所谓城乡绿化一体化是指在着力抓好城区绿化的同时,大力向农村辐射,加大郊区、农村、小城镇的绿化力度。

通过道路绿化建设将城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村镇的绿化水平和面积,缩小城乡差别。

ⅱ、乡村景观化趋势
未来村镇绿化应与乡村景观规划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乡村建设的合理规划,走村镇绿化的景观化道路,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为人类未来最适宜的居住空间,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ⅲ、乡村园林化趋势
由于村镇自身的环境特点,使其朝着园林化方向发展。

农村有着广阔的土地、美丽的田野、稀落分散的农舍,但是随着农村各个产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些都在不断地改变或破坏乡村原有的景观格局。

因此,在村镇发展中,保持和发展乡村环境成为村镇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村镇绿化将沿着乡村园林化方向发展,对农村绿化进行合理规划,突出绿化的环境美、艺术美,与乡
村的景观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的旅游业结合起来。

⑵村镇绿化的发展模式
ⅰ、村镇绿化与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村镇绿化不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农民也不是只为了经济效益而绿化自己的家园。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今全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社会公害。

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村镇绿化进行整体性规划显得日益迫切。

生态绿化是绿化发展的一个主流,也是人们环境意识增强的体现。

在村镇绿化中,注意乔、灌、草三者的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的搭配,使其在绿化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做到层次有变化、色彩丰富、四季有绿。

还可充分利用村镇原有的自然景观(山、河、湖、林)为背景,创造出更为丰富的乡村园林景观。

此外,在村民庭院绿化中,提倡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园林绿化的新形式,是利用攀缘植物在建筑上攀附,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土地。

ⅱ、村镇绿化与发展农村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城市居民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驱车到离城市不远的乡村去体验农村恬静的生活,欣赏村庄的田园之美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时尚的休闲方式。

这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创造优美的乡村环境成为这一趋势的主题。

村镇绿化要与园林相结合,利用村镇原有的景观和资源,在园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创造出舒适优美的乡村园林环境。

村镇绿化
与生态旅游的相结合,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要,而且美化了农村环境,也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村镇绿化的几个方向性
村镇绿化建设应和当地的民风民俗结合起来,和农民增收有机
结合起来,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因地制宜
村镇绿化一定要根据本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合理选择适宜本地区的树木花卉。

配合各项景观打造,发展培植乡土树种,特有树种,并恰当的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

⑵错落有致
绿化在空间布局上要有层次,错落有致,不应只栽树木,或只种花草。

在绿化上要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视觉的美感。

在绿化上,做到因村制宜,体现特色,突出观赏性、艺术性,逐步形成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点、线、面相互衔接,高、中、低错落有致的绿化格局。

⑶内外结合
室外绿化固然重要,但室内绿化更是自然宜人,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消除疲劳,使人更接近自然。

⑷文化艺术
村镇绿化可按照不同的村镇特点,深入挖掘各自不同的村镇文化特点,把村镇绿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通过绿化把文化艺术
的感染、陶冶、净化等作用有机地溶于自然之中,花草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心态和情绪,起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⑸村镇绿化的经济效益问题。

把绿化同栽培经济作物结合起来,同科研结合起来,同苗木产业结合起来,多栽植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乡土树种。

既能凸现本地地域特色,而且可以反映出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又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村镇绿化发展道路。

⑹建立新机制。

结合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加快土地流转,为农村绿化腾出空间。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财政转移支付要向生态保护区倾斜。

加快研究落实本地财政补偿机制。

逐步探索农村绿化市场化路子,培育农村绿化的市场主体,实现多元化投入。

淡化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负担。

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绿化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绿化的积极性。

遵循规律,科学指导,科学管理,市场运作,注重管护、保护,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绿化成效。

四、结语。

村镇绿化建设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村镇的可持续发展,村镇的长远利益及居民的切身利益。

而且,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村镇绿化在城镇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农村城镇化进程提供了环境基础条件。

忽略了村镇绿化,城市绿化搞的再好,也不过是沙漠绿洲,难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局面,难以创造出人类美好的生存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