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
界大战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3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形成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局限在欧洲X围内进行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答案:A
2.1906年,俄国外交大臣伊兹伏尔斯基说,巩固和英国的关系对俄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大国的利益和俄国在欧亚大陆的关系是紧紧相连的。
这说明()
A.英俄为了各自的利益彼此勾心斗角
B.英俄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
C.英俄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勾结
D.英俄之间在欧亚大陆的矛盾消除
解析: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而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06年俄国向英国示好,这充分说明英俄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勾结。
答案:C
3.若为下面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导学号52630038)
A.马恩河
B.凡尔登
C.索姆河
D.萨拉热窝
,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紧X局势,可以直接排除A、B、C三项。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
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
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德国两线作战,基本战略是速战速决打败敌人,材料反映的情况无疑对德国是最不利的。
5.诺贝尔对于无烟炸药用于军事方面的设想是:如此大的杀伤力会使人们面对战争望而却步。
第一次世界大战表明()
A.科学家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
B.这一科技成果的应用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残酷
C.交战双方都有条件地使用无烟炸药
D.科技应用于军事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毫无节制地使用无烟烈性炸药,使战争更加残酷和危险。
6.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军队军事实力相对强大
B.“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解析:此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并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国难以承受战争长期的消耗,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
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7.“在持久的消耗战中,只有那些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希望夺取胜利……阵地战预定了战争的结局。
”这种观点表明()
A.消耗战和阵地战对同盟国集团十分不利
B.协约国集团在阵地战中屡屡获胜
C.1916年的大战态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集团的方向发展
D.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使德军损失重大
解析:首先明确题干的观点正确,然后分析实力占优势的是哪一军事集团,进而判断各题肢是否与观点相符合。
答案:A
美国的“中立”
8.右图是一幅刊登在当时英国《笨拙》杂志上的漫画。
图中,美国鹰嘴中衔着一根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威尔逊对它说:“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美国的“中立”政策() ①使美国远离战火,免受战争的破坏②有利于美国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
③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④有利于增加美国在战后世界的发言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②是美国实施“中立”政策的好处,并与③相矛盾;④说法错误,因为战后世界发言权往往掌握在战胜国手中。
答案:A
9.以下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征兵的歌曲《美国佬来了》的部分歌词:“我是勇士在歌
唱,乐战好斗,令敌国焦土一片,跋涉血海,誓要斩尽杀绝。
……我的影子将是你的死神……”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说法错误的是()
A.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居中调停,竭力维护世界和平
B.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战争双方出售军火物资,大发战争横财
C.随着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寻机参战,而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了美国参战的借口
D.从歌词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好战、残忍与争霸的欲念
10.美国参战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下列各项不是美国参战带来的有利因素的是()
A.先后派遣200万士兵开赴欧洲战场
B.参加索姆河战役
C.协助英国海军开展对德反潜艇战
D.增加对协约国的军火和物资供应
,美国没有参加。
11.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使俄国失去了大片国土
C.使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D.苏俄根据该条约制订了《和平法令》
,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整顿了国家经济和扩大了红军,为以后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
D 项把条约与《和平法令》的因果关系颠倒了。
12.1915年3月,英、法、俄签订了瓜分土耳其领土的第一个秘密协定;1915年4月的伦敦密约,以牺牲奥地利和土耳其的领土为代价,换取了意大利的参战。
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争霸性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列强签订密约
D.列强实行强权政治
,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体现,C、D两项是表面问题,A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1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
……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926年时间限制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
14.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导学号52630039)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1920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梁启超认为科学并非万能的,它一方面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科学技术成果成为战争的工具,人们开始对科学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故选C项。
15.以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有关英国妇女地位的两则材料:“女性还不明白一件事,先前离开家庭杂事进入工厂,如今被要求回到她们原来的锅碗瓢盆的世界中。
”“把选举权视为是战争中女性做出贡献的补偿,这是很简单的解释。
”据此分析,当时提高女性地位的呼声兴起的背景不包括()
A.工业革命带来女性工作能力的提升
B.战场上女兵做出的杰出贡献
C.女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社会劳动地位的提升
D.男女政治权利在当时的不平等
,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女性曾进入工厂进行生产,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女性在为选举权而努力,说明了当时在政治权利方面男女仍不平等,D项正确;而材料没反映出在战场上女兵曾做出过贡献,故答案为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摘编自《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1890年7月1日) 材料二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一切方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的大陆强国,并仅依英国的恩惠而得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陷在1866年前的政治卑微地位。
——引自本哈第著《我们的前途》(1911年4月) 材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某某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
……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
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引自《泰晤士报》(1917年7月14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8分)
(3)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6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英国与德国联合反对法国,材料三中则体现出英德矛盾加剧,英国反对德国。
第(2)问从材料二中“我们必须用一切方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等信息可知,德国不满足于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而要成为世界强国。
原因应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军事等实力增强方面分析。
第(3)问政策的实质应从英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自身利益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1)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
(2)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
因为随着德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对外扩X的野心也急剧增强。
(3)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自己的劲敌德国,以维护其殖民霸主地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X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某某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
900万人 2 000万人 3 400多亿美元
材料三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会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将漫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1)材料一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10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0分)
(1)问分析材料即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原因要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科技成果的运用等方面回答。
第(2)问分析图表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特点: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
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X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2)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西欧国家经济相对衰落;德奥分崩离析,诞生了一系列民族国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打击了欧洲的殖民统治;在精神领域,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资产阶级的某某、自由、平等观念产生了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