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头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旨头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专指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

我们在现代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无论何朝何代,都是由传旨太监手展圣旨,高声诵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其实,这是一句台词是大错特错的。

不但年代有误,而且连断句都断错了!也许是观众们都认可了,也就约定俗成了。

实际上这句话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所专有,断句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造了南京紫禁城,其中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叫“奉天殿”。

朱元璋为了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
的旨意,以证明自己称帝的“合法性”,便自称是“奉天承运皇帝”。

朱元璋曾写过《御制纪梦》一文,讲述自己梦游天宫,见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饰和法剑,这就为其“奉天承运”找到了所谓的“事实根据”。

而且他还将自己心爱的手把件儿(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的字样。

所以朱元璋颁发的所有诏书前面,都要加上“奉天承运皇帝”六字。

从此大明一朝所有皇帝谕旨,皆沿用此行文规制。

因此,圣旨上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字样是在明代才出现的,明代以前是没有这几个字的。

故,念起来也绝不应该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清朝几乎全面继承明制,圣旨自然也沿用了明代的形制。

这是因为大清朝的发祥地盛京(沈阳)也有个奉天府,于是清朝的皇帝也认为他们的称帝也是天命所系。

由此可知,明代以前的圣谕中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