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狱中书简(节选)导学案 北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狱中书简(节选)》
一、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把握描述的顺序。
.把握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把握描述的顺序。
2.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涵的情感。
涵的情感。
3.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
【课文学习】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写的这封信的内容,说实在的,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写的这封信的内容,说实在的,这是一封很特别很特别的信。
你们第一次阅读时感觉是什么?学生交流。
的信。
你们第一次阅读时感觉是什么?学生交流。
老师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体第一次看这封信的时候,一点也不相信作者是个囚犯是在狱中写的信。
个囚犯,会:第一次看这封信的时候,一点也不相信作者是个囚犯,是在狱中写的信。
二、课文整体研讨:课文整体研讨:原因又是什么?
(一)小组讨论:你们认为这封信特别在哪里呢?原因又是什么小组讨论:你们认为这封信特别在哪里呢原因又是什么
(学生交流。
老师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体会:第一次看这封信的时候,一点也不相信作者是个囚犯,是在狱中写的信。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特别之处。
学生谈发现,谈体会。
教师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狱中花园的环境描写、拯救蝴蝶行动和情感、飘飞的白杨花絮和雷雨之后难忘的景色
三、具体学习:
(一)狱中花园的环境描写:狱中花园的环境描写:
1.文中哪个地方?请学生找出来。
.文中哪个地方?请学生找出来。
明确:从文章开头至“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很容易想起这种情调来”
2.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地方写的信,作者这样认为吗?.作者是什么样的地方写的信,作者这样认为吗?写的信明确:明确:是监狱,但是在作者看来是:花园。
3.作者围绕花园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围绕花园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花园里面有:绿森森的灌木丛;黄醋栗树;女贞;枫树;小栗树;白杨;还有木管风琴声;树木的飒飒声;小鸟的合唱声;杜鹃的啼声;
景物的特点: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来写景,写得有形、有声、有色;突出了景物的生机勃勃、美丽可爱。
4.作者的感受如何?从文章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心理感受的词语。
词语:花园、丁香般芬芳、亭亭玉立、肃穆而慈祥、非常愉快、多美、多么幸福、沉醉等。
作者的感受:愉快、幸福、沉醉。
从中突出了女革命者细腻的情感和热爱生活的情怀。
5.学生自读第一段:从文章开头至“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很容易想起这种情调来” 。
读完课文后,请仔细细心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借物抒情的写法与用意的写法
与用意。
卢森堡的情语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她的情感相当独特。
在一般人笔下,卢森堡的情语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失去自由,免不了产生沮丧、愤懑,把这样的情感投射到周围的树木花草上去,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是在卢森堡的笔下,周围的植物,不但没有一点沮丧感,更反倒生气勃勃,充满了生命的安详感: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我在哪儿给你写这封信吗?在花园里!我把一张小桌子搬到外边来,很隐蔽地坐在绿森森的灌木中。
我的右边是丁香般芬芳的黄醋栗左边是一簇矮矮的女贞,在我顶上,树,一棵尖叶的枫树和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栗树彼此交搭着它们宽大的绿油油的手掌,在我前面是一棵枝叶扶疏的肃穆而慈祥的白杨,它徐缓地摆动着它那白色的叶子,沙沙作响。
这哪里像在坐监牢?沉溺于监牢的严峻感,就不可能对大自然有这样专注,这样珍惜。
这说明在她内心深处,并不把坐监狱当作什么了不得的事,样珍惜。
这说明在她内心深处,并不把坐监狱当作什么了不得的事,她相当安详地专注着上下左右的花草树木,一切都很美,有诗意。
她所凭借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华彩,而且还直接写到她的感觉:淡淡的叶影和一圈圈闪闪的阳光在我正写字的信笺上舞动,从雨水润湿的树叶上时而有水珠滴在我的脸上和手上。
(二)拯救蝴蝶行动和情感:
1.文中哪个地方?学生找出来。
明确:文中第一段从“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发现一只大孔蝴蝶”到第一段结束。
2.我”是怎么救助的?你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吗?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从发现它奄奄一息到焦急地战栗小心翼翼地放在手里到拿盛开的鲜花喂食到与它说话等,这些无不体现女革命者对生命的珍惜和细心的呵护
3.学生自读课文从“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发现一只大孔蝴蝶”到第一段结束。
(三)飘飞的白杨花絮:飘飞的白杨花絮:
1.作者抓住什么特征来描写他所见的景象?
明确:作者抓住奇妙和神奇的特征来描写,例如:到处飞舞、飞满、铺满和散播、传播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杨花漫天飞舞神奇景象,
2.在墙缝里,石缝间,到处都有它的幼芽在抽芽。
字里行间有什么含义?.在墙缝里,石缝间,到处都有它的幼芽在抽芽。
字里行间有什么含义?“ ”
明确:作者赞叹自然界生物的顽强的生命力和传宗接代的神奇力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念。
3.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
(四)雷雨之后难忘的景色: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作者描写灰云、雨点、闪电、雷声还有夜莺等景物
2.在描写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和象征。
“像一道灿烂的银光
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 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 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前者为拟人;在于表现人的感觉,表现革命者蔑视黑暗的高贵精神、压倒黑暗的自豪气概、自由必胜的坚定信念。
后者为比喻和通感;在昏暗背景下,转化为视觉,对比更鲜明,更表现出清脆亮丽的莺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气概的灿烂夺目。
(见练习三第 2 小题及第 1 小题解答。
)
4.景象的气氛如何?给人阴郁的感觉?联系全文四处的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文中有四处写到阴郁气氛,但全文并未给人阴郁之感。
一是随后很快被愉快基调淹没。
二是正由此反衬、突出了生命激情、鲜活亮丽的生命力对这阴郁的战胜、压倒;特别是最后一段,荡漾着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壮丽的情感,是理想的光华,是全文的高潮。
(详见练习三第 1 小题解答,参见第 2 小题解答。
)
5.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鸟的叫声和鸟的形象?从文章中找出来,体会它的表达意义。
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抒情的最起码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感情去同化景物。
课文前面已经写到四次鸟的叫声或鸟的形象,第一次是不知名的“小鸟” 第二次是“杜鹃” 第三次是“小鸫鸟” ,第四次是“燕子” 。
这里描写的是燕子穿飞的形象和夜莺在闪电和雷声中的叫声,突出他们与环境的关系,进而揭示燕子和夜莺和环境的象征意义。
使其成为一个革命者面对恶劣的环境英勇无畏坚强不屈仍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样的象征意义。
6.学生自读文章最后一段。
要求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和象征意义。
三、小结作者这样一个革命者虽然身陷囹圄,却不悲观失望,以其细致的观察、作者这样一个革命者虽然身陷囹圄,却不悲观失望,以其细致的观察、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女性的爱去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生命的可贵,语言、细腻的情感,以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女性的爱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并寄托了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并寄托了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些无不是革命乐观主义的体现。
四、课堂展示:当堂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三背诵和仿照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