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
1、栽培历史悠久,源远极其流长:我国的食用菌人工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之间,其历史之悠久、源远之流长足以堪称世界领先。
但真正大规模商品化生产,还是开端于改革开发推行伊始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2、品种种类繁多,生产规模庞大: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不过短短的三四十年间,我国的食用菌人工栽培事业已经获得了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至今为止,已成功开发了香菇、蘑菇、草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银耳、茶树菇、秀珍菇、杏鲍菇、白灵菇、海鲜菇、蟹味菇、白玉菇、灵芝、猴头菇、滑子菇、鸡腿菇、榆黄菇等数十个食、药用菌菇品种,年总产量据相关部门统计,早已突破1000万吨大关,占据全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年总产值也接近1000亿大关,据称已排行在农业大类粮、牧、渔、油、棉、菜后的第七位,从业人员更是多达2000多万,规模之庞大确属世界之最。
3、技术参差不齐,行业效益低下:由于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至今,还仍然停留在以分散、零星、简陋、落后的农户常规传统栽培模式为主导的阶段,先进的技术没能得到很好的普及和推广,虽然近年全国各地有众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纷纷上马,但也大都处于低水平的模仿复制状态,真正掌握现代工厂化生产核心技术的还并不多见。
加之整个行业从业人数庞大、产品太过分散而市场统筹协调机制又十分欠缺,致使整个行业效益并不是那么显现。
虽然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世界食用菌大国,但离世界食用菌强国却还相距甚远。
4、工厂异军突起,发展任重道远: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沿海发达城市上海、深圳等地先后有投资者试水金针菇等木腐菌类的工厂化栽培获得成功,并被风传赚得盆满钵满以来,工厂化生产企业的建设,可谓如火如荼、风起云涌,以雨后春笋般涌现之势在全国各地星火燎原。
特别是近年随着国力日盛,国家宏观上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更是对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本来就已经失控的发展态势愈发预罢而不可能了。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我国独特的科研体制使然,众多所谓食用菌专家学者,整日沉迷于一些华而不实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乐此不疲,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技术却鲜有问津。
而活跃于生产一线的众多技术管理人员,往往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支撑,只能停留或满足于简单的低水平技术模仿和复制的状态,行业整体技术难有较大提升和突破。
能够用于指导实践生产的成熟技术体系迟迟难以建立,就使得紧紧制约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健康稳步发展的瓶颈无法得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