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歌剧院如此宏伟壮观,老师也忍不住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引读第5小节。
(3)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这么宏伟壮观的歌剧院一定会举办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第三小节
(1)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第二个原因是?
你知道装饰什么意思吗?(装扮)是的,维也纳用音乐装扮着自己。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了。
(2)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
在这儿到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
(抓“许多著名的”、“都在”、“大部分”理解)
(4)教师总结:是啊,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5)拓展延伸: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师:现在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引读第一句)
(1)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国家歌剧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出示图片)
(2)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A、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出示图片)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课文是如何介绍“音乐之都”的?
以研学为明线: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反复诵读,体会课文语言地简洁、明快、优美;学习作者紧扣音乐之都选取个性化素材,从不同方面介绍维也纳这座城市的写作方法。
以发展为隐线: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清新的文字,想象维也纳当地如画风景,进而体会作者对音乐之都的向往和热爱。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在语言运用方面地匠心所在,以朗读地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课文地同时,让学生感悟由总到分、由外到里的写作方法。
以研学为明线:
以发展为隐线: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二、精读品悟
三、写法体悟(根据课型,自由选择、取舍此环节)
四、积累运用
五、拓展延伸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3)还有谁要补充的?
为了……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出示图片)
就连王宫花园……也用鲜花……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是啊,维也纳用音乐装饰着自己,一起来把第二小节读好。
过渡: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课文还从哪个方面来叙述?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
学习第四小节(女生读)
(1)你从哪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二、精读品悟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回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这小节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引导理解,生简介音乐家。(出示图片)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梳理出了四个问题,还记得哪四个问题吗?
2.出示四个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5)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过渡:是啊,在维也纳小到普通人民大到政府,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血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维也纳人民的一种习惯。我们一起拿起书读这一小节,把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迫切需要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是心脏的中心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读文,认识维也纳,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难点:1.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2. 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基于“三线”的课前思考
以问题为主线:
《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散文,用优美地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地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地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地赞美与向往。在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地基础上,引导思考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人们在漫步时……(两句)
(2)从这两句话中这里体会到了……(音乐与自然、人类巧妙地连在了一起。)齐读。
维也纳的许多家庭……
(3)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维也纳人民沉浸在音乐中的画面)(出示图片)
说话练习: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合家欢乐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过渡:而维也纳人民呢?
(4)还有吗?
更有趣的是,政府会议……成了一种习惯。
基于核心素养的
“三线五步”课堂教学设计定案
五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袁志锋时间2017年4月5日
教学内容:
16.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认识维也纳,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3.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三、拓展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地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请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基于核心素养的
“三线五步”课堂教学设计定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基于“三线”的课前思考
以问题为主线:
(3)交流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这么宏伟壮观的歌剧院一定会举办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第三小节
(1)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第二个原因是?
你知道装饰什么意思吗?(装扮)是的,维也纳用音乐装扮着自己。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了。
(2)你从哪儿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
在这儿到处……铜像或大理石像。(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
(抓“许多著名的”、“都在”、“大部分”理解)
(4)教师总结:是啊,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被比作摇篮。
(5)拓展延伸:少年宫是____的摇篮。
___是____的摇篮。
(6)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师:现在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引读第一句)
(1)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国家歌剧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出示图片)
(2)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A、交流:“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出示相应图片欣赏)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出示图片)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课文是如何介绍“音乐之都”的?
以研学为明线: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反复诵读,体会课文语言地简洁、明快、优美;学习作者紧扣音乐之都选取个性化素材,从不同方面介绍维也纳这座城市的写作方法。
以发展为隐线: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清新的文字,想象维也纳当地如画风景,进而体会作者对音乐之都的向往和热爱。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在语言运用方面地匠心所在,以朗读地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课文地同时,让学生感悟由总到分、由外到里的写作方法。
以研学为明线:
以发展为隐线: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二、精读品悟
三、写法体悟(根据课型,自由选择、取舍此环节)
四、积累运用
五、拓展延伸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3)还有谁要补充的?
为了……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出示图片)
就连王宫花园……也用鲜花……作为装饰。(出示图片)
是啊,维也纳用音乐装饰着自己,一起来把第二小节读好。
过渡: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课文还从哪个方面来叙述?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
学习第四小节(女生读)
(1)你从哪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二、精读品悟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回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这小节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这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摇篮”?
B、“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摇篮?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引导理解,生简介音乐家。(出示图片)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梳理出了四个问题,还记得哪四个问题吗?
2.出示四个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5)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过渡:是啊,在维也纳小到普通人民大到政府,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血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了维也纳人民的一种习惯。我们一起拿起书读这一小节,把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迫切需要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是心脏的中心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读文,认识维也纳,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难点:1.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2. 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基于“三线”的课前思考
以问题为主线:
《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散文,用优美地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地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地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地赞美与向往。在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地基础上,引导思考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人们在漫步时……(两句)
(2)从这两句话中这里体会到了……(音乐与自然、人类巧妙地连在了一起。)齐读。
维也纳的许多家庭……
(3)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维也纳人民沉浸在音乐中的画面)(出示图片)
说话练习: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合家欢乐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过渡:而维也纳人民呢?
(4)还有吗?
更有趣的是,政府会议……成了一种习惯。
基于核心素养的
“三线五步”课堂教学设计定案
五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袁志锋时间2017年4月5日
教学内容:
16.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认识维也纳,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3.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三、拓展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地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请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基于核心素养的
“三线五步”课堂教学设计定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基于“三线”的课前思考
以问题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