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绪论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分离有时是自发过程、混合有 时也不能自发进行。
总自由能决定体系是趋向分离、 还是趋向混合。
G总=势能项+熵项 =µi+RT lnai
均相体系中只第27存页/共5在2页 浓度差 自发混合
分离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
静电相互作用(离子键或带电荷的分子) 范德华力(永久偶极作用、诱导偶极作用、
色散力) 氢键 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形成配合物) 疏水相互作用
第28页/共52页
§1.4 分离方法的分类
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 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
能量或分离剂
原料(混合物)
分离装置
目标产物 残余物
分离过程示意图
第29页/共52页
通常用于分离的物质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力学性质、电磁 密度、摩擦、表面张力、熔点、
纯化的操作过程可以是同一分离方法反复 使用,也可以是多种分离方法反复使用。
第11页/共52页
纯度(purity)
是用来表示纯化产物主组分含量高低或所 含杂质多少的一个概念。
纯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纯度越高,则 纯化操作的成本越高。物质的用途不同, 对纯度的要求也不同。
第12页/共52页
富集、浓缩和纯化的区分
浓缩过程也是一个分离过程,是溶剂与溶 质的相互分离,不同溶质并不相互分离, 它们在溶液中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不变。
富集涉及目标溶质与其他溶质的分离。富 集往往伴随着浓缩,因为以富集为目的的 浓缩往往使溶液体积减少。
第10页/共52页
纯化(purification)
纯化是通过分离操作使目标产物纯度提高 的过程,是进一步从目标产物中除去杂质 的过程。
获得有用物质;实验室是为了后续分析。 (3)分离规模差异很大:结构鉴定微克级、
工业生产上吨计的大规模分离纯化。 (4)分离技术形形色色:色谱技术为核心 (5)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化工、医药、食品、
环境等,是推动其他学科发展的动力 第16页/共52页
分离科学的主要内容
(1)研究分离过程的共同规律,主要包括用 热力学原理讨论分离体系的功、能量和热 的转换关系,以及物质输运的方向和限度; 用动力学原理研究各种分离过程的速度与 效率;研究分离体系的化学平衡、相平衡 和分配平衡。(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中的相对含量 (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
方法
富集 浓缩 纯化
被分离组分的摩尔分数 < 0.1
0.1~0.9 &分离方法
常用到得分离方法:盐析、萃取分离法 (包括溶剂萃取、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 溶剂微萃取等)、膜分离方法(包括渗析、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膜 萃取、膜吸收、渗透汽化、膜蒸馏等)、 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层析、尺寸排阻层析、 疏水层析、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IMAC、 亲和层析等)、沉第淀14页/分共52页离法、浮选分离法 等。
(2)研究基于不同分离原理的分离方法、分 离设备及其应用
第17页/共52页
分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分离因子尽可能的高;(回收率高) (2)消耗的分离材料、设备和能源费用尽可
能少; (3)分离操作简单、速度快; (4)分离纯度尽可能的高。
第18页/共52页
§1.2 分离科学的重要性
(1)认识物质世界的必经之路:获得纯物质、 鉴定结构、了解物理、化学性质
分离的目的
(1)分析前样品处理:检测灵敏度、仪器的 需要
(2)结构鉴定:红外、核磁、质谱 (3)获取有用物质:天然产物提取分离 (4)除去有害物质:如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
(选择性吸附或沉淀分离法)
第15页/共52页
分离技术特点
(1)分离对象种类繁多:合成、天然 (2)分离的目的各不相同:一般工业上为了
乙醚相; 亲溶剂势能远大于浓度差化学势。
第25页/共52页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宏观上看到的分离过程有时是自 发的过程,混合有时也不能自发 进行。如何判断一个混合或分离 过程能否自发进行,要看整个过 程(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总 自由能决定体系是趋向混合,还 是趋向分离。如果体系的总自由 能降低,则混第合26页或/共52页分离可自发进 行。
通过两相界面的平衡关系使均相混合物得以分离。如液 -液萃取(达到平衡时的分配系数不同);结晶(固-液 平衡);蒸馏(液-气平衡) (2)速度差分离过程 利用外加能量,强化特殊梯度场(重力梯度、压力梯度、 温度梯度、浓度梯度、电位梯度等)。如高速或超速离 心强化离心力场,使用过滤材料强化不同物质移动的速 度差。电泳强化离子移动速度差等。一般用于非均相混 合物的分离。 (3)反应分离过程 利用外加能量或化学试剂,使发生化学反应或化学反 应被促进,达到分离目的方法。 例分如离:;烟污道水气中脱有硫机工物艺被中微,生将物SO分3与解石为灰CO水2作和用水生而成分石离膏。
Journal
† Nature. † J. Memb. Sci. † Ind. Eng. Chem. Res. †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ep. Puri. Methods † Biotechnol. Bioeng. † CHEMTECH
(2)各种分析技术的前提:去除干扰、提高 检测限(浓缩、富集)
(3)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天然产物提取与 分离、环境科学、有机化学、食品科学等
(4)获取有用物质的手段:纯净水、精盐、 天然色素
第19页/共52页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实例一:把食糖放入盛水的杯中,糖溶解后形成均一 的糖水溶液,这是一个混合过程。当要从溶液中把糖 取出时,需要对体系做功,如加热蒸发溶剂(水), 这是一个分离过程。 糖和水的混合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而从溶液中取出 糖的过程则不能自发进行。因为: 糖和水的混合熵是增加的过程;从溶液中取出糖的过程 是减小的过程。
第5页/共52页
§1.1 分离科学及其研究内容
分离科学是研究分离、富集和纯 化物质的一门学科。从本质上讲, 它是研究被分离组分在空间移动 和再分布的宏观和微观变化规律 的一门学科。
分离过程中伴随着分离与混合(或 定向移动与扩散)、浓集与稀释及 某些情况下分子构象的变化与其 自然形态以及第可6页/逆共52页或不可逆的过 程。
第3页/共52页
杂志
化学工程; 化工学报; 膜科学与技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第4页/共52页
第一章 绪 论
§1.1 分离科学及其研究内容 §1.2 分离科学的重要性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1.4 分离方法的分类 §1.5 分离富集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6 分离富集方法 §1.7 分离方法的评价 §1.8 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 §1.9 分离富集技术的发展趋势
F e 3 + 、Ti4+ 6 mol/L的 HCl
乙醚
抽掉隔板
3+
乙醚,Fe
Ti4+ 6 mol/L的 HCl
非均相体系中Fe3+和Ti4+的混合实验
第22页/共52页
Ti3+的亲水势能大于浓 度差产生的化学势(
熵效应)
均相体系中Fe3+和Ti4+的混合实验
用隔板将容器分为左右两部分后,均相体系中Fe3+和 Ti4+的混合是浓度差的贡献。浓度差的贡献属于熵的贡 献,熵增加的趋势驱使Fe3+和Ti4+在整个体系中有有序 向无序变化,最后在整个空间内浓度达到一致。抽掉隔 板后Fe3+和Ti4+将自发混合均匀,这是因为: 体系中除浓度(活度)差外不存在其他势场。 浓度差对化学势的贡献属熵的贡献,熵增势能驱使Fe3+和 Ti4+在整个体系范围内从有序向无序变化。
富集是指在分离过程中使目标化合物在某 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加。
富集是分离的目的之一。富集需要借助分 离的手段,富集与分离往往是同时实现。
富集涉及目标溶质与其他溶质的分离。
第9页/共52页
浓缩(concentration)
浓缩指将溶液中的一部分溶剂蒸发掉,使 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溶质的浓度都同等程度 的提高的过程。
第23页/共52页
非均相体系中Fe3+和Ti4+的混合实验
乙醚与水不互溶而形成两相平衡后, Ti4+留在下 面的水相,而Fe3+进入上面的乙醚相中。在非均 相体系中,除了浓度差外,还有其它势能的作用。 结果:乙醚和水为互不相溶的两相。
Fe3+与乙醚生成离子缔合物:
C2H5O C2H5 + H+ (C2H5)2OH+ Fe3+ + 4 Cl FeCl4 (C2H5)2OH+ + FeCl4 [(C2H5)2OH]+[FeCl4]
(2)化学分离法:按被分离组分化学性质差 异,通过适当的化学过程使其分离。如沉
淀分离、溶剂萃取、色谱分离、选择性溶 解;
(3)物理化学分离法:按被分离组分的物理
化学性质差异进行分离。如电泳、区带熔
融、膜分离。
第31页/共52页
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
(1)平衡分离过程 利用外加能量或分离剂使混合物体系形成两相界面,
物体系中分离出来。例如,石油炼制过程中将轻油和重油等一类物质 进行分离就属于族分离。 单一物质的分离是将某种物质以纯物质的形式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比如从乳酸发酵液中获得纯度较高的乳酸lactic acid,以及生物制药中 从混合物中获得特定的目标物等都属于这一类。
第8页/共52页
富集(enrichment)
分离
分离(separation)是利用混合物 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 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 区域或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 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实际上, 分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们不 可能将一种物第质7页/共从52页混合物中100% 地分离出来。
分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组分离;另一种是单一物质的分离。 组分离有时也称为族分离,它是将性质相近的一类组分从复杂的混合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绪论
会计学
1
内容简介
第七章 制备色谱技术 第八章 膜分离 第九章 电化学分离法 第十章 其他分离技术 第十一章 分析鉴定方法与分离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1页/共52页
参考文献
1 丁玉明,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3.6
2 石影、訾言勤,定量化学分离方法,中国矿 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混合过程是一个熵增加的过程, 它是一个自发过程, 而它的逆过程—— 分离过程, 则不 能自发地进行, 需要某种专门的过程和设备, 否则不可 能实现。
第20页/共52页
实例二:己烷和水的混合实验。
将己烷和水放在一个烧杯里,它 们不能自发混合形成均匀溶液; 当剧烈搅拌(做功)时,则相互 分散,短时间内形成均匀溶液, 一旦放置(停止搅拌)则形成互 不相溶的两相。在这个实例中, 我们看到混合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而(做功使之混合后的)分离过 程可以自发完成。
3 耿信笃,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导引,西北大学 出版社,1990.6
4 陈欢林,新型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7
5 高庆宇,尹文萱,周同龄,耿汝波等,物质 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与实验,中国矿业大学出 版社,2004.3
6 刘镓祺、姜忠义、王春艳,分离过程与技术,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2
第2页/共52页
性质、输送性质、沸点、临界点、溶解度、蒸汽压、
热力学性质
分配系数、吸附、电导率、扩散
系数
热力学性质、反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吸附平衡常
应速率
数、解离常数、反应速率常数、
电离电势
生物学性质
生物亲和力、生物吸附平衡、生 物学反应速率常数
第30页/共52页
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
(1)物理分离法:利用物理性质,采用适当 的物理手段进行分离,如离心、蒸馏;
这个实例同样第也21页伴/共52页随熵效应是指 混合,为什么不能自发混合?
实例三:Fe3+和Ti4+的混合实验
Fe3+ 6 mol/L的 HCl
Ti4+
混合均匀
6 mol/L的 HCl
抽掉隔板
Fe3+、 Ti4+
6 mol/L的 HCl
Fe离子的亲溶剂势 能大于浓度差产生
的化学势
均相体系中Fe3+和Ti4+的混合实验
对于Ti4+而言,主要亲水作用
第24页/共52页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Ti4+留在水相的原因: Ti4+的亲水作用势能驱使Ti4+留在水相; Ti4+的浓度差产生的化学势驱使Ti4+均匀分布在整个空间; Ti4+的亲水作用势能远大于浓度差化学势。 Fe3+进入乙醚相的原因: Fe3+的浓度差产生的化学势驱使Fe3+均匀分布在整个空间; [(C2H5)2OH]+[FeCl4]的亲溶剂(疏水)势能驱使Fe3+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