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4期
(下转第77页)
廊坊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分析
李 莉,付惠萱
(廊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通过对廊坊市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廊坊市古树名木资源的地域分布情况,种类组成与树种来源、年龄结构、生长情况及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廊坊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保护0 引言
廊坊市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

全市有林地面积约为 195 333.33 hm 2,森林覆盖率达30.52%。

已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行列,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目前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1 调查内容
古树一般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按照《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根据年龄鉴定结果确定古树等级,树龄达500年以上的树木定位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的树木定位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的树木定位三级古树。

成片生长的古树群应按照古树群调查方法调查。

名木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名木是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活文物”的美称,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2 调查措施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结合廊坊市实际,按照《河北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技术细则(试行)》,以县(市、区)为单位,逐村、逐单位、逐株进行现场调查实测、填卡。

对普查古树建立较为完整的古树名木档案。

3 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结果3.1 地域分布情况
廊坊市古树名木主要分布于村旁、宅旁、水旁和清真寺等古迹中,未在市(县)城区发现古树名木。

3.2 种属分布情况
全市调查古树名木共计758株,其中古树单株103株(一级保护27株、二级保护25株、三级保护51株);古树群5个,分别是梨树群(4个)、枣树群(1个)。

共有11科14属15种,主要树种包括国槐、银杏、侧柏、楸树、杨树、旱柳、榆树、白皮松等,其中槐树占单株古树总数的67%,柏树占单株古树总数的12%。

通过调查发现,廊坊市单株古树以国槐为主,主要原因是其对本地生长环境有较强适应性,为人们乐于种植的树种。

3.3 树龄结构状况
此次共计调查单株古树103株,按树龄统计,树龄200年以下的有23株,占调查总数的23.3%;树龄200~299年的有11株,占调查总数的10.7%;树龄300~399年的有18株,占调查总数的17.5%;树龄400~499年的有21株,占调查总数的20.4%;树龄在500~999年以上的有26株,占调查总数的25.2%;树龄在1 000年以上的有3株,占调查总数的3.9%。

按保护级别统计,一级保护的有27株,占调查总数的26.2%;二级保护的有25株,占调查总数的24.3%;三级保护的有51株,占调查总数的49.5%。

全市古树名木中树龄最长的是三河市新集镇大掠马村的古银杏树,树龄约有1 300年;文安县苏桥镇下武各庄村的古槐树,树
龄约有1 200年;大城县南赵扶镇张庄村的两棵古槐树,树龄约有1 000年;固安县北赵各庄村的古柏树,树龄约1 000年。

3.4 生长情况
廊坊市调查的103株单株古树名木多生长于村庄内,树高在20 m 以上的14株,胸(地)围在200 cm以下的47株,200~399 cm的44株,400 cm以上的12株。

生长势情况:生长正常的98株,占调查总数的95.1%;衰弱的3株,占调查总数的3%;濒危的2株,占调查总数的1.9%。

3.5 古树群情况
通过此次调查,共发现古树群5个,其中四个梨树群,最大单群共有古树480株,平均树龄在230年以上;一个枣树群,共有古树221株,平均树龄在300年以上。

古树群均为果树,有专人负责管护,生长势良好,产量稳定,果品质量佳。

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
4.1.1 廊坊市古树名木的生存状况。

廊坊市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大体可分四类:一是良好型。

即树干完整,枝叶繁茂,树冠完好,无或少病虫害;二是正常型。

即树干局部有空洞,枝叶较稀,有少量枯梢,但树冠尚完整,病虫害较轻;三是衰弱型。

即树干大量空腐,枝叶稀疏,树冠缺损,病虫害严重;四是濒危型。

仅存残干残枝,枝叶零落,几乎无新梢生长,病虫害严重。

4.1.2 廊坊市古树名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自然因素。

古树名木树龄较大,生理机能逐步衰退,古树周围多有新载树木,生命力旺盛,与古树名木抢夺土壤营养,严重时能让部分古树名木叶片变黄、脱落,加速了古树名木的衰老进程,不利于其保护。

且大多古树树干较高,有不同程度的枝干中空、腐朽或有树洞、干皮开裂、树势倾斜等现象,极易受到大风、雷电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二是病虫侵害。

古树名木虽能经历漫长岁月,但已趋向衰老,生长势较弱,病虫害比较容易侵入。

由于部分枝干枯死,及易受蛀干害虫侵害,影响树木的生长,甚至导致树木的死亡。

三是土壤板结。

古树名木大多生长在村庄周围,人为活动频繁,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道路大多水泥浇筑,造成树下地面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机械阻力增加,不利于树木根系的伸展,使树木经不起旱涝和气温的变化,同时根部吸水、吸肥能力减弱,长势越来越差。

四是人为破坏受利益驱使,盗挖、滥挖现象仍有发生。

群众保护意识不强,滥砍滥伐、树下放牧、人为火灾等现象仍然存在。

4.1.3 廊坊市古树名木保护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古树名木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保护意识比较淡薄。

古树周围存在大量违建或砖瓦石块、枝柴等杂物,甚至有些古树生长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恶劣环境当中,严重影响或威胁古树的生长。

二是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粗放,措施不力。

大多数古树名木的管理仅限于挂牌,缺少专人管护,没有设立护栏,少数遭遇人为剥皮损坏。

三是古树管理的资金投入不到位。

古树名木的管理没有专项资金的支持,无法保证各项管护措施顺利实施。

四是古树历史记载不详。

由于年代久远和人员流动,许多古树无法调查到详尽的历史来源。

4.2 建议
4.2.1 普查建档,隔离保护。

通过此次普查,摸清了廊坊市境内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4期
确保公共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城镇园林绿化要坚持多用光、少用水,多栽树、少种草,优选适合本地耐旱型树木,优先使用雨水、中水等非常规水,绿地全部采用喷灌、滴灌、小管出流等节水灌溉方式。

积极开展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工作,加快节水器具换装,改造和淘汰公共建筑及居民生活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器具,机关、学校、宾馆、饭店等场所要强制性、无条件推广应用高效节水器具,尤其在公共卫生间、洗手间要换装感应式节水器具,发挥节水的窗口示范作用。

3.4 加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
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严格执行河井灌区、景电二期古浪灌区水资源使用权配置方案,确保全年水资源使用量控制在2.529亿m3以内,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0.56亿m3以内,不突破市上下达的控制指标。

严格落实“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坚持依法治水管水,严厉打击违规取水、超量用水、破坏水资源、危害水生态、影响水安全等水事违法行为。

3.5 强化宣传营造节水氛围
新闻媒体要主动挖掘各行业节水典型,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对浪费水的行为进行曝光。

组织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普及节水知识。

加大公共场所节水宣传,做到有水龙头就有节水标志。

充分利用公交站电子屏、出租车顶及车站、商场、广场等公共区域大型商业电子屏,播放节水公益广告、节水小常识、节水标语等,形成铺天盖地、无处不在的宣传氛围。

通过选树校园“节水大使”、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使节水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3.6 加强监督强化节水考核
要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公众参与机制,保证公众广泛参与各项节水工作的监督。

要将节水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县直相关部门政绩考核体系,加强平时督导检查与年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通过严查实考推动工作落实。

要建立责任追究、工作约谈等制度,以严格的约束机制倒逼责任落实。

参考文献
[1] 王平.古浪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农业,
2013,(19):86-87.
[2] 陈志全.古浪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与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
息,2009,(20):23-24.
古树名木数量和种类,组织专人对古树名木逐株挂牌、统一编号、录入档案、保存备查。

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确定古树名木的养管责任单位或个人,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巡查。

对已出现树体倾斜、枝条下垂等情况的古树进行加固支撑,在古树名木的周围设置护栏以保护树体。

同时,对高大的树体顶部安装避雷针以避免树体遭受雷击。

4.2.2 清洁树体、处理树洞。

通过喷水清洗树体表面,清除树体表面的灰尘和杂物,提高观赏效果和促进古树名木生长发育。

对已出现树洞的古树名木,需要对树洞及时清理、封闭、填充,防止树洞继续扩大,影响树体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及贮存。

4.2.3 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

古树名木一般处于衰老期,树体生长缓慢,树冠残缺不全。

在保护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古树名木树体进行适当修建,剪去树冠中的病虫枝、枯死枝、伤残枝,必要时也可适当回缩较大枝条,已调整古树名木的树形,促进古树名木正常生长发育,同时避免古树名木树体枝条脱落造成公共危害。

4.2.4 环境管理和复壮。

有效改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清理砖块瓦砾、拆除违章建筑、治理水系,给古树名木以健康的生长环境。

对生长衰弱的古树名木,经科学分析判断,找出影响和制约古树名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土肥水管理达到复壮古树名木的目的,如:施腐叶土、埋条促根、土壤翻晒、修筑复壮沟、深挖改土、光照管理......
古树名木历经岁月沧桑,存活至今,弥足珍贵,全社会都应来关心、重视、保护古树名木。

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保护措施,列支专项管护经费,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使各项养护管理措施能够顺利实施。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新媒体、宣传单等多种途径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宋韦韦.试论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J].科学与财富,
2015,(8):185.
(上接第74页)
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制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7]。

3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社会发展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得到了显著发展,但是草原地区的草原生态退化问题仍然十分显著。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草原大国,如果人们仍然无法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关注,必然会严重影响我国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在此种背景下推进草原生态恢复工作的开展也是当前政府工作中最需要关注的基础性问题。

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保证相关工作部门和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草原生态恢复程度的显著提升,最终为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英丁文毛.青海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5):43.
[2] 韩燕.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
家科技(下旬刊),2016,51(4):33.
[3] 玛都格日勒.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6(2):46-47.
[4] 金山.浅谈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大观周刊,2012,24(43):244.
[5] 张凤霞.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
殖技术顾问,2015,31(11):235.
[6] 康俊霞.草原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
代农业科技,2016,37(5):333.
[7] 李娟.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相关问题的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
2019,55(13):102-103.
(上接第75页)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