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朝花夕拾》教学评课范文9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朝花夕拾》教学评课范文900字
教师《朝花夕拾》教学评课范文900字
xx老师执教的这节阅读课,我的评价是“按整本书阅读规律教,教出这本书的特点来”。
具体地说,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功能定位精准
《朝花夕拾》是一部文集类的名著,由12篇独立文章组成,有些篇目学生已经接触过。
那么,这本文集在不在“整本书阅读”的范畴?如果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篇章阅读、片段阅读而言的,这个追问并不多余。
有些书,打个比方,《xx年中国散文年选》,我们读的只是xx年的多篇好散文,而不是“整本书”,因为这本书“不具备精神产品的主体独立性与生命独特性。
真正的精神产品往往与个体独特的精神生活和创造性劳动联系在一起”。
(《“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语文学习》xx年第7期)一本文集算不算“整本书”,取决于文与文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用陈思和教授的话说,以作品集呈现的“整本书”不仅有明确统一的主题,还有意义完整的内在结构。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名著中,文集类的还有《昆虫记》《傅雷家书》和《艾青诗选》。
面对这样的文集,我们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寻找它作为“整本书”的内在依据。
总体梳理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引导学生从感性混沌走
向理性分析。
整本书阅读不仅意味着阅读量的扩张,而且意味着学习难度的增加。
面对《朝花夕拾》这样的文本,学生的初读多是连滚带爬,理解也难免囫囵吞枣,总体感受常常是芜杂而混沌的。
如何才能从这种混沌的印象进入条分缕析?便捷易行的办法,就是按照认知的需要,选择合理的维度,进行一些必要的总体性梳理。
《朝花夕拾》写了许多人、许多事,看起来杂乱无章,梳理一下,就不难发现,鲁迅关注的,是他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与“关键事件”,贯串其中的,是“我”的文化成长与精神成长。
二、内容把握准确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我”是叙事与抒情的核心,“我”才是阅读和教学应该聚焦的焦点。
梳理“我”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不仅能达成12篇散文之间的关联与整合,而且能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复杂的鲁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