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与对策
作者:马山俊宋劲忻
来源:《林业科技》2018年第06期
摘要:通过对云南省湿地资源现状及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全省湿地公园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规章制度、宏观调控、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完善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湿地资源; 湿地公园; 建设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 759. 93, F 294.1 文献标识码: C
湿地公园是我国探索出的协调湿地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新型保护地模式[ 1 ],其保护形式和管理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可与推广。

2005年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第一
个國家湿地公园(试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自此开启了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历程。

截至2017年,批准试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898处,其中258处已通过试点验收正式挂牌,其余640处正在进行试点建设。

2008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出台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7年修订)、《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2018年修订)和《国家湿地公园评估评分标准》等,从湿地公园建设的申报、建设、管理、评估等方面,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体系。

江苏、浙江、黑龙江等部分省市出台了地方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并启动了地方级别的湿地公园建设体系。

本文以云南省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其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云南省湿地公园后续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1 云南省湿地资源及建设概况
云南省湿地总面积56.35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47%。

其中,自然湿地(包括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39.25万hm2,占湿地总面积69.67%;人工湿地17.10万hm2,占湿地总面积30.33%。

全省16个州市湿地总面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普洱市、昆明市和大理州,湿地的面积分别为6.93万hm2、6.04 hm2和5.96万hm2,三州市湿地面积合计18.93万hm2,占全省的33.59%;河流湿地面积最大的州市为普洱市,面积为3.04万hm2,占全省河流湿地面积的
12.57%;湖泊湿地面积最大的州市为昆明市,面积3.36万hm2,占全省湖泊湿地面积的28.38%;
沼泽湿地面积最大的州市为迪庆州,面积1.60万hm2,占全省沼泽湿地面积的49.58%;人工湿地面积最大的州市为普洱市,面积3.88万hm2,占全省人工湿地面积的22.69%。

云南省湿地公园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开启省级和地方级别的湿地公园建设,湿地公园分级保护体系尚待完善。

目前仅有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18处,面积40 249.62 hm2,占全省湿地面积的7.14%(详见表1),占全国国家湿地公园数量的2%。

其中,红河哈尼梯田、洱源西湖、普者黑喀斯特和普洱五湖等4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获得正式授牌;14处正在开展试点建设。

2 云南省湿地公园分布特点
2. 1 湿地类型分布不均衡
由于大部分国家湿地公园都包含至少两种以上的湿地类型[ 2 - 3 ],因此,本调查按面积比例最大的湿地类型为主导湿地类型。

云南省18处国家湿地公园中有10处以湖泊湿地为主,分别是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通海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蒙自长桥海国家湿地公园、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江川星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昆明捞渔河国家湿地公园;有3处以河流湿地为主,分别是盈江国家湿地公园、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梁河南底河国家湿地公园;有3处以沼泽湿地为主,分别是鹤庆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泸西黄草洲国家湿地公园和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

此外,人工湿地为主的湿地公园1处,即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以稻田/冬水田为主的湿地公园1处,即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

已建的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包括了河流、湖泊、沼泽和人工四大类,涵盖了全省所有湿地类型,但明显以湖泊湿地为主,占56%;而我省湿地资源面积最大的河流湿地,湿地公园仅有3处,占17%,湿地类型分布明显不均衡。

2. 2 湿地资源分布不协调
全省16个州市湿地总面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普洱市、昆明市和大理州,河流湿地面积最大的州市为普洱市,湖泊湿地面积最大的州市为昆明市,沼泽湿地面积最大的州市为迪庆州,人工湿地面积最大的州市为普洱市。

目前,普洱市仅有1处国家湿地公园,以人工湿地为主,昆明市有2处国家湿地公园,均在滇池周边,大理州有2处国家湿地公园,迪庆州无湿地公园。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湿地公园分布与湿地资源分布极不协调。

2. 3 行政区域分布不均
目前全省16个州市有10个州市分布有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而丽江市、临沧市、昭通市、楚雄州、西双版纳州、迪庆州等6个州市尚无湿地公园分布。

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面
积最大的普洱市仅有1处湿地公园,以人工湿地为主;湖泊湿地面积最大的昆明市分布2处湿地公园,以滇池湖泊湿地为主;而沼泽湿地面积最大的迪庆州尚未建立湿地公园。

3 目前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3. 1 整体上发展滞后
从整体上看,云南省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相对全国滞后,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处于全国第22位,与湖南、湖北、山东、黑龙江等省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州市对湿地公园发展的认识不足,尚未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湿地公园数量、质量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3. 2 布局上分布不均
我省湿地公园建设尚未系统规划,在湿地类型上、湿地资源上、行政管理布局上均存在分布不均衡现象,湿地公园建设处于无统筹规划状态,为地州自主申报建设阶段。

3. 3 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不健全
从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看,我国的湿地公园划分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地方湿地公园(省级、县区级)。

云南省尚未建立完整的分级湿地公园保护体系,目前仅有18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尚未启动地方湿地公园建设,未形成系统的湿地公园建设体系。

4 对策
4. 1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
通过总结湿地公园申报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合理编制省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验收、评估等方面的规程、规范及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相关政策,尽快配套编制相应的各湿地公园发展规划文件,并将规划指标纳入各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制定扶持湿地公园发展、科技人员待遇优惠、科学研究重点扶持等相关优惠政策,促进湿地公园的快速发展。

4. 2 加强湿地公园发展建设的宏观调控
全省湿地公园分布区域不平衡,这与各地区湿地的资源总量、经济发展模式与水平及认识程度有关。

湿地公园的建设应考虑各地水资源情况及湿地类型,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对于具备良好资源条件的要加以引导和支持。

目前急需出台云南省湿地公园发展规划,对今后湿地公园的发展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强化湿地公园的分级管理,促进地方级别的湿地公园建设,完善地方湿地公园建设体系。

4. 3 确保湿地公园数量、质量同步提升
大力支持湿地面积大及尚未开展湿地公园建设的州市,优先促进尚未开展保护的湿地进
行湿地公园建设,对不同主导湿地类型的湿地公园进行适当平衡,大力增加省级、地方级别的湿地公园数量;建立省级湿地公园监管体系,定期对湿地公园进行动态监测。

对已经批准的国
家湿地公园严格督查,按照《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进行验收。

4. 4 完善资金投入
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湿地公园的资源保护、科研等专项经费,按照项目支出预算管
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申报和审批,财政部门结合生态功能区补偿政策以及环保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等统筹考虑;湿地公园管护设施建设资金,根据规划按照预算管理要求逐级向省和国家进行申报。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元化湿地公园投融资机制。

对于湿地公园的经营性建设
投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对湿地公园建设的投入。

政府通过财政贴息补助、建立政府引导资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基础设施特许权(BOT)、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湿地公园建设[ 5 - 6 ]。

探索建立湿地公园建设运行成本平衡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企业、民众、民间组织投资,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采取合资、合作和股份经营等运作模式建设湿地公园。

参考文献
[1] 刘晓颖. 湿地公园:不只是风景——走出湿地公园的认识误区[J]. 创造, 2015(11):60 - 62.
[2] 吴后建,但新球,舒勇,等.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现状、挑战和对策[J]. 湿地科学,2015, 13(3): 306 - 314.
[3] 高梓洋. 基于水资源保护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以山西太岳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 森林工程, 2014, 30(4): 61 - 65.
[4] 李里. 森林公园存在极大建设缺口[J]. 中国林业产业,2016(3): 66 - 67.
[5] 李建文. 黄河三角洲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问题探讨[J].林业科技, 2015, 40(3):52 - 55.
[6] 王玉輝,赵春梨.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39(1): 78 - 80.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Wetland Parks in Yunnan Province
MA Shanjun
(Yunnan Institute of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Kunming 65005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etland resource of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national wetland park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wetland distribution in Yunnan provi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vid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macroscopic readjustment and control,number increase, quality upgrade, capital investment improvement, etc.
Key words Wetland resources; Wetland parks; Pres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