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生物上册 4.4.3《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案2 (新版)济南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和传递规律。
(重、难点)
2、能够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理。
(重、难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例合理的重要性,感悟人体和谐的美。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
通过本节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例合理的重要性。
本节课教学采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并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并且注意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由于性别决定的过程比较抽象,所以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获得结论
采用“激趣-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著名舞蹈家、变性人金星是男是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花木兰从军及国际运动会性别的鉴定引出问题:“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如何组成的?有什么不同?与性别的决定有什么关系?”勾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引入新授。
然后采取任务驱动模式,指导学生结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资料仔细观察,将抽象的理论结合动画、图示直观体现给学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经主动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更好的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然后通过联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讨论社会中男女比例状况,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原因,进一步对国家有关政策加深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讲练结合,通过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扎实高效地完成本课学习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著名舞蹈家、变性人金星”“国际运动会性别的鉴定”“第六次人口普查”等资料,精心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按照老师
情境:战场上有“花木兰”立功受奖,
在国际运动会上,男性运动员冒充女
性运动员参赛的事例时有发生,为保
子。
染色体传递过程示意图
23条染色体23条染
色体
子女23结论:人类的遗传信息就是通过染色
女儿
结论:生男生女的根本原因是由男性产生的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决定的,而且机会均等。
探究延伸:
1990年,科研人员在人类的Y 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男性性别决定基因,该基因能控制早期胚胎的性腺形成睾丸,从而发育成男性。
生活链接:
若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的性别在什么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是男孩吗?为什么?
总结: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是均等的。
【变式训练】有一种疾病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由儿子传给孙子,控制这种病的基因最可能存在哪里呢?父亲X 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多少呢?
【知识点解读】一个男性的Y 染色体来自于自己的父亲,又只能传给自己的儿子。
男性的X 染色体只能来自于自己的母亲,只能传给自己的女儿。
听说你儿媳妇怀孕了,要抱孙子了?
想要孙子吗?那还不容易,到泰山上的庙里烧一柱高香就能栓住一个孙子.
是啊,可还不知道是孙子还是孙女呢.
是吗?那太好了,我明天就
去!
请问这个孩子的性别在什么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到泰山上的庙里烧香有用吗?你应该怎样劝说他们?
调查范围 男女性别比
板书设计:
X XX (女)
XY (男)
Y
人性染色体( 1 对) 决定性别类
的 XX (女) X XY (男)
染
色
体常染色体( 22对)
教学反思:
本节包括人类染色体的传递,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及人类性别的决定三部分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处于主体地位;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引发疑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急切的想了解相关知识,进而主动地进入课堂知识的学习;通过模拟人类的性别决定过程、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社会链接”,展现出我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和养儿防老的传统意识,引导学生如何对待自己身边的事例;通过“国情在线”,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男女比例合理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对国家有关政策加深认识和理解。
传递知识用于实践才有价值的理念,并适时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