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必修2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实例: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
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 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Biblioteka 基因频率的影响19世纪,桦尺蠖种群中黑色 基因(S)频率为5%,浅灰色 基因(s)频率为95%
20世纪,桦尺蠖种群中黑 色基因(S)频率为95%, 浅灰色基因(s)频率为5%
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 因此环境的作用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 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
4.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 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
不会。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
物种形成的比较常见的方式:
地理隔离 长期 生殖隔离
不同小岛上的植被不同,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 果实大小不同所致。
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 不同的物种。其过程十分缓慢!
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的 原因。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 Ss 20%; ss 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 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 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年内,桦尺蠖种 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基因 型频 率
基因 频率
第1年 第2年 SS 10% 11.5% Ss 20% 22.9% ss 70% 65.6% S 20% 23% s 80% 77%
第3年 13.1% 26% 60.9% 26.1% 73.9%
第4年 14.6% 29.3% 56.1% 29.3% 70.7%
……
升高 降低
(1)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变黑的环 境对桦尺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 浅色个体的出生率有影响吗?
变黑的环境使控制浅色的s基因频率减 少,S基因频率增加。
有,许多浅色个体能可在没有交配、 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2)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 表现型?
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的体色(表现型) 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
结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原因: 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 •结果: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物种形成的比较常见的方式:
变异1 自然选择1
变异 类型1
新物种
原 地理 种 隔离
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生殖 隔离
变异2 自然选择2
变异 类型2
新物种
新物种的形成,是否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不是。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
种类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 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 这种现象叫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得同种 生物的不同种群间不能够发 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东北虎和华南虎之 间存在什么隔离?
马和驴之间存 在什么隔离?
(三)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它们之间还能自由交配吗?
结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一)物种
物种简称“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
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马跟驴是一个物种吗?
全世界的人都是一个物种吗?
人都是一个物种,无论白人黑人黄种人结婚, 都能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二)隔离
概念: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 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1.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 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初始种群。这两个种群 的个体数量都不多。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
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因 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 情况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 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 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