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恽寿平由山水改为主攻没骨花鸟的真正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 All Rights Reserved.
典
恽寿平《牡丹》扇面中,恽寿平题跋云:“丁酉六日,在北郭模徐崇嗣没骨牡丹,南田寿平。
”这一年恽寿平二十五周岁。
目前,在流传的恽寿平没骨花鸟画作品中,他四十岁之前的没骨花鸟画作品有二十几幅,如康熙五年(丙午年,1666)画的《吉祥杵图》,康熙八年(己酉年,1669)画的《菊花图》《兰荪柏子图》《野草杂英扇页》,康熙九年(庚戌年,1670)画的《杂花莎石图》等。
特别是从康熙十年(辛亥年,1671)至康熙十一年(壬子年,1672),即三十九岁、四十岁这两年,他创作了一批关键性的没骨花鸟画作品。
如康熙十年画的《石榴图》(图1)。
这幅作品是恽寿平师承宋代没骨花鸟后,经过反复实践,在“师古”与“师造化”的过程中反复体验而创作的。
画跋云:“余凡写榴十数本,惟此为得势,揽之磊磊然,流珠欲滴,缃肤赤犀,晶彩陆离,允裘独赏此本,谓与宋人空水相印,一时群推善鉴云。
朔后五日寿又题。
”从跋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通过描绘石榴这一物象,反复体悟与思考没骨花鸟画中“师古”与“师造化”的关系。
更为难得的是,他在这幅作品跋文中提出了“形”与“神韵”的关系。
他在画跋中
云:“写生家神韵为上,形似次之,然夫其
形似则亦不必问其神韵矣。
余曾见宋人画一
石榴,渲染且数十遍,至无笔可寻,无色可
拟,庶几神形俱妙,识之于心已久。
暇日在
白云精舍,适友人携安榴见饷,硕大丰丽,
霜皮剥裂,殊异常品,此正书家所谓壁坼
路,一一自然,因以宋人设色法图之。
”他
此时能提出这样非常精辟的艺术理论,可知
他对没骨花鸟画已经有深入的思考。
中年时期的恽寿平徘徊于山水与没骨
花鸟画间,虽然他在山水画上取得了一定成
绩,但他的没骨花鸟画似乎格外获得了当时
艺术界的认可。
同样,在《石榴图》中,有王翚的一段
跋文:“余观徽宗折枝果,染色极似此本,
点榴子错落可摘,深得造化之意,更出宋人
之上。
王翚。
”王翚指出此画“深得造化之
意”,甚至认为“更出宋人之上”。
这样的
评价,虽然有朋友之间的吹捧之嫌,但可以
看出王翚对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评价之高。
王翚在给恽寿平的另一幅于康熙十一年
画的《花卉山水册页》(图2)中题跋云:
“牡丹最易近俗,殆难下笔,如近世工徒,
涂红抹绿,虽千花万蕊,总一形势,都无神
明。
惟北宋徐熙父子、赵昌、王友之伦,创
意既新,变熊(态)斯备,其赋色极妍,气
韵极厚,盖能不守陈规,全师造化,故称传
神。
观南田此本,妍精没骨,得其变态,真
可上追北宋诸贤,不仅凌跨有明陈、陆数子
已也。
壬子十月既望,剑门王翚书。
”[2]王
翚认为恽寿平的此幅妍精没骨,可直追北宋
诸贤。
当然,此幅恽寿平早期作品设色及刻
画精细,虽然颜色较为鲜艳,但色彩沉稳,
画面气息清雅,形神具备,是恽寿平早期没
骨花鸟画作品中难得的精品。
这一时期,
恽寿平还画了一批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没骨作
品,我们从这一批作品基本可以看出恽寿平
关于没骨画的思考。
同时,画坛盟主王时敏亲自写信给王
翚,希望能邀请恽寿平前往王时敏家中做
客。
在信中云:“弟(王时敏自谦称)曩时
于此曾少研思,然举世率沿于波流,了无创
辟之趣。
前见正叔所为没骨画图,真别开生
面,令人眼目一新。
弟与正叔有先世之雅,
闻其人脱落世俗,无一点尘埃气,亟思披
对,但屡订来游而踪迹杳然。
桑榆隙光,能
久待耶!吾兄(谓王翚)明春肯相拉偕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图3 清 恽寿平 花卉册页题跋一
20.4cm×29.2cm
1677 上海博物馆藏
. All Rights Reserved.
图4 清 恽寿平 花卉册页题跋二
绢本设色 20.4cm×29.2cm
1677 上海博物馆藏
扫码阅读栏目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