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响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响声》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产生声音的方式;
2.能够感知固体、液体、气体传递声音的不同效果;
3.能够识别不同音高和音量的声音;
4.能够在游戏中提高孩子对待声音的敏感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具:手铃、钉子、纱布、铃鼓、玩具汽车等。
2.材料:空瓶子、水、盘子、饭团、干豆等。
3.环境:教室内静音并卸下窗帘。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提问、引出话题(5分钟)
教学步骤
1.老师放手铃或用钉子敲打桌子等物体,让孩子们猜测声音
的来源。
2.引导孩子们讨论不同声音对自己的感觉。
教学目标
激发孩子猜测和发问的好奇心,准备进入教学主题。
2. 实践探究——使用各项教具进行科学实验(30分钟)
教学步骤
1.为孩子们展示铃鼓,详细讲解鼓面振动和声音产生的原因。
2.让孩子们用手拍打身边物体,观察、感受声音源的振动和
声音的传输。
3.将玩具汽车放在不同材质表面上滑动,观察并感受声音的
传递情况。
4.将手铃放入空瓶中摇晃,让孩子们感知气体对声音传播的
影响。
5.在纱布上放一些干豆,并颤动纱布,观察和讨论在不同物
体(空气,布,豆子)之间声音如何传播。
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身观察声音产生,传播的物理特性,增强孩子们的感知和领悟。
3. 游戏时间——模仿声音(15分钟)
教学步骤
1.老师播放各种声音(例如,动物叫声、门铃声、汽车鸣笛
声等),让孩子们识别声音的来源。
2.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各自选择一个声音模仿出来,
其他小组猜测是什么声音。
3.让孩子们在模仿、猜测的过程中加深对声音的认知。
教学目标
在游戏的形式中体验模仿声音的过程,感知、理解、感受声音产生
的神奇力量。
4. 知识总结——总结上课所学的知识(5分钟)
教学步骤
1.让孩子们回忆上课时学到的内容。
2.总结铃鼓振动、空气、液体、固体和纱布等物体对声音的
影响,让孩子们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对上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四. 课后延伸
1.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声音,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和传播方式。
2.孩子可以自己制作铃鼓或钢琴等乐器,继续学习发声原理。
五、教学感悟
通过一次科学课堂,我们不仅让孩子们感性认识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更让他们通过实验和游戏深刻理解到物理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获得实际的知识,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更加快乐、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