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广安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与综合运用(35分) (共3题;共35分)
1. (10.0分)默写。
(1) 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李清照)
(2)世事纷繁也多彩,在熙来攘往的人境中,如何排除干扰、保持定力?陶渊明在《饮酒》诗中给出的
“________”的回答值得我们借鉴。
(3)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生活是多变的,人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化。
安定时常怀“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战乱时则易生“________”的亲情之念。
(依次用杜甫《望岳》《春望》中的诗句填空)
2. (12分)(2013·威海) 名著阅读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
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这段文字出自《童年》,纵观全书,文中的“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我”这次被他无情毒打至昏死是因为________(事件);但茫茫黑暗中也有给了“我”力量和支持的人,如在“我”挨打时用自己的胳膊帮“我”挡着树条子的________。
3. (13.0分)(2020·朝阳模拟)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是全世界最美丽的语言。
2020年4月8号联合国正式将汉语列为全球通用语言,为此学校开展“感受汉语魅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妙解成语】留学生汤姆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他会把“一蹶不振”错写成“一不振”。
其实,如果他知道这里的“蹶”是脚受到羁绊而跌倒,就不会弄混了。
成语中很多汉字都是有一定意义和来历的,请你从下面成语中任选两个,就划线字为汤姆做以讲解,使之便于记忆并正确使用。
世外桃源川流不息好高骛远别出心裁
甘之如饴骨鲠在喉原形毕露破釜沉舟
(2)【共赏诗词】庚子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各个国家和人个的友好捐赠,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感动,更是文化的相融相通。
请从以下中外互往的捐赠辞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出理由。
A.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B.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C.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故乡。
D.山水之邻,风雨同济。
E.万里尚为邻,相扶无远近。
F.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G.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
H.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
(3)【偶创标语】对偶是最具有汉民族特色的一种修辞手法,而对联则是对偶的一种特殊格式,如今这样的句式常常用在宣传口号或条幅文化中。
当援助疫区的医护人员回到家乡时,请你根据上句内容,补全下面的欢迎标语。
上句:白衣天使逆行出征
下句:________
(4)【博采众议】“如何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两会”的热议话题。
假设你是与会代表,你将提出什么建议?并简单阐述原因。
二、阅读(55分) (共3题;共55分)
4. (21.0分) (2017八下·武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于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
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
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
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
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
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
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
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
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
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
”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
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
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
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
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
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
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
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
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
惬意盎然
(2)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3)简略分析下边这句话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4)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
(5)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5. (19.0分)(2014·大庆) 阅读《太阳和霓虹灯》,完成下列各题。
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
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
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
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
”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
”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
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种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
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
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
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甲)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
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像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
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
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像,非常羡慕。
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
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乙)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
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
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
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
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
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
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
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1)文中甲、乙两处划线句子中的“竟”都含有________的意思,甲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__之情,乙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__之情。
(2)文章①﹣﹣⑧段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从不同角度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的第⑨段有何作用?
(4)结合文本谈谈你能从季羡林先生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6. (15.0分) (2019七下·綦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
②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
③亭亭净植(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 .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 . 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C . 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 . 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读文赏荷:
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写作(55分) (共1题;共55分)
7. (55分) (2016八上·澄迈期末)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班级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
步入八年级意味着更高一个台阶的成长,这一年多来所遇到的人和事,相信你有自己的眼光与判断。
拿起手中的笔描绘一番吧。
以《说说我班的亮点》或《说说我班的不堪》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紧扣中心,选材做到详略得当。
题目二:根据所给开头续写文章。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内心无法平静。
想起今天发生的事情,我最大的感触是:安全意识太重要了!
事情是这样的……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续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要求:(1)任选一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与综合运用(35分) (共3题;共35分)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答案:3-4、
考点:
解析:
二、阅读(55分) (共3题;共55分)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
答案:4-5、
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考点:
解析:
答案:6-1、
答案:6-2、答案:6-3、答案:6-4、
考点:
解析:
三、写作(55分) (共1题;共55分)答案:7-1、
考点:
解析: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