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含解析.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嘉峪关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在0°C不能发生
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故A错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C可以发生,故B错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和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 正确;故选D.
2.迺过力学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D.建筑工人砌墙时,利用重锤线可以把墙砌直,因为重力的力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
【解析】
【详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A的说法正确;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运动状态改变
了,一定是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B的说法正确;
C、弹簧测力计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故C的说法正确;
D、建筑工人砌墙时,利用重锤线可以把墙砌直,是因为重力的力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D的说法错误。

3.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安培
C.焦耳
D.奥斯特
【解析】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知识、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分析解答此题.
【详解】
A、牛顿在力学中的贡献非常大,其发现并总结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故A不符合题意;
B、安培发现了安培定则,故B不符合题意;
C、焦耳发现了焦耳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
D、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D符合题意.
【点睛】
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4.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放在台秤上,用细线悬挂着实心铅球和铝球,将其全部没入水中,此时水未溢出,两容器中水面高度恰好相同.此时台秤的示数分别为Ni和N2,绳的拉力分别为Ti
和T2,已知?铅>?铝,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N I=N2,T I=T2
B. N I>N2,T I<T2
C. N1 = N2, T I>T2
D. N I<N2,T I>T2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则水的质量为:qrn1=m2,
rrj
根据p ――可知水的体积关系是:V1=V2,
根据将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水未溢出,两容器中水面高度恰好相同可知:
Vi+V铅排=Vi+V铝排,所以,V铅排=v铝排,
则根据F浮=p MgV排可知:F铅浮=F铝浮;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实心球对水的压力F向下=F浮,由于台秤的示数=G容器+G水+F向下;则
台秤的示数分别为:
Ni=G容器+G水+Fi向下=G容器+G水+F铅浮;N2=G容器+G水+Fi向下=G容器+G水+F铝浮;
所以,N I=N2,故BD错误.
由于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则V排=V物,所以,V ®;已知pa>peg,根据m=pV可知:实心铅球和铝球的质量关系是:m ®>m 则:G ®>G
对于悬吊在水中的球来说,它受到自身的重力G、水对它的浮力F浮和悬线对它的拉力T
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则此三力间应有关系为T = G-F浮;则T L G^S-F钳淬;T2=G®-F eff;所以,
T I>T2;故A错误,C正确.
5.为监测教室环境中PM2.5的浓度,创客社团的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是定值电阻,R2是气敏电阻(阻值随PM2.5浓度增大而减小).现要求PM2.5浓度越大,电表的示数就越大,则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
【解析】
【详解】
A.由电路图可知,气敏电阻R2与定值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
PM2.5
浓度变化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气敏电阻R2与定值电阻明串联,电压表测气敏电阻R2的电压,当PM2.5浓度越大
时,气敏电阻R2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1 =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由U = IR可知, R Ri两端的电压增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2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
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通过气敏电阻R2的电流;由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电阻两
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当PM2.5浓度越大时,气敏电阻R2的阻值减小,由可知,R
通过R2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故C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通过%的电流,并联电路中各支路间互不影响,所以R2的阻值
变化不影响通过%的电流,即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
6.如图所示,钉锤下落敲击铁钉,铁钉向下运动陷入木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钉锤下落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
B.钉锤敲击钉子的速度越大,锤头的惯性越大
C.铁钉能向下运动陷入木板,是因为铁钉没有惯性
D.多次敲击后钉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它的内能
D
【解析】
【详解】
A、钉锤下落时,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同时高度减小,其重力势能减小,故A错误;
B、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所以锤头的惯性不变,故B错误;
C、任何物体都有惯性,铁钉能向下运动陷入木板,铁钉有惯性,故C错误;
D、多次敲击钉子,对钉子做功,钉子温度升高、内能变大,是通过做功改变了它的内能,故D正确.
7.汽车的手动刹车器(简称“手刹,,)在拉起时处于刹车制动状态,放下时处于解除刹车状态.如果手刹处在拉起状态,汽车也能运动,但时间长了会损坏刹车片.有一款汽车设计了一个提醒司机的电路:汽车启动,开关Si闭合,手刹拉起,开关S2闭合,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汽车不启动,开关Si断开,指示灯熄灭,或者放下手刹,开关S2断开,指示灯也熄灭.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
A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当开关Si与S2同时闭合时,指示灯亮,当开关S1与S2中有一个断开时,
指示灯熄灭,由此可见,两开关是串联关系,由电路图知,A图中,两开关与灯泡串联,符合要求,故A 符合题意;图B、C、D电路中开关是并联关系,不符合题意.
8.小明家住5楼,一天小明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一楼提到家里,此过程中的有关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30个鸡蛋的质量约150g
B.每层楼的高度约Im
C.提鸡蛋的力约300N
D.提鸡蛋的力大约做功180J
D
【解析】
【详解】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手托2只鸡蛋的力大约为1N,则两只鸡蛋的质量约
m = -= 代 =0.1kg = 100g,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g ION/kg
A.30个鸡蛋的质量约30x50g=1500g,故A不符合实际.
B.每层楼的高度约3m,故B不符合实际.
C.手托2只鸡蛋的力大约为1N,则提30个鸡蛋的力大约为F=15N,故C不符合实际.
D.住宅楼的楼层高大约3米,家住5楼,小明实际爬楼高度h=3mx4 = 12m,故小明提鸡蛋的力做功约为:W=Fs=15Nxl2m=180J,接近200J.故D 符合实际.
9.2015年8月初,我市出现了高温天气,气温超过了38°C,小陈从冰箱里面取出来一块冰放在地面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没有开始熔化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B.冰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冰无论是否开始熔化,都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C
【解析】
【详解】
A、冰没有开始熔化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A错误;
B、冰是晶体,冰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B错误;
C、冰完全熔化成水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C正确;
D、冰熔化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
误。

10.关于“水”这种物质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老子》中有这样的描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
寒冬,窗玻上冰花剔透
A
【解析】
【详解】
A、冰雪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如图象法能简明形象地反映某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规律,如图是小龙同学在探究实验中绘制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探究物体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象
探究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
ABC
【解析】
【详解】
A. 图中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时间,在时间变长的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过,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 符合晶体凝固的特点,故A 正确;
B. 图中横轴表示质量,纵轴表示重力,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B 正确;
C. 图中横坐标是电阻,纵坐标是电流,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所以图象为反 比例函数,故C 正确;
D. 图中横坐标是电压,纵坐标是电流,是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若电阻为定值电阻,导体中的电流跟导 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用图象表示应该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若是小灯泡,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 压不成正比,用图象与题中的图象相同,故D 错误。

12. 如图甲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滑片P 由b 端滑到a 端,电流表示数I 与电压表 示数U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源电压是12V
B. 定值电阻R 的阻值是6Q
C.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20
D. 定值电阻能达到的最大功率为1.5W
BC
【解析】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片在a 端时,电路为R 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表示数最大,由图象可知,电源的
u 9V
电压U=9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1.5A,定值电阻R 的阻值:R=—= ----------------- =6Q,故A 错误、B 正确;
0 5 1015202530^0 D. 中
I 1.5A
由于此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最大、通过的电流最大,则定值电阻能达到的最大功率:P R大
=UI=9Vxl.5A=13.5W,故D 错误;
当滑片位于b端时,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小, 由图象可知,此时R两端的电压U R=3V,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0.5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 J»=U-U R=9V-3V=6V,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滑大
=—=-^^=12£1,故C 正确。

r 0.5A
13.图所示为甲、乙两个导体的I-U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
B.通过甲的电流与甲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甲乙串联时,甲消耗的电能小于乙消耗的电能
D.甲乙并联时,甲的电功率大于乙的电功率
BCD
【解析】
【详解】
A.甲、乙两个导体的I-U图象都为过原点的直线,故甲、乙为定值电阻,由图象知,当电压相同时,
通过甲的电流大于乙的电流,由R = *可知,R甲<R乙,故错误;
B .由R ="可知,电阻甲一定时,通过甲的电流与甲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正确;
C.甲乙串联时,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甲、乙的电流相等,1甲=1乙,而R甲<R乙,根据W = I2Rt 可知甲消耗的电能小于乙消耗的电能,故正确;
D.甲乙并联时,甲乙的电压相等,R甲<R乙,= —可知甲的电功率大于乙的电功率,故正确.
R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 一同学在岸上最多只能搬得起质量是30kg的鹅卵石.如果鹅卵石的密度是2.5X103kg/m3,则该同学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质量是kg的鹅卵石(石头不露出水面).这时石头受到的浮力是N
(P 水=1. OX 103kg/m3, 取g=10N/kg).
50 200
【解析】
(1 ) 30kg鹅卵石的重,即该同学能施加的最大力:
F±=G^= m h g = 30kg x lON/kg = 300N ;
该同学在水中搬鹅卵石时,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鹅卵石的最大重力:
G太=与孚+ , 则P石晚=Q水暗+象,
即:Z.SxlO’kg/m3xVxlON/kg -1.0xl03kg/m3 xVxlON/kg+300N,
解得:V = 2xl0-2m3
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鹅卵石的最大质量为:
m = p^y = 2.5 xl03kg/m3 x 2x10 2m3 = 50kg ;
(2 )这时石头受到的浮力:
F浮=Q水匕诸=Q水维=lxl03kg/m3 x2xl0-2m3 xlON/kg = 200N
点睛: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关键是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即同一直线上三个力平衡的情况,关系为:
G =五浮+ F人。

15.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注入一定量的热水(不满)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

这一过程中
瓶内气体的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汽油机的冲程也发生同样的能量转化。

内做功
【解析】
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注入一定量的热水(不满)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也发生同样的能量转化.
16.小红在实验室用酒精灯把质量是150g,初温是20°C的水加热到100°C,则水吸收的热量是J;若
不计热损失,至少需要燃烧______ g酒精.[C*=4.2X103J/ (kg*°C), q酒精=3.0Xl(fj/kg]
5.04 X104 1.68
【解析】
【详解】
水吸收的热量:
Q K=cmAt=4.2X103J/ (kg»°C) X0.15kgX (100°C -20°C) =5.04X104J,
不计热损失,Q吸=Q;«=m酒情q,
m Q吸 5.04xl04J/kg 3
则m 酒精= -- = --------- ---- =1.68 X10 3kg=1.68g.
Q酒精3.0xl07J/kg
17.如图是物理兴趣小组设计的测定风速的装置.当吹过探头的风速增大时,由于探头上、下表面空气流速不同,空气对探头产生—(向上/向下/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增大,探头带滑片P移动,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增
大/减小/不变).为了让风速增大时,该风速测定装置的示数变大,请你提出一项合理的改进措施:—.
向上减小将电压表改与电阻R2并联(或在电路中串联电流表)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图当有风吹过探头时,由于探头上表面凸,相同时间空气经过上表面的路程比下表面长,经过上表面的速度比下表面快,空气对探头下表面的压强较大;所以空气对探头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增大;探头带滑片P 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两端电压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当风速减小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滑片P向上移动;若将电压表改装为测定风速大小的仪表,要求风速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则电压表应并联在R2的两端,这样在风速增大时,滑片上移,变阻器阻值减小,分压变小,R2 两端的分压变大,示数变大.
18.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的光热转换效率为50%,该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温度为20°C的水,阳光
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70°C,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J的热量,热水器接收J太阳能。

这些
太阳能相当于完全燃烧了 '的天然气。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X10叮/ (kg・°C),天然气的热值约为8.4乂10勺而|.)
2.1X10, 4. 2X1070.5
【解析】
(1)水吸收的热量:Q ^=cmzk t=4.2xl()ij/ (kg•笆)xlOOkgx (70°C-20°C) =2.1xlO7J; (2)由i]=Q ®/E 得热水器
接收的太阳能:E=Q ®/E=2.1X107J/50%=4.2X107J; (1)由题知Q M=E=4.2X107J,由Q ®=Vq W 需要天然气的
体积:V=Q K/q=4.2xlO7J/ (8.4xlO7J / m1) =0.5m\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i=10Q.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到b端,两电表示数
变化关系用图线段AB表示.求:
数.
(1) 6V (2) 3V
【解析】
【详解】
⑴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当滑片在b 端时只有%接入电路,此时电路电流最大,
由UT 图像可知,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6A,
由公式1=¥变形得电源电压:U=Ui=IRi=0.6AxlOO=6V ;
(2)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滑片在a 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
由U —I 图像可知,此时电路电流U=0.2A,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 清=4 V,
由公式1=炫形可得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2=;2=20Q,
滑片在ab 中点时电路电流:I"= R=0.3A, R.+7 z
此时电压表得示数为:U=U V =U2,=I"X ;R2=0.3A X ;X 20Q=3V.
20,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了 50°C.求水吸收的热量Q 吸.[c *=4.2xl03 J/ (kg*°C)],
4.2X 105J
【解析】
【详解】
水吸收的热量
= cmAt =4.2xio 3j/(kg- °C) X 2kg X 50 °C =4.2 X105J
21. 如图所示,物体A 质量为lkg,挂在动滑轮上,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动滑轮的重、绳的 重和大小均不计,且不考虑一切摩擦,g 取10N/kg.求:
(1)
物体A 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 (2)
若物体A 刚好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物体A 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 物体A 的密度是多少?
(1) 5N. (2) IN, 4N. (1) Z.Sxlo'kg/m'.
【解析】
电源电压.滑片P 滑到ab 中点时电压表的示
0-2 0 4 0.6 〃A
【分析】
【详解】
(1)由G A=m A g=lkgxlON/kg=lON,由F=G A/2 =10N/2=5N;
(2)对滑轮受力分析对A的拉力:F A=2X1N=6N,
对 A 受力分析:F ff=G A-F A=10N-6N=4N;
(1)由F 3=p 水gV 排得:V #=F 浮/p 水g=4N/l x 101kg/m1xl0N/kg=4x lO^m1,
浸没:V A=V ^xlO'W,
pA=mA/VA= lkg/4xl0 4m1=2. 5xl01kg/m1;
答:(1)物体A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
(2)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4N;
(1)物体A的密度是2. 5xl0,g/mi。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是一魔术箱,一束激光从左侧小孔射入,右侧小孔射出,但奇怪的是中间有一挡板,请你利用四块平面镜完成内部光路图.
试题分析: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性质,在箱内放置四块两组相互平行的平面镜,改变光的
传播方向让光线从右侧小孔射出.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23.如图所示,A0为入射光线,0为入射点.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特点,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
【解析】
先过O点画出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知,当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画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适当远离法线,如图:
点睛:重点是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作图,关键是记清楚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
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根据光路可逆的特征进行记忆。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雨和叶子姐姐共同讨论完成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三次实验电路的设计,顺序和电路如图甲、乙、丙所示.由图甲改进为图乙是为保证实验过程中导体的保持不变;由图乙改进为图丙是因为使用滑动变阻器既能保护电路,又能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改变"或"保持不变”).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的研究方法叫做.
A.比较法
B.转换法
C.缺点列举法
D.确定利用法
②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电路图丙将图丁中实物电路链接完整. ()
③ 小雨将电路连接完毕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反偏(即指针向左偏).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 原因:.
④ 将错误改正后,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到:当导体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
成正比.
⑤ 再继续用图丁的实物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小雨先将5Q 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记下电流值;再将5Q 电阻换成10Q 电阻,她下一步操作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 片向(填“右”或“左”)端移动.
⑥ 在导线下方放置小磁针,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 _________ .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 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不变,而灯的电阻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由图甲改进为图乙 是为保证实验过程中电阻这一因素不变;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多次测量,由图乙改进为图丙是因为使 用滑动变阻器既能保护电路,又能通过调节使电阻R 两端的电压改变;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的研究方 法叫做缺点列举法;
② 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如下所示:
③ 小雨将电路连接完毕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反偏(即指针向左偏),说明电流表的“+" “一” 接线柱接反了,电流从“一”接线柱进,“+”接线柱出;
④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到: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⑤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Q 改接成10Q 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 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 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左端移动,使电 压表的示数为2V ;
⑥ 在导线下方放置小磁针,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5.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电阻 电阻 电压 电流表的“+” “一”接线柱接反了 改变 左 磁场
(1)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选用两个相同热源加热的目的是:使甲、乙液体在相同时间内。

(不计热量损失)
(2)加热过程中,上下缓慢地提拉搅拌器,目的是。

(3)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4)停止加热后,液体温度下降得快。

(5)停止加热后,乙液体温度降低20笆,可以放出热量_____J (c=2.1Xl()3j/ (kg*°C)o
吸收的热量相同使液体均匀受热甲乙8.4 X103
【解析】
【详解】
(1)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2)为了使液体均匀受热,加热时,上下缓慢地提拉搅拌器;
(3)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都升高10°C时,甲用时110s,乙用时85s,这说明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甲吸收的热量大于乙吸收的热量,故甲的吸热能力强;
(4)甲的吸热能力强,即5>c乙,质量相同的甲和乙,停止加热后,放出相同热量,乙的比热容小于甲的比热容,由Q=cm At可知,乙降温快;
(5)乙液体温度降低20°C放出热量的热量:Q=cmAt=2.1xl()3j/ (kg.-c)X0.2kgx20°C =8.4X 103J o
26.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发出的声音是由
塑料尺 ___ 产生的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
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_ 变大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
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X10— d图实验声音为1.2X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可见随着塑料尺
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变小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改变.
振动响度Hz 音调音色
【解析】【详解】
(1)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即两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尺子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x102, d图实验声音为1.2x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Hz,即声音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音调,所以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产生的声音波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波形的细微变化,决定的是声音的音色,所以可知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