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物理《九年级 第十三章 内能》内能(选择题)基础知识带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内能(选择题)基础知识带答案和
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1、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衣柜中的樟脑球慢慢变小,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②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③测量液体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④0℃的水比0℃的冰的内能大
A. ①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衣柜中的樟脑球慢慢变小,樟脑丸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现象,①正确;除了可以吸收热量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外,还可以通过对物体做功,使它温度升高,②错误;测量液体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这样测得的液体温度才更准确,③正确;物体内能由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决定,0℃的水比0℃的冰分子平均动能相同,0℃的冰到0℃的水,要吸收热量,因此0℃的水分子平均势能大,内能是分子总势能与分子分子总动能之和,这里没有明确冰和水的质量是否相同,即分子的数量不知道,因此无法判断,④错误;正确的是①③。

故选D。

2、五月五,是端午,蒸角棕,挂菖蒲,香囊身边佩,龙舟水上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角粽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
B.挂在墙上的菖蒲只受重力
C.佩在身上的香囊只受绳子的拉力
D.龙舟依靠浮力向前运动
答案
A
【解析】
蒸角粽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故A正确;挂在墙上的菖蒲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故B错误;佩在身上的香囊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故C错误;龙舟依靠水给船桨向前的力而运动,故D错误。

3、图为注射器,小芳迅速下压活塞,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

此过程密封气体的()
A. 内能增加
B. 分子动能减小
C. 分子热运动速度减小
D. 内能转化为活塞动能
答案
A
【解析】A.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所以内能增加,故A符合题意;
BC.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热运动速度增加,分子动能增加,故B 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该过程是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 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答案
A
【解析】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A正确;
B.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如果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只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体现,不能表述成含有热量,只能表述成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可以表述成物体温度越高,具有内能越大,故C错误;
D.热传递的方向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5、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定升高
C. 0℃的冰内能为零
D. 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答案
A
【解析】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内能一定增加,故正确;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在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时,物质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故错误;
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错误;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错误。

故选A。

6、端午佳节,人们常食用盐蛋。

盐蛋的一般制作方法:在洗净的鸭蛋表面涂抹白酒,粘上盐后用纸包起来,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鸭蛋变咸是一种扩散现象
B. 鸭蛋变威是因为内部产生了盐
C. 煮盐蛋升温的过程中,盐蛋内能不变
D. 盐蛋冷却降温的过程中,盐蛋内能增大
答案
A
7、寒假,小明在漠北参加冬令营活动。

随行老师提出,在漠北这样温度低于0℃的环境里,若不提供热源加热,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冰熔化。

结果小明用两块冰来回摩擦的方法使冰熔化了。

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小明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A.炙手可热
B.扬汤止沸
C.滴水成冰
D.钻木取火
答案
D
8、(2019·烟台)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
C 解析: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过程中都要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A错误。

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错误。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C正确。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都要吸热,但温度不变,D错误。

9、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

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答案
D 解析:由题图可知,a与b烧杯中水的质量相同,c与d烧杯中水的质量相同,a与c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b与d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

所以d烧杯中水的内能比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d烧杯中水的内能比b烧杯中水的内能大,c烧杯中水的内能比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b烧杯中水的内能比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故选D。

10、(2019·绵阳)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

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答案
C 解析:向瓶内打气时,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的压强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塞子从瓶口冲出,此时气体对塞子做功(即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A、B、D错误。

11、(2019·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
B.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
C.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
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
答案
D 解析:因为物体的内能大小跟质量、温度等有关,因此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物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所具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大,故B
错误。

热传递的过程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甲物体自发传递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但内能大小无法确定,故C错误。

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故D正确。

12、(2019·成都)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C.把0 ℃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 ℃的水,其内能不变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的
答案
B 解析: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A错误;冰熔化成水要吸热,内能增加,C错误;用力搓手,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了手的内能,D错误。

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8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答案
D
【分析】(1)内能的大小跟物质的量、温度有关。

(2)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4)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解: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有物体对它做了功,故C错误;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内能因素的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以及沸腾特点的认识,是热学的难点,是中招的热点。

1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就越多
B.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的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高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答案
B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A不符合题意;
B、已知c水>c煤油, Q吸相同,质量相等,根据公式Q吸=cm△t可知,△t水<△t煤油,即煤油升高的温度多,B符合题意;
C、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
“有”或“没有”“含有”. 根据公式Q吸=cm△t分析理解. 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
却不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15、如图所示是四个热学实验.能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答案
B
16、冬天同学们常常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________改变人体的内能;小朋友从滑梯上端滑下来感到臀部发热。

是通过________改变人体的内能。

答案
热传递;做功。

【解析】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使人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时克服摩擦做功,使内能增加,所以臀部感到烫,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17、“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煮粽子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B.刚出锅的粽子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水沸腾后,将火调成小火,水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后不需要吸收热量
D.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露”的形成过程相同
答案
D
解析: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吸热实现的,即热传递;刚出锅的粽子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歇地做无规则运动;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即使将火调成小火,火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也会吸热,继续沸腾;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和“露”的形成均是是液化现象。

18、(2019·咸宁)如图所示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答案
B
【解析】ACD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钻木取火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故B正确。

19、(2019·黄石)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答案
B
【解析】
水蒸气会把瓶塞冲出,水蒸气对瓶塞做了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瓶口出现“白雾”,故B正确。

20、(2019·枣庄)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B
C D
A.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给试管加热,水温升高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答案
C
【解析】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A、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错误;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错误;
C、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C 正确;
D、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