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内容提要: 网络在中国的出现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内容提要:
网络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是全球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使我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带来无与伦比的便捷的同时,也可能对我们产生某些不良的影响,比如“网吧”问题的出现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种种不良的负面影响。
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网吧的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而拒绝网络,也完全不应该在拒绝网吧的同时对网络也说再见。
因而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和处理以下问题。
1、网吧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由于网吧所具有的诱惑力与青少年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相互碰撞、融合,对他们产生极大的诱惑力,使他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直至影响学业,影响身心健康,更有甚者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2、管理和教育净化网络环境。
网吧对青少年的种种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在政府、家长、学校共同关注下,网吧问题已有明显治理效果,网络环境得到净化。
3、拒绝网吧,享受网络。
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否认,但我们在坚决拒绝网吧的同时,不必连同网络一起拒绝。
在做好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育的独特优势,使它成为青少年学生享受快乐、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帮手。
关键词:
网吧网络负面影响力诱惑力对策
,
浅述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鼠标一点,天下事尽收眼底。
网络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是全球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
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迅猛发展给我们所处的时代带来了空前的冲击,它打破了地球和时空的界限,使我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当然,网络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带来无与伦比的便捷的同时,也可能对我们产生某些不良的影响。
在十分丰厚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管理还不规范的今天,遍及城市每个角落的众多网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规经营现象。
青少年学生(未成年人,以下同)成了网吧经营业主赚钱的主要对象。
经营网吧和到网吧上网,无论对业主还是对上网者来说都是具有极大的诱惑,但是,青少年学生在网吧“充分享受”信息资源的同时,更多的是每时每刻受到种种负面的影响,并且这种负面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地损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比如“网吧问题”和“问题网吧”的出现,使我们对网吧甚至对网络产生警惕,或者可以说是相当程度上的“仇视”心理。
网吧的种种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更为突出,这一点我们也毫不否认。
但只要我们正确诱导,加强教育,完全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网吧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上发挥网络的正面影响。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们不可能因为它能覆舟而从此拒绝水,同样,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网吧的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拒绝网络。
一、网吧具有极强的诱惑力
为了适应广大人群对享受网络资源的渴求,为公众带来Internet服务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毫不否认,一部分网吧的经营者由于“过多”的受经济利益驱动,违法经营网吧服务,特别是违法接纳青少年学生,更令人担忧的是有少数网吧的经营者为了更多招徕生意,放任管理。
由于网络中丰富多彩的游戏,海量的信息资源,会极大地激发起人们的好奇心和上网欲望,而对本来具有极强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青少年学生来说,Internet上的联网游戏,各游戏开发商公布的DEMO版、测试版及一些游戏的攻关秘笈等,更具有极强的诱惑作用。
前几年本人对“网吧问题”的调查和统计表明,青少年学生中有大多数的男生会经常进入网吧(不进放网吧甚至会被别的同学看不起),他们主要对网络游戏感兴趣。
一部分女生也会进入网吧(她们往往被视为勇敢者),她们主要对网上聊天感兴趣。
也有个别的青少年学生会沉湎于色情网络。
而他们当中对信息搜索、网页浏览及收发电子邮件等单向信息功能几乎很少感兴趣,他们一旦沉湎于网吧之中,便可能会越沉越深,难以自拔,这就是人们时常所说的“网吧问题”。
笔者对初任班主任的班级作了调查,全班接受调查的有54名学生,其中28名男生,除2名平时不爱活动以外,其余26名男生时常进入网吧,26名女生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上网者。
从上网的内容来看,男生主要是玩网上游戏(特别是富有刺激性的“游戏”),女生主要在网上
聊天,具体见下表:
而上网时间,平时平均每天在两个小时左右,节假日则普遍每天在五、六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在网上度过。
究其原因,青少年学生的强烈的好奇性和“求知欲”与网吧所具有的独特的强诱惑力相结合,使他们在网吧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到了无法自拔的境地。
家长的殷切希望和严辞责骂,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耐心帮助,对他们来说往往是当面痛下决心,保证改过,但转身即忘。
用一位颇具代表性的男生的心里话说:“老师,你真的不知道,我也不想再进网吧,我也痛恨网吧,但每当我经过网吧的门口对好象总是有一名无形的手在紧紧地拉我,我就不由自主地又踏进了网吧。
”还有一例更能说明网吧所具有的诱惑力,有一位男生的父母,为了把他们宠爱惯了的儿子从网吧里拉出来,特地花钱购买了电脑,并开通了上网,他们的目的是让儿子安心在家里上网,但不到一个星期,他们的儿子又重新成为网吧中的忠实的“小网虫”,当问起他家里有如此好的上网环境为何仍然去网吧时,他的回答十分干脆:“网吧的味道不一样”。
我们也很难想象这到底不一样在哪里?还有一位男生,当老师获悉并向其父母通报他几乎每天数小时在网吧上网的时候。
他的父母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是事实,他们觉得儿子去网吧上网一没有时间,二没有钱。
最后还是他们的儿子道破这一“秘密”,每天早晨天未亮,甚至凌晨二、三点钟就偷偷离家去网吧,而双休日则往往以去同学家做作业为借口去网吧,每天中午午休时间更是必去网吧,至于钱的问题,每天早、中两餐只吃了两只用一元钱买的馒头,有时干脆什么也不吃。
显然,网吧的诱惑力是极大的,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无法抵御的。
这一切对青少年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用老师的眼光看这不可思议,用家长的话说这好比吸毒,用学生自己的心里话讲这身不由己。
二、网吧是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网吧所具有独特的诱惑力与青少年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使得这部分青少年学生在网吧的大泥潭里越陷越深,不可脱身。
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青少年学生在年龄上和心理上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鉴别能力不健全和自制能力缺乏,加上网吧经营业主的见利忘义、违规经营,使得青少年学生更容易沉湎于网上世界。
据调查,他们平时上网吧的时间平均每天两个小时左右,而在节假日里上网吧的时间则普遍每天在五、六个小时以上,更有甚者通宵达旦“拼搏”于网吧之中。
家长的殷切期望,老师的谆谆教诲,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点也不起作用,他们不但荒废于学业,也影响到身心的健康成长。
因网吧问题所导致的违法犯罪的报道也屡见不鲜,轰动全国的“北京极速网吧纵火案”
便是其中的典型。
1、网吧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业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有不少媒体刊登了关于上网吧使孩子夜不归宿、荒废学业、偷窃钱财等案例。
许多学生家长大声疾呼,关掉网吧,像禁毒品那样禁网吧,事情虽不至于此,但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确实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为数不少的青少年学生更是明知网吧黑、偏向黑处行,平时为上网吧而忘记学习、忘记完成必要的功课,迟到和缺课成了家常便饭。
每当到了节假日,没有了功课的压力,上网吧更是不受时间的约束,时常是整天在网吧中度过。
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也无力考取自己曾梦寐以求的理想学校。
2、网吧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
网吧除了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之外,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为了上网吧,宁可忍饥挨饿,另外青少年学生近视率的逐年上升也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笔者也曾多次对青少年学生的近视率的上升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在十二周岁以前,他们的近视率还相对很低,而近视率的明显上升往往出现在十二周岁至十四周岁阶段,他们中的相当于一部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学习负担过重所导致,反而他们的学习并没有多大的负担,这部分青少年学生近视率的上升与他们长时间在网吧上网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这么说,在那些沉湎于网吧的青少年学生中几乎找不到一位不患近视的。
3、网吧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青少年学生在网吧聊天和玩游戏成了上网的主题,他们在网上聊天中由于不受地域与空间的的限制,或相互攻击、谩骂,或谈情说爱,即所谓“网恋”。
他们在网络游戏中接触到过多的有关赌博、色情、凶杀、暴力、恐怖、反动等内容。
使他们尚未健全的心理受到不应有的扭曲。
面对这一切,网吧的经营业主非但不闻不问,甚至教唆纵容。
不难想象,本来是大家共享的网络世界,变成了脏语满天飞舞,相互攻击的战场,这样的环境岂能不滋生种种隐患?青少年学生上网吧有被敲诈勒索,上网有被网友劫财骗色的,更有甚者偷窃钱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还容置疑吗?
三、网吧负面影响的对策
“网吧问题”是网络技术及应用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它是青少年学生在成长之路上的一块拌脚石,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颇多的负面影响。
“网吧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的产生,它危害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只是网络技术在作为工具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也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政府、家长、学校越来越多的关注网吧问题。
由国务院颁布并于2003年11月15日实施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完全禁止”青少年学生进入网吧。
该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从根本上起到对网吧问题,这一近几年来成为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的制约和治理作用。
特别
是今年以来,由于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领导,比如校园网络系统的建设,教师指导青少年学生开通“绿色网络”,浏览健康有益的网络信息,享受网络所带来的种种便捷和愉悦。
特别是学校坚持开展的青少年学生告别网吧(远离网吧)的签字活动或宣誓活动,还有家长的重视和督促,增强了对“问题网吧”的治理效果。
1、加强对网吧的规范
从网吧的角度来看,网吧相当于互联网的一个终端。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工具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
而作为工具的网吧其产生的好与坏的结果完全是人为作用,或者说是人的利用方式造成的,而利用方式取决于如何管理。
就目前来看,在网吧的管理上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网吧的管理存在着多头管理,但又管理不严或不善,甚至存在与网吧经营业主的某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网吧的经营业主则唯利是图,违反起码的职业道德。
究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上,真正要下功夫解决的是这些部门管理的思想、方式方法。
这也是应对网吧负面影响最关键的措施。
2、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自律
从上网者的角度来讲,上网者的行为明显缺乏自律。
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具有相当的独特性,他们作为独生子女,缺少在各种环境下的锻炼,家庭刻意为他们营造各种各样简化、纯化了的安全环境,对于孩子过于宠爱,对于孩子的事过多包办,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的孩子无论是独立意识、独立能力、自律意识、自律能力都相对较差。
使网络变成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性,发泄自己的不满性。
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的自律已是刻不容缓,针对他们作为独生子女的特殊群体,应努力营造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共同合力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在网络中充分扩大自己的视野,接受不断更新的知识。
3、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
从学校和家庭的角度来看,堵不如疏,“管”不如导。
由于社会环境不够良好,家庭教育没有到位,学校教育苍白无力,青少年学生才会沉湎于“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假如没有网吧,他们一定会去寻找其他的替代物,正是由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全方位缺失,特别是有关部门管理不善时,导致网吧“变黑”,网络“发毒”。
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应把堵和“管”当作不让青少年学生进入网吧的唯一措施和手段。
事实证明,这样的措施和手段往往也起不到多大的实际效果。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它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它可以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排除和克服一些不良因素,选择其中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因素,给予更多的正面教育,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中的主角地位,真正意义上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建设校园教育网络,指导青少年学生浏览有益的网络信息,获取网络所带来的真正好处。
已有众多的网吧爱好者开始远离网吧,那些彻夜不归的“小网虫”也慢慢爬出了网吧。
政府、学校家庭的齐抓共管,逐渐整治了网吧现象,净化了网络的环境,为青少年学生享受健康的“绿色网络”创造了条件。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世纪,如果我们因为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种种负面影响而一概拒绝了网络,也不是正确的方法,一味这样做的话,势必会造就一代新世纪的“信息技术盲”。
这样的做法也是不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需求。
我们在远离和拒绝网吧的同时,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工作,使网络成为青少年学生拓宽信息来源和沟通的重要渠道。
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技术时代,谁能更快、更多地掌握信息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而网络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广泛。
网络辅助教学有着如下的独特优势:
(1)信息量大。
可以增强课堂内容密度,强化学生思维整合度,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了积极作用。
(2)调动面广。
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思考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更多学生积极思考。
(3)形象化好。
能够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因而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4)参与性强。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经过动手、动口、动脑等途径获取知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本身不存是与非,网络的新奇和刺激构成了对青少年学生的诱惑,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失和断链是青少年学生走进网吧的外力。
而网吧经营业主的见利忘义和有关管理部门的种种不善,才使网吧产生了对青少年学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应对。
总之,对于产生种种负面影响的网吧,我们坚决要拒绝和远离。
而对于作为工具的网络不必一概拒绝,在做好教育和管理的前提之下,使它成为青少年学生享受快乐、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帮,只有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才能使他们领略网络的神奇,共享网络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
2、《中国青少年研究》2002年第6期
3、《网络和青少年》东方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