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阅读的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阅读的异同
一、研究背景对外语阅读的研究一直集中在研究学习者阅读技巧和策略等方面。

Barrett 对外语阅读进行了分类, 他提出了字面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 对篇张内容重组(reorganization of ideals in the text), 推理能力(inferential ability), 评价(evaluation) 和欣赏能力(appreciation) 等五种阅读类型。

近年来, 对外语阅读模式的研究广泛流行于国内外外语研究领域, 专
家学者们通常认为外语阅读模式有三: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型模式。

二、认知体系概念阅读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中公认的最稳定、最持久的模式。

换言之, 学习者虽然可以运用刚学得的技能,但更多地是运用现有的能力水平去理解文本。

无论是在母语还是第二语言的语境中阅读都包含读者、文本和读者与文本间的互动等内容, 尽管母语的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国语阅读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重要基本因素, 但是其阅读过程差异很大。

引人感兴趣的问题是有没有两个并行发挥作用的认识过程, 或着有没有同时适应两种语言的处理策略。

尽管人们有这些兴趣点, 但是由于第二语言阅读的研究与母语的阅读相关意义不大, 前者甚至被一些人简单地视为后者的自然派生, 对第二语言阅读的研究经常被排除在外。

例如,
第二语言的阅读时常被视为用母语进行同样任务的一个较慢的版本而已。

这种理解意味着第二语言任务无非是以一种行为模式取代另一种行
为模式。

我们不仅要明确母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过程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一事实,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还有许多不同因素在起作用, 大量复杂的变量使对这两种语言的处理差异很大。

因为大量的复杂变量使母语的阅读过程基本上难以观察, 所以教师们在课堂上需要努力了解学生的阅读行为并能够帮助他们理解那些行为。

既然这些因素会影响第二语言语境中的阅读, 教师
就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其读者的文化、语言和教育背景等。

本文将探讨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阅读的异同, 尤其是在文化因素方面: 内容(即背景知识)认知体系(schema), 形式(即文章的)认知体系、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等。

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包含大量文学知识, 而此处又不可能完全谈到, 但本人仍希望本文的讨论能为读者提供了解这一领域的一个视角。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 认知体系在理解母语文本及第二语言文本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阅读的认知体系
(一)内容认知体系与文章理解内容认知体系, 或者说背景知识方面文化取向也是影响第二语言或外语阅读的重要因素。

Johnson (1982)等都曾对此进行过阐述。

但许多研究这种认知体系的作用或背景知识的方法都只不过是Carrell1987 年试验的变化而已。

接受这次实验的有28 名
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24 名来自拉美的信奉天主教的学生。

这些学生的英语都处于中上等水平, 并参加了中西部某所大学组织的英语
强化训练。

实验要求每人读两篇文章, 一篇关于伊斯兰教, 一篇关于天主教。

每篇文章的修辞格式或者组织严谨,
或者不为人熟悉。

读完文章后, 每人要做一项选择题,并默写出文章内容。

对他们的回忆方法及理解成绩的分析表明, 认知体系明显影响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他们对所阅读的文本越熟悉, 文章与其民族的文化特征越相似, 阅读内容就越容易得到理解和记忆。

进一步研究表明, 读者的内容认知体系要比他们的形式认知体系对理解和记忆的影响大得多。

如前所述, 在Carrel 的研究中, 当接受试验者对文本的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很熟悉时,记忆的就最多。

但若只熟悉两者之一,因内容不熟悉而造成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Johnson(1981) 则以英语水平中等的46名伊朗大学生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文章的文化渊源对其阅读理解的影响。

每个学生读两篇文章, 分别源于伊朗和美国民间传说的英语小故事。

一半学生阅读未经改编过的, 另一半学生阅读改编过的。

测试的方式是选择题, 目的是检验其理解程度。

同时还让另外19名美国学生阅读并记忆文章内容,以作比较。

结果显示, 故事的文化来源要比文本的句法或语义的复杂性对理解的影响远远大得多。

在另一项研究中,Johnson(1982) 对学生回忆一篇有关万圣节的文章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72 名拥有大学水平的学生阅读了关于万圣节主题的一段文章。

从受试者近期对习俗的经验来看, 其中既有不为他们熟悉的也有熟悉的。

一些受试者琢磨了文本中的一些不熟悉的词。

对礼仪的回忆结果显示, 此前的文化经验使读者对理解关于万圣节这种熟悉的信息有所准备。

然而直接面对不熟悉的词汇却似乎并
没有对他们的阅读理解产生多大影响。

Kang(1992)也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研究,检查了第二语言读者通过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从第二语言文本中过滤信息的能力。


国学过高级英语的大学毕业生阅读了故事并回答了相关问题。


份评价其理解和推理能力的口头礼仪试验表明, 其文化特定认知体系和推理方法会对文本理解产生影响。

尽管对于文化如何构成背景知识从而影响阅读等问题的变量和因素尚未完全明了, 但是关于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和内容认知体系对阅读理解的整体作用的共识却已经形成。

(二)形式和语言认知体系与文章理解许多研究已经探讨了与阅读理解相关的文本认知体系的作用,其中大多采用了相似的方法:先让参与试验者阅读文本,然后让他们主要以书写的方式回忆所得信息。

其中包括识别文本固有的结构(如说明文中的比较和对比, 问题与答案, 普通版本与书内插入空白页的故事等)、研究者对所回忆的信息中如介词的数量和故事各部分的时间顺序等特殊变量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表明, 在大多数情况下, 不同类型的文本结构会对理解和回忆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也显示, 在对所提供的文本结构的回忆质量方面,
Stone(1985) 曾做过研究, 旨在探讨在进行英语文本阅读时, 与西班牙语不同的英语模式是否会对那些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的理解力产生显着的影响。

为此一些具有英语普通五级水平的读者被随意地分别安排到最初说西班牙语和英语的小组里。

他为此设计了九个故事,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 相似、中等相似和不同。

测试方式包括复述文本内容和做阅读理解题。

结果表明, 在复述测试中, 对那些与学生的最初语言完全不同的故事的阅读成绩最差, 随着语言模式相似程度的降低, 口头阅读错误也在相应地增多。

这些结果支持着这样一个论点, 即那些与读者所预期的语言模式相违背的文本可以对阅读理解产生破坏性影响。

在过去几年里,对比修辞学开始出现, 它的核心研究领域是第一语言的语篇规约和修辞结构对第二语言的使用, 以及认知和文化方面的语义转移数量、尤其是与写作相关的转移数量的影响。

对比修辞学的目标, 在于识别第二语言作者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并参照第一语言的修辞策略来解释他们。

很明显, 文本结构中的修辞差异能够导致阅读障碍。

写作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比如: 美国学生经常批评法国作家的文章太抽象和过于理论化, 缺乏美国文章传统中的具体细节和修辞模式; 汉语文章经常被描述为冗长罗嗦、修饰过多, 在西方人看来缺乏衔接性;而日本人的作品则以文本组织形式多异而着名。

他们似乎特别喜欢从具体到一般这种谋篇方式, 即把一般性结论置于段末。

(Connor,1996) 此外, 在本
族语与目的语的写作体系和修辞结构之间的差异也可以成为影响阅读的另一重要因素。

正字法体系间的差异也很大, 一些语言可能有很多象征符号字, 而另一些语言却可能数量有限。

总之,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必须对学生进行第二语言阅读的相关材料的结构予以详细说明, 使学生明确其文本和语言的文化框架发展趋势。

四、结论
母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两种语境下的阅读都需要了解内容、形式以及语言等认知体系。

同时阅读也是读者和文本之间通过互动确立意义的过程, 即读者运用思维活动从文本中构建文本的意义。

这些活动通常被称为阅读策略或阅读技巧。

成功的第一和第二语言读者能够有意或无意地采取特定的行为来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效果。

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从下到上的策略他们都会适时采用。

Goodma n(1996认为读者在
进行阅读时,会同时完成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 预测即将出现的信息,验证和确认预测等等。

这种阅读过程是一个从不断输入的文本中连续不断地取样的过程。

读者不是逐字地进行, 而是借助背景知识和预测、确认等各种策略来理解文本。

一个人达到这种程度时, 一般可能会说;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阅读可以是相似的。

尽管如此, 正如以上研究所示, 第二语言阅读实质上与第一语言阅读差异是很大的。

总之, 文本着力探讨了第一和第二语言阅读的异同之处。

在思考文化差异因素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认知结构的作用及其与第一、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关系。

当然, 还有许多本文未提及的造成两种语言阅读差异的其他因素, 但愿本文能够有助于解释文化差异对这种差异的影响作用。

在了解两种过程相似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到不同语言的学生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是相似的。

读者,尤其是第二语言读者, 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相似性,使自己也能够从第一和第二语言阅
读经历中找到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