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视野中的“连珠”定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些学者认为是“ 赋体支流” “ 、赋之旁衍” 。周振甫先生《 文
心雕龙译注》 杂文” “ 篇说明中说 :对 问、 、 , “ 七 连珠 实际上都
连珠因最先被《 文心雕龙》 归入“ 杂文”虽然此处之杂 ,
文并非文体概念 , 但连珠 与文之 间的关系却 日渐为人 所认
是辞赋。¨ 程千帆先生在《 ”川 赋之旁衍》 一文中, 认为 “ 连珠偶而不韵, 实即小型之骈文也” , 又认为其与对 问、 七一样,盖赋体支流” “ 程章灿师《 “ 。 魏晋南北朝赋
史》 中也认 为“ 连珠则是一 篇精粹 的微型赋” ” 台湾学 :
[ 稿 日期 ]2 0 收 0 9—0 2 8— 0
识。因连珠常常运用对偶句, 而陆机、 庾信等成熟期的连
珠又常常使用四六句式, 从而不仅使其与骈文之间具有了 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也被不少学者认为是四六文之滥觞。
特征 与赋 、 文 、 骈 隐语 、 诗歌 、 箴铭 、 论说 文等文 体之 间存在 着一 定的 关联和 纠 葛 , 而在 文体 定位 从
上 引发 了一定 的混 淆和 争议 。
[ 关键 词 ]连珠 ; 文体 ; 定位 [ 图分类号 ]I0 . [ 中 262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 号 ]17 9 2 (0 9 0 0 6 — 5 6 l一 8 4 2 0 ) 6— 0 1 0 连珠自从被扬雄肇名定体, 文选》 在《 中立类以来 , 其
在后世总集 归类 中多相 承不 变 但 因连珠 为小 文体 或说
者廖蔚卿在《 论连珠体的形成》 一文中, 认为“ 像对问之‘ 发 愤表志’七体之 ‘ , 高谈宫馆, 壮语畋猎’ 连珠之 ‘ , 假喻达
旨’同是运用答 问的方式 以托讽咏之义 ( , 连珠 的“ 是 明 答” 显 的, 问” 而“ 是隐含的——笔者注)就全可 以视 为赋 的‘ , 枝 派’ ・ …-是以从 文学 源流上 看连珠直 接派生 于文类 中的赋 ・ _, 与 七 体、 问 同 时 形 成 文 体 于 东 汉 , 毫 无 疑 问 [且 本 对 是 的。 今人李士彪在《 ” 魏晋南北朝文体学》 中也将连珠 归人 赋体讨论 . 并从连珠句式多出现在六朝章 、 表文字中, 为 而认 更能体现 出 赋对 其他 文 体 的影 响 , 然也 是 将连 珠 视 为 显
完 全割断。
二 、 珠 与 骈 文 连
说其中可以包括很多文类。《 文心雕龙 ・ 杂文》 除了包括对 问、 连珠外, 七、 还提到了典诰誓问、 曲操弄引等众多文类
因对问、 七向来被看作赋体支流 , 连珠 因与二者常常 相提 而
并论, 且六朝时许多文体或多或少具有赋化倾向, 故而也被
象, 其与隐语、 诗歌、 箴铭、 论说等文体之间也都互有纠葛。
一
、
连 珠 与 赋
赋 的。
连珠自 从创立以来, 或被单独立类 , 或因其为小文体, 被 归入其他文体大类, 最常见者被归人“ 杂文” 类和“ 辞赋” 类。
连珠在《 t 文一雕龙》 L , 中被归人 “ 杂文” 而此处 的“ , 杂文 ” 并不 是一个 文体概念 , 而是众多不好归类 的文体 的统 称 , 就是 也
笔 者认 为, 连珠 虽与特点上看, 其短小的体制, 假喻达旨的
手法, 与传统赋体之长篇 大制 , 陈夸饰 的手法并 不一样 , 铺
与赋之间的关系似较远。但另一方面, 连珠在讲论事理时 也常常运用对偶、 排比或对 比的手法, 又具讽谏之功用, 与 赋体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亦无法将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2 8卷 第 6期
Vo . 28 NO 6 1 .
许 昌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XUCHANG UNI VERS TY I
20 0 9年 第 6期
NO 6,2 09 . 0
文 体学 视 野 中的 “ 连珠 ” 定位
孙 津 华
( 南 教 育 学 院 中 文 系 ,河 南 郑 州 4 0 4 ) 河 5 0 6
[ 摘 要 ]连珠 被《 文选》 立类 , 立 了其 文体 地位 , 《 确 但 文心 雕龙 》 归之入 “ 杂文”, 模糊 了 又
其 文 体 地 位 , 历 代 的 连 珠 作 品 以其 短 小 的 体 制 , 偶 的 句 式 , 喻 以 达 旨的 手 法 , 谏 的 功 用 等 而 对 假 讽
齐梁时出现的名为 ‘ 赋体 ’ 的短赋也相似 ; 但连珠之体 既不
骈文” :从上述可见, 有不少肯定连珠是赋体支流的学者
也并没有否定其与文尤其是骈文之间的密切关系。 既然连珠 与骈文关系如此密切 , 那么平常用短小 易成
是亚文体, 而常常与上一级文体或同级小文体之间有交叉 融合渗透现象。关于其文体定位, 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 有学者认为连珠应为赋之旁衍, 即其与七、 对问一样, 可归 属于赋体; 有学者则认为其应为骈文的一个分支, 实为四
六文之滥觞 :实 际上 , 连珠 不仅 与赋 、 文有 互 渗融 合现 骈
[ 者 简 介 ]孙 津 华 ( 9 8一), , 南郏 县 人 , 学博 士 , 南教 育 学 院 古 代 文 学 重 点 学 科 成 员 , 究方 向 为 古典 文 献 和 古 作 17 女 河 文 河 研
代 文 体
・
6l ・
明人吴讷在《 文章辨体》中认为连珠“ 四六之所 著
密切关系。程千帆先生虽然认为连珠是赋体支流, 但他并 没有否认其与骈文之间的关系, 反而说“ 连珠实即小型之
始” ;
’ 明人王志坚《 四六法海》 将骈文分为四十一类,
卷十二就包括“ 连珠” 清人李兆洛《 类; 骈体文钞》 分骈文为 三大类若干小类, 连珠即为其中之一 今人马积高在《 历 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 中也认为连珠“ 这是一种体制短小 的骈体文, 有押韵者, 也有不押韵者……连珠之有韵者, 与
些学者认为是“ 赋体支流” “ 、赋之旁衍” 。周振甫先生《 文
心雕龙译注》 杂文” “ 篇说明中说 :对 问、 、 , “ 七 连珠 实际上都
连珠因最先被《 文心雕龙》 归入“ 杂文”虽然此处之杂 ,
文并非文体概念 , 但连珠 与文之 间的关系却 日渐为人 所认
是辞赋。¨ 程千帆先生在《 ”川 赋之旁衍》 一文中, 认为 “ 连珠偶而不韵, 实即小型之骈文也” , 又认为其与对 问、 七一样,盖赋体支流” “ 程章灿师《 “ 。 魏晋南北朝赋
史》 中也认 为“ 连珠则是一 篇精粹 的微型赋” ” 台湾学 :
[ 稿 日期 ]2 0 收 0 9—0 2 8— 0
识。因连珠常常运用对偶句, 而陆机、 庾信等成熟期的连
珠又常常使用四六句式, 从而不仅使其与骈文之间具有了 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也被不少学者认为是四六文之滥觞。
特征 与赋 、 文 、 骈 隐语 、 诗歌 、 箴铭 、 论说 文等文 体之 间存在 着一 定的 关联和 纠 葛 , 而在 文体 定位 从
上 引发 了一定 的混 淆和 争议 。
[ 关键 词 ]连珠 ; 文体 ; 定位 [ 图分类号 ]I0 . [ 中 262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 号 ]17 9 2 (0 9 0 0 6 — 5 6 l一 8 4 2 0 ) 6— 0 1 0 连珠自从被扬雄肇名定体, 文选》 在《 中立类以来 , 其
在后世总集 归类 中多相 承不 变 但 因连珠 为小 文体 或说
者廖蔚卿在《 论连珠体的形成》 一文中, 认为“ 像对问之‘ 发 愤表志’七体之 ‘ , 高谈宫馆, 壮语畋猎’ 连珠之 ‘ , 假喻达
旨’同是运用答 问的方式 以托讽咏之义 ( , 连珠 的“ 是 明 答” 显 的, 问” 而“ 是隐含的——笔者注)就全可 以视 为赋 的‘ , 枝 派’ ・ …-是以从 文学 源流上 看连珠直 接派生 于文类 中的赋 ・ _, 与 七 体、 问 同 时 形 成 文 体 于 东 汉 , 毫 无 疑 问 [且 本 对 是 的。 今人李士彪在《 ” 魏晋南北朝文体学》 中也将连珠 归人 赋体讨论 . 并从连珠句式多出现在六朝章 、 表文字中, 为 而认 更能体现 出 赋对 其他 文 体 的影 响 , 然也 是 将连 珠 视 为 显
完 全割断。
二 、 珠 与 骈 文 连
说其中可以包括很多文类。《 文心雕龙 ・ 杂文》 除了包括对 问、 连珠外, 七、 还提到了典诰誓问、 曲操弄引等众多文类
因对问、 七向来被看作赋体支流 , 连珠 因与二者常常 相提 而
并论, 且六朝时许多文体或多或少具有赋化倾向, 故而也被
象, 其与隐语、 诗歌、 箴铭、 论说等文体之间也都互有纠葛。
一
、
连 珠 与 赋
赋 的。
连珠自 从创立以来, 或被单独立类 , 或因其为小文体, 被 归入其他文体大类, 最常见者被归人“ 杂文” 类和“ 辞赋” 类。
连珠在《 t 文一雕龙》 L , 中被归人 “ 杂文” 而此处 的“ , 杂文 ” 并不 是一个 文体概念 , 而是众多不好归类 的文体 的统 称 , 就是 也
笔 者认 为, 连珠 虽与特点上看, 其短小的体制, 假喻达旨的
手法, 与传统赋体之长篇 大制 , 陈夸饰 的手法并 不一样 , 铺
与赋之间的关系似较远。但另一方面, 连珠在讲论事理时 也常常运用对偶、 排比或对 比的手法, 又具讽谏之功用, 与 赋体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亦无法将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2 8卷 第 6期
Vo . 28 NO 6 1 .
许 昌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XUCHANG UNI VERS TY I
20 0 9年 第 6期
NO 6,2 09 . 0
文 体学 视 野 中的 “ 连珠 ” 定位
孙 津 华
( 南 教 育 学 院 中 文 系 ,河 南 郑 州 4 0 4 ) 河 5 0 6
[ 摘 要 ]连珠 被《 文选》 立类 , 立 了其 文体 地位 , 《 确 但 文心 雕龙 》 归之入 “ 杂文”, 模糊 了 又
其 文 体 地 位 , 历 代 的 连 珠 作 品 以其 短 小 的 体 制 , 偶 的 句 式 , 喻 以 达 旨的 手 法 , 谏 的 功 用 等 而 对 假 讽
齐梁时出现的名为 ‘ 赋体 ’ 的短赋也相似 ; 但连珠之体 既不
骈文” :从上述可见, 有不少肯定连珠是赋体支流的学者
也并没有否定其与文尤其是骈文之间的密切关系。 既然连珠 与骈文关系如此密切 , 那么平常用短小 易成
是亚文体, 而常常与上一级文体或同级小文体之间有交叉 融合渗透现象。关于其文体定位, 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 有学者认为连珠应为赋之旁衍, 即其与七、 对问一样, 可归 属于赋体; 有学者则认为其应为骈文的一个分支, 实为四
六文之滥觞 :实 际上 , 连珠 不仅 与赋 、 文有 互 渗融 合现 骈
[ 者 简 介 ]孙 津 华 ( 9 8一), , 南郏 县 人 , 学博 士 , 南教 育 学 院 古 代 文 学 重 点 学 科 成 员 , 究方 向 为 古典 文 献 和 古 作 17 女 河 文 河 研
代 文 体
・
6l ・
明人吴讷在《 文章辨体》中认为连珠“ 四六之所 著
密切关系。程千帆先生虽然认为连珠是赋体支流, 但他并 没有否认其与骈文之间的关系, 反而说“ 连珠实即小型之
始” ;
’ 明人王志坚《 四六法海》 将骈文分为四十一类,
卷十二就包括“ 连珠” 清人李兆洛《 类; 骈体文钞》 分骈文为 三大类若干小类, 连珠即为其中之一 今人马积高在《 历 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 中也认为连珠“ 这是一种体制短小 的骈体文, 有押韵者, 也有不押韵者……连珠之有韵者,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