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模电实验报告--光敏电阻驱动LED实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敏电阻实现光控开关(驱动继电器)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一、 实验设计要求
本实验内容是利用光电器件(光敏电阻 Rp) ,通过光照变化,实现对继电器的控 制,从而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 (1)了解继电器,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自行下载相关芯片资料,继电器型号 为 HRS1H-S-DC5V,光敏电阻型号为 G5516。 (2)分析电路设计中三极管 Q1,Q2,二极管 D1 在电路中的作用。 (3) 补充电路设计, 合理利用合理设计电阻参数 R1~R6, 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 (4)当光照强度逐渐增加时,发光二极管将切换状态,测量电路图中 U1~U3 电压。当无光照时,测量电路图中 U1~U3 电压。并分析电压变化原因。 (5)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不少于 1000 字
我们选择所给电阻中最小的 330Ω电阻作为 R4 R5。 R6 的作用是耦合前后两级电路。相较于直接耦合,电阻耦合具有 减弱两级间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程度、抑制零点漂移、稳定放大倍数的优 点。R6 的阻值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 U2 变化范围过小,影响开关电路 的灵敏度。实验中,我们选择 1KΩ电阻作为 R6,电路可以正常工作。
二、 实验原理
(1) 实验原理图:
(2) 原理分析:
光敏电阻
有光
无光
Rp 阻值减小
Rp 阻值增大
U1 低电平 0.352
U1 高电平 2.078
U2 低电平 0.125
U2 高电平 1.356
U3 高电平 4启 动电压,引脚 3、6 闭合 LED1 亮 LED2 灭
三、电路设计实验感想:
以往的实验课上, 我们都是照着电路图连线, 自己思考的地方并不多, 往往并不是很懂实验原理就可以完成实验。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不仅需 要自己设计导线的分布, 还需要自己计算电阻的大小。实验过程中我们自 己动手查有关晶体管、继电器的资料,最终完成了电路的设计。 焊接好电路板之后, 电路并没有安照我们设想的那样工作,继电器始 终没有任何反应,LED2 一直亮,LED1 始终不亮。之后,我们两人通过 逐点测量电压的方式,发现 Rp 与 Q1 之间的导线没有焊接。解决问题之 后,光控开关正常工作,我们两人都十分兴奋。虽然比别的同学晚一个多 小时完成实验, 但我觉得有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经历要比顺顺利利的完成 要有意义得多。
U25 小于继电器启 动电压,引脚 4、6 闭合 LED2 亮 LED1 灭
(3) Q1Q2D1 作用分析 Q1:与相关电阻构成射极电压跟随器。将电压 U1 的变化传递到晶体 管 Q2。 Q2:起开关作用。 当 Q2 工作在饱和区时, 将打开继电器, LED1 亮;Q2 工作在截止区时,将关闭继电器,LED2 亮。 D1:续流(吸收)二极管,继电器通断时会产生很大的反向电动势,这 个电动势会损坏电路。D1 可以为这个反向电动势提供回路,从而避免其 损坏晶体管 Q2 或电路其他部分。 (4)补充电路设计 R1=1.70 kΩ R2=1,25 kΩ R3=0.83 kΩ R4=400Ω R5=400 Ω R6=1 kΩ R1,R2 的比值决定了光敏电阻上的分压大小,其数值是根据完成后 的电路测量得到的。 R3 的作用是调节 U2 的大小,如果 R3 太小,无论如何调节 R1,R2 的阻值,U2 都会小与 Q2 的开启电压,Q2 会一直处于截止状态;如果 R3 太大,将导致 U2 过大,Q3 会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在这两种情况下, Q2 会失去开关功能。 经过计算与实验, R3=0.83 kΩ可以使电路正常工作。 R4、 R5 起限流作用, 防止流过 LED 的电流过大, 烧坏发光二极管。
一、 实验设计要求
本实验内容是利用光电器件(光敏电阻 Rp) ,通过光照变化,实现对继电器的控 制,从而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 (1)了解继电器,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自行下载相关芯片资料,继电器型号 为 HRS1H-S-DC5V,光敏电阻型号为 G5516。 (2)分析电路设计中三极管 Q1,Q2,二极管 D1 在电路中的作用。 (3) 补充电路设计, 合理利用合理设计电阻参数 R1~R6, 实现对继电器的控制。 (4)当光照强度逐渐增加时,发光二极管将切换状态,测量电路图中 U1~U3 电压。当无光照时,测量电路图中 U1~U3 电压。并分析电压变化原因。 (5)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不少于 1000 字
我们选择所给电阻中最小的 330Ω电阻作为 R4 R5。 R6 的作用是耦合前后两级电路。相较于直接耦合,电阻耦合具有 减弱两级间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程度、抑制零点漂移、稳定放大倍数的优 点。R6 的阻值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 U2 变化范围过小,影响开关电路 的灵敏度。实验中,我们选择 1KΩ电阻作为 R6,电路可以正常工作。
二、 实验原理
(1) 实验原理图:
(2) 原理分析:
光敏电阻
有光
无光
Rp 阻值减小
Rp 阻值增大
U1 低电平 0.352
U1 高电平 2.078
U2 低电平 0.125
U2 高电平 1.356
U3 高电平 4启 动电压,引脚 3、6 闭合 LED1 亮 LED2 灭
三、电路设计实验感想:
以往的实验课上, 我们都是照着电路图连线, 自己思考的地方并不多, 往往并不是很懂实验原理就可以完成实验。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不仅需 要自己设计导线的分布, 还需要自己计算电阻的大小。实验过程中我们自 己动手查有关晶体管、继电器的资料,最终完成了电路的设计。 焊接好电路板之后, 电路并没有安照我们设想的那样工作,继电器始 终没有任何反应,LED2 一直亮,LED1 始终不亮。之后,我们两人通过 逐点测量电压的方式,发现 Rp 与 Q1 之间的导线没有焊接。解决问题之 后,光控开关正常工作,我们两人都十分兴奋。虽然比别的同学晚一个多 小时完成实验, 但我觉得有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经历要比顺顺利利的完成 要有意义得多。
U25 小于继电器启 动电压,引脚 4、6 闭合 LED2 亮 LED1 灭
(3) Q1Q2D1 作用分析 Q1:与相关电阻构成射极电压跟随器。将电压 U1 的变化传递到晶体 管 Q2。 Q2:起开关作用。 当 Q2 工作在饱和区时, 将打开继电器, LED1 亮;Q2 工作在截止区时,将关闭继电器,LED2 亮。 D1:续流(吸收)二极管,继电器通断时会产生很大的反向电动势,这 个电动势会损坏电路。D1 可以为这个反向电动势提供回路,从而避免其 损坏晶体管 Q2 或电路其他部分。 (4)补充电路设计 R1=1.70 kΩ R2=1,25 kΩ R3=0.83 kΩ R4=400Ω R5=400 Ω R6=1 kΩ R1,R2 的比值决定了光敏电阻上的分压大小,其数值是根据完成后 的电路测量得到的。 R3 的作用是调节 U2 的大小,如果 R3 太小,无论如何调节 R1,R2 的阻值,U2 都会小与 Q2 的开启电压,Q2 会一直处于截止状态;如果 R3 太大,将导致 U2 过大,Q3 会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在这两种情况下, Q2 会失去开关功能。 经过计算与实验, R3=0.83 kΩ可以使电路正常工作。 R4、 R5 起限流作用, 防止流过 LED 的电流过大, 烧坏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