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第5课滕王阁序课时作业含解析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5 滕王阁序
第一课时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B.奉宣室以何年
C.抚凌云而自惜D.爽籁发而清风生
解析:A项,“销”通“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B)
A.阮籍猖狂
..不齐,命途多舛
..,岂效穷途之哭B.时运
C.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D.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解析:B项,古今义均指一时的运气。

A项,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

C项,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D项,古义:谦辞,后生,晚辈。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雾"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A.敢竭.鄙怀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四美.具,二难并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解析:例句与D项,都为名词作状语;A项,使动用法;B 项,意动用法;C项,形容词作名词.
4.下列加点的词从活用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③俨.骖于上路
④屈.贾谊于长沙
⑤宾主尽东南之美.
⑥徐孺下.陈蕃之榻
⑦目.吴会于云间
⑧窜.梁鸿于海曲
A.①/②/③④⑥⑧/⑤/⑦
B.①②/③④⑥⑧/⑤⑦
C.①/②/③④⑥⑧/⑤⑦
D.①⑦/②/③④⑥⑧/⑤
解析:①“襟”,意动用法,以……为襟;②“星”,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③“俨”,使动用法,使……整齐;④“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⑤“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俊杰;⑥“下”,
使动用法,使……放下;⑦“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看,望;⑧“窜",使动用法,使……逃。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D)
A。

错误!
B。

错误!
C。

错误!
D.错误!
解析:D项,“故”均有“旧”的意思。

A项,“属"意思分别是属于,是/读“zhǔ",连缀,写。

B项,“引”的意思分别是连接/序.C 项,“穷”意思分别是极尽/困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

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解析:A项,旧,与“新”相对;B项,名望,声望/指望;C项,才华出众的/盛大的;D项,书、撰写/一种文体。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

错误!B。

错误!
C.错误!
D.错误!
解析:D项,都是介词,在;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却/副词,尚且;C项,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所赖君子见机.机:机会
B.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甫:刚、顿时
C.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远
D.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扑:满
解析:“机”意思是“预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D)
A.错误!
B。

错误!
C。

错误!
D.错误!
解析:A项,均为宾语前置;B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C 项,均为被动句;D项,第一个是判断句,第二个是省略句,应为“渔舟唱于晚"。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B.俨骖于上路
..
C.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
D.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假日休息.A项,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B项,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

D项,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

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枕:相接
B.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懿:美好
C.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渚:水中小洲
D.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纡:纡回曲折
解析:枕:倚、据。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纤歌凝而.白云遏
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句“而”表并列;②句“而”表承接;③句“且”是“反
而、却”的意思;④句“且”是“将要"的意思.
1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生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深秋的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解析:D项,“眼前所见之实景”错,此句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

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14.翻译下列句子.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译文: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
的地方;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译文: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3)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译文: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纡回的河流、湖泽使人看了吃惊。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渔夫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滨。

错误!
15.仿照前两句的句式,在后面横线上再写两句。

王勃不亲登滕王阁,断然写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李白不在庐山观望瀑布,也绝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情;杜甫不亲登泰山,定然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陆游不参加抗金斗争,也不会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兵河入梦来”的幻境.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注意:在排比句的各个分句中嵌入古诗词名句,要抓住某位诗人(文人)因有某种亲身经历而写出了某个妙句的特点。

16.根据课文《滕王阁序》中的情境,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上联: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下联: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2)上联:见秋水之浩渺
下联:望长天之彩彻
(3)上联: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下联:倚马可待,王勃锦心绣口
解析:对联要注意词语和句式的相对.
第二课时能力拓展
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________的意象。

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______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斜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

屈原《离骚》中就有“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
意。

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________,坚定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袭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 A.司空见惯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随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悦目
C.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往
D.层出不穷同流合污扶摇直上爽心悦目
解析: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文中指“薜荔”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

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根据下文“活出自己的精彩”等可知,用“随波逐流"更恰当。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前者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升职;后者只用于升官又快又高。

根据语境,用“扶摇直上”更恰当.心驰神往:心神飞
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爽心悦目: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文中是指诗歌描写生动,不是指眼前景色美好,故用“心驰神往”更恰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薜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解析:画线句的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修改的关键是把句子的逻辑关系理顺.A、B两项,“身处逆境”包括了“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的情形,不能并提。

C项,“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的说法绝对,且“仕途不顺”与“怀才不遇”有交叉,不合逻辑。

D项的修改最恰当。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B)
A.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解析:上文已经交代“夏天来了”,这里就不要再说“夏日"。

上文说了“风雨雷电”,这里说“天气晴朗"。

先说阳光照射,后说仿佛一片彩霞,这样更符合逻辑。

故选B.
4.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所作的解说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八达岭长城游览!今天我作为大家的导游,感到荣幸之至.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以苍茫的风光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而名闻天下。

目前,已有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世界知名人士来这里拜谒,表达对长城的崇敬之情。

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台阶,瞧一瞧长城的风采吧!
答:①“女士们、先生们”改为“同学们”;②“莅临”改为“来到";③“荣幸之至”改为“非常高兴”;④“拜谒”改为“参观”;
⑤“瞧一瞧”改为“一睹"。

5.下面是某环保局排污许可证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介绍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答:申请人向环保局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不全,一次性告知补交的和那些不属于许可范围的,将申请材料返还给申请人。

符合申请要求的当日受理,并进入审查。

审查后许可的发放排污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开;不许可的不发放排污许可证。

错误!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嵌入星宿名,极言山的高危,又刻画出了人们无可奈何的情态。

(2)《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呕哑嘲哳难为听”,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如听仙乐耳暂明”。

(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斗折蛇行”一句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小溪逶迤而来的形状,“其岸势犬牙差互”一句则形象地描写了小溪边缘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的状态。

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甲)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

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

书成,王爱重之。

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

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勃往省,度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七。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
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
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

(选自《新唐书·王勃传》)(乙)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
..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选自《滕王阁序》)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B.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C.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D.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解析:“起更衣”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

“语益奇"说的是“王勃的文章”,“天才也”是都督的称赞,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8.下列对上述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刘祥道读了信以后,就上表朝廷,推荐王勃这个年轻的人才.
B.当时,皇子们之间经常玩斗鸡游戏,王勃替沛王写了一篇声讨此事的檄文,高宗皇帝听说以后,非常生气,说这么下去势必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就把王勃作为替罪羊,轰出了王府。

C.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跑到王勃家里藏了起来。

王勃缺乏处世经验,就收留了他,过了些日子,又怕事情暴露受到牵连,情急之下,就下手杀了这个官奴。

D.《新唐书·王勃传》所记载的“勃往省,度海溺水,悸而卒”指的就是《滕王阁序》里说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这句话的意思,“喜托龙门"表明王勃会坠海而死。

解析:D项,“‘喜托龙门’表明王勃会坠海而死"理解错误,王勃借“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是想表达
自己不论接受严父的教诲,还是参加滕王阁盛会,都是十分值得高兴的事。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腹稿,指内心酝酿成熟以供表达的诗文构想。

腹稿的典故,源出自王勃写作的故事。

后来,人们就把预先想好而没有写出来的文稿称为“腹稿”。

B.冠,帽子,指代成年.古时人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后世泛指男子或女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C.簪笏,冠簪和手板。

古代笏以书事,笏笔以备书。

臣僚奏事,执笏簪笔即谓簪笏。

比喻官员或官职。

D.《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唐朝颜师古释注。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解析:B项,“后世泛指男子或女子二十左右的年纪”表述错误,“弱冠”不能用于女子。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译文:王勃写文章,开始不会很精细地思考,先磨几升墨水,就尽兴饮酒,拉起被子蒙头大睡,睡醒后,拿起笔完成篇章,不更改一个字.
(2)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译文: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情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
参考译文:
(甲)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

六岁时便善于写文章,九岁时得到了颜师古注的《汉书》,阅读过后,作了一篇《指瑕》以指出颜氏的过失和疏漏.麟德初年,刘祥道在关内巡视行察,王勃上书自陈志向,刘祥道便把这件事上表朝廷,召见王勃入朝对策,夺取高第。

年龄尚未到二十岁,便得朝散郎这个官职,数次在朝廷上进献颂词.沛王听说了他的大名,召他来王府担任修撰,对《平台秘略》这本书作出评论.书修成后,沛王很是喜爱重视王勃。

当时,诸位王公斗鸡成风,王勃戏作文章《檄英王鸡》,高宗大怒道:“这将挑起嫌隙.”就把王勃逐出了王府。

王勃被废去官职之后,客居剑南。

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丛生,想到诸
葛亮的功业,赋诗抒发自己的情怀.听说虢州多产药草,于是请求补职虢州参军。

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所共嫉妒。

有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王勃)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官职。

王勃的父亲王福畤,因为王勃的缘故从雍州司功参军降职至交址县令.王勃前往交址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享年二十七岁.
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接受,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

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

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

王勃写文章,开始不会很精细地思考,先磨几升墨水,就尽兴饮酒,拉起被子蒙头大睡,睡醒后,拿起笔完成篇章,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乙)我,地位低下,一个书生。

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情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

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
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自己并不是像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陪侍和聆听教诲;今日谒见阎公,(受到阎公的接待)十分高兴,好像登上龙门一样。

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