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网络教研要注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网络教研要注意的问题
一、网络教研的内涵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将与时俱进走入信息时代,我们的教师应当学会交互、协同、合作与共享,而我们的教研工作也应该走上这个时代的舞台,借助网络获取教学反馈,收集研究资源,推广研究成果等,网络教研已逐渐显现出时间自由、空间灵活、交流无限、记录准确、保存永久、同伴互助、骨干引领、专家点拨的特点。
关于网络教研的概念及内涵,我们有了很多共识,但从当前实施网络教研的情况来看,我们仍然有必要澄清以下几个观点——
1从方法上来讲,网络教研不是简单的复制与下载,不是照搬照抄他人的成果资料,而是要切切实实地解决来自教学的问题,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借用能人的智慧,发挥网络的优势,解决自己的问题,使我们看得更远走得更快效率更高。
2从运行上来讲,网络教研不是孤立存在,应该是“三研模式”(教师自主问题式教研、学校同伴常规式教研、区域辐射协作式教研)的创新,“三研”的实施离不开网络教研,网络教研又通过这“三研”来突破,可谓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3从目标上来讲,网络教研不是最终目标,不是为了教研而教研,网络教研不是目的,而是教研的手段,教研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所以说网络教研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从发展上来讲,教研的最大敌人是作秀式的花哨、虚假、形式主义。
教研的落脚点在学生,脱离学生的教研是空中楼阁。
教研的关键点在问题,没有问题的教研是无本之木。
教研的生长点在互动,缺少互动的教研是隔靴搔痒。
教研的生命力在实效,没有实效的教研是劳命伤财。
二、网络教研的实施策略
我们探讨网络教研的实施,就是要追求网络教研的效益最大化,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网络教研实效的最大化呢?我认为要对教研室、学校、教师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1教研室对网络教研要“管”实。
区(县)教研室在区(县)教育局的领导下,联合电教馆、继教中心共同做好网络教研的管理工作,教研室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导向。
一是目标引领。
指导学校、教师在计划中落实网络教研;指导学校开展网络教研的问题征集和信息发布;对网上论坛进行点评指导。
二是活动引领。
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和倾向性的专题网络研讨;调整、导向全区(县)网络教研的过程:学科教研员要成为网络教研的引路人,自觉参与渗透到学校和教师的网络教研活动中去。
三是总结评估。
及时分析全区(县)网络教研的成绩和问题,把握网络教研的走向;分析评价全区(县)学校实施网络教研的具体情况;推广学校和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经验,每年开展一次网络教研专项评奖(优秀教师博客奖、网上论坛能手奖、教学反思先进个人等),引领网络教研向更高层次发展。
2学校对网络教研要“抓”实。
一是要落实责任管理,明确并落实学校校长是网络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明确相关管理者和参与者的责任;二是要落实师资管理,切实加强网络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网络教研的水平和能力;三是落实过程管理,制定学校网络教研的规章制度,规范教研行为;落实网络教研的各种方案与计划;征集来自教师教学一线的问题,建立教学问题征集平台;组织教师参与网上论坛交流;结合本校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教研活动,整理完善研究成果,尽快形成学校教研特色;四是落实结果管理,实施学校每月教研工作检查考评制度,及时通报教研工作的相关情况,学校的每月教学情况检查通报要真实具体,有典型有分析,在当月底通过博客推送到“区(县)教研室博客圈”,一方面便于学校间相互学习,另一方面透明相关情况,教研室对学校检查情况纳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3教师对网络教研要“做”实。
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第一,思想扎实。
要有思想和智慧,时刻思考、分析、发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做好研究的前提,没有问题的发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研究。
第二,资源用实。
充分用好网络资源,弥补教学的不足,丰富教学的内涵。
一是利用网络资源帮助我们钻研教材;二是利用网络资源帮助我们设计教学;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帮助我们精选练习;四是利用网络资源帮助我们开发校本课程。
第三,论坛做实。
积极参与网上论坛,广泛交流互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一方面通过网络发布有价值含金量高的话题,借助话题讨论启迪他人智慧,从而丰富自我思维,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讨论后还要进行归纳、整理、提炼,使之成为真正有价值的教研成果。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和网上评课,发表观点,对话交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第四,博客建实。
建立教师个人博客,反思教学得失,提高个人成长品位。
一是要有明确的博客主题,高标准定位“建博”方向;二是每周至少撰写一篇教学反思;三是建立个人教学资源库;四是设计个人成长空间。